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1年8月30日 · 此外,密宗尚有「佛部、蓮花部及金剛部」等之合掌與禮拜方法。行者皈依後,自有上師親傳,此處不贅。 拜佛是佛門中很重要的一項儀式其真正意義就是見賢思齊折伏憍慢的習氣懺除業障修平等心六祖惠能大師說過,「禮本折慢幢」。

  3. 拜佛的意義是什麼拜佛是修習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個動作除了代表著禮敬佛以外也在修練我們的心性藉由拜佛的動作消除我們的傲慢戒斷怠惰的毛病。 練習對一切人、事、物,就像對佛一般謙卑,以尊敬佛的心去尊敬萬物眾生。 拜佛的好處有哪些? 認識拜佛的4大益處. 拜佛是一種既安全又養身的運動。 拜佛的過程中,可以幫助脊椎一次次地放鬆、拉開;讓頭部、心臟得到很好的補氧機會,使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1.強身健體,疏通經絡. 拜佛時,會使用到身體多處的肌群,如果能每日持續地練習拜佛的動作,不僅能強化身體肌肉,還能透過鍛練肌肉骨骼,帶動內臟器官蠕動,改善腸胃功能紊亂、睡眠品質差、臉色晦暗等問題。 此外,拜佛也是一種溫和的有氧運動,有利於疏通經絡,促進體內精血氣脈等循環系統暢通。 2.強壯心腦功能.

  4. 2016年7月23日 · 一般人拜佛多為追求財勢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薩行故對人格的成長亦無助益甚至還有鼓勵人去投機取巧走偏鋒的負面作用。 修行的拜佛,則有三層意義: 1.懺悔罪過,2.修持禪定,3.感恩禮敬。 佛教中常有批評只知瞌頭而不知懺悔、只知拜佛而不知慚愧者,那種拜佛,不過是如雞吃米、如搗蒜頭。 只有動作沒有用心,對於身體健康,雖也有用,對於人格的提升則不起作用。 真懺悔是發自內心懇切的意念,不拘限在一定的場所,也不一定要在佛像之前。 佛像是禮拜時的道具,是偉大人格的象徵。 對於拜佛的凡夫而言,佛菩薩的聖像,具有證明我們正在修持懺悔功德的功能。 只是佛與菩薩的法身,遍處都是,永遠都在。

    • 基本介紹
    • 拜佛禮儀
    • 動作解說
    • 拜佛姿勢
    • 拜佛順序
    • 注意事項
    • 拜佛忌禁
    • 佛教節日
    • 佛祖誕辰

    •中文名:拜佛

    •注音:baìfó

    •詞解:到寺院對佛像虔誠跪拜

    •相關宗教:佛教

    •意義:感應禮拜,恭敬禮拜等

    •禁忌:禁止殺生拜佛

    每當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淨與安詳,生起了一份莊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沖。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後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也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鬆一些、柔軟一些,輕鬆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著地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1、佛者“覺”也,拜佛是覺性之開發,非盲目崇拜,亦非慣性動作。不知不覺被原來習慣性動作拖著走。始終收攝眼神,觀照自己—觀自在,視力集中於中線。須知道自己正在作什麼,猶如頂上有佛在觀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頂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檢查足趾要完全放鬆。頭如懸鐘,空靈端正,耳對肩中。後頸貼衣領,收下巴、頸椎—胸椎對直,由足跟中點—脊柱—頂門上,彷佛一線拉直。下頜關節放鬆,勿咬牙切齒,舌、軟齶、咽喉,都要放鬆柔軟。舌尖頂於上齶。舌根上空,如含一團空氣。如此,唾液腺之開口通暢,鼻中—咽喉氣道亦通暢,松則氣脈通,頂上清涼,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攝心,雙手合掌當胸肩臂放鬆,拇指根在二乳尖中點。手勿壓迫胸,約離一公分,自己觀照檢查,五指併攏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須用心觀照,心散,則小指開。手雖端正,而很鬆柔勿緊張,有如左手貼右手休息,右手貼左手休息。深吸氣,肩放鬆,腋下留些空間腋勿夾緊。保持端正放鬆,吸氣充滿狀態。收攝眼神,觀兩手合縫中線,進觀後鼻孔中道之氣息。

    4、俯首反觀,柔軟垂頭敬禮,頭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貼胸,頸放鬆完全不用力。開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頸肌長期僵緊縮短,只要放鬆,多練幾次,有如瞌睡般,頭自然松落,完全不著力的動作,就可放鬆拉長頸肌,仍收攝眼神,反觀自己,拜佛是修習,動中定在動作中,眼前“境”雖變動始終都攝眼神於中。

    5、躬身脊椎向後拱〔謙退〕注意:並非向前彎腰,重心偏於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腳跟,趾松靈,不載力,垂頭,觀照中心線,觀照自己如何動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動作。如仰臥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後,使脊椎向後拱起。腹、臍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動。

    6、松肩放下,保持垂頭,躬身。合掌之手,對準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線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雙肩拉下,拉開,消除平日肩背緊張之障礙。手下垂對準足跟中點,尚可作為指標來檢查,身是否已充分後退。以下7.8.之連續動作是手觸地跪前,瞬間之過渡動作。雖很快就過約三秒,但對保持重心不動,及開發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過,須明白觀照。

    在廟裡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入寺門後,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靠邊行走。

    進廟前沿儘量不要走中間,沿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儘量不要走正門,因為方丈門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而沙彌等從偏門進,所以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儘量應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女人進去時儘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一般寺院門檻做得很高)。進廟門的時候,千萬不要踩門檻.(據說門檻是神的肩膀還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乾淨,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譁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譁和講不吹幕壩鎩;不要跨過蒲團,因為也會給人一種不莊嚴的感覺,而你後拜,卻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可能會讓別人起嗔念,貪、嗔、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滅難見真如本性。

    去道觀許願是要還願的。一年願望實現後回來,方法進去問人就可以了。如果沒許願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還願的,但是你最好許個做多少善事的願。就發願來促使你本身的許願。

    不要不經寺院同意採摘寺院管理範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

    寺院通常有經書贈送的,不要忘了請幾本,世間之物還有什麼比經書更珍貴的

    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

    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在為了防止火災,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先上香後禮拜,很多人抓著一大把燃著的香到處拜,滾燙的香灰在寺院到處飄著,陣陣濃煙燻著人們的眼睛,以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誠,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實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後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淨自心。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願;然後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於下身)

    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

    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首先說選門進,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燒香的話,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其實一支即可,心誠則靈。製作香需要砍伐很多樹木的。

    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

    燒香時,先點燃香,注意安全,小心別燙傷路人喔。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

    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

    諸佛菩薩聖誕(陰曆)

    正月初一日:彌勒佛聖誕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聖誕

    二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涅槃

    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於藏曆四月十五日降生成道和圓寂,藏俗在此月中宗教活動極為頻繁。康定,川藏線上的咽喉,藏漢民族雜居之地,早就流傳,農曆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誕辰,九龍噴聖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浴佛節”。佛教信徒認為在此月內做善事一件,頌佛一聲,可得十萬倍之功德。所以農曆四月八日,康定城區的各佛寺都要組織儀仗隊自康定東門出、上跑馬山,下經公主橋、轉金剛寺、南無寺,沿阿里布穀山腰至子耳坡返回。信徒們亦隨之轉山(藏語稱“八角”),以紀念佛祖誕辰。

    農曆“四月八”,正是康定春暖花開季節,宗教信徒們轉山禮佛的同進,又踏春暢遊,久之成俗,“四月八轉山會”就成了康定各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

    解放前,人們在轉山禮佛,焚香菸祭的同時,舉家攜上食品去南郊金剛寺、南無寺或跑馬山,歌舞、野餐、郊遊。

    近年來,各級政府十分注意發揮民間傳統節日的特有功能,文化和經濟結合,共求發展。康定縣已正式將“四月八”轉山會定為全縣的傳統節日,放假三天。在跑馬山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藝活動,招商引資,商貿洽談,物資交流,賦予“四月八”轉山會以新的生機和活力。

    佛誕史話

    在中國佛教界珍藏兩大聖物:一是“佛牙舍利”,一是“佛指舍利”。佛牙舍利在中國有,在斯里蘭卡也有,可以說,在當今全世界只有兩顆佛牙舍利。凡是佛陀的“聖物”,在信徒心目中是永恆地崇拜,一代一代延續下去,佛陀已涅槃二千五百多年了,直至今日在全世界依然影響到各國人們的信仰生活。一年一度的佛陀誕辰,全世界各地佛教徒都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在東南亞稱“衛塞節”(佛祖誕辰),在斯里蘭卡、泰國、緬甸,佛教國家更為隆重莊嚴,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稍次之。“衛塞節”為當地公眾假期,熱鬧非凡!香港佛教界曾在多年前,一直努力地爭取佛誕公眾假期,而港英當局是奉行基督教的,以聖公會為“國教”,故基督教的節日繁多。港人期待特別行政區政府採納廣大民意予以立法程式,終於“佛教公眾假日”在一九九九年間付諸實施了。佛教四眾弟子在覺光大師卓越領導下,積極爭取到“佛誕假日”,是本港百多萬佛弟子多年的願望。終於如今實現,這對社會道德風尚有極大的裨益。

  5. 2015年1月25日 · 拜佛有什麼意義呢拜佛代表一禮敬懺悔消除業障禪定。 佛陀是個偉大的覺悟者,福德與智慧圓滿無暇,人格高超,是個完美的聖人。 佛是人天導師,拔除眾生苦難,給予眾生安樂,教導眾生走向光明解脫,對於眾生有著了不起的貢獻。 因為佛陀的許許多多殊勝功德,以是,我們恭敬、尊重、禮拜,並且從禮拜中,對佛陀產生堅定的信仰。 我們禮拜佛陀,把佛陀當做榜樣,是模範,感恩祂為法為人所成就的大悲,效法祂濟世度人的偉大胸懷。 從禮拜中,我們學習謙卑、低下,降伏傲慢,在佛陀面前,我們平凡不已,不過是一個俗子凡夫,學習聖人之道,禮拜只是踏出第一步而已! 但是,在禮拜中,我們必須激勵自己,許願自己,希望自己的思想行為也能做到和佛菩薩一樣,培養願心,將來成為菩薩慈悲助人,甚至將成佛訂為終生目標。

  6. 2021年6月2日 · 拜佛是佛家修學很重要的一個科目其真正意義就是修平等心消除傲慢的習氣。 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禮佛最卑下的足,稱作「接足禮」。 此修學的目標,在斷除我們驕慢(驕傲、怠慢)的習氣。 我們對佛會行接足禮,對一般人不會,所以不起作用。 因此,在佛堂是上課,學了要運用在生活當中。 換言之,我們從早到晚見一切人、一切物,就像對佛一樣謙虛、卑下、尊重,以尊重佛的心去尊重一切眾生,乃至尊重一切惡業眾生,不分貧富貴賤,一律平等對待,這才能成就平等心。 然而在事上要有差別,理上沒有差別;亦即形式上有差別,心裡沒有差別,這是菩薩。 「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覺」,你不能破壞了世間法。 從世法來說,禮節有差等。 譬如總統、普通信徒到我們這裡來訪問,我們各要用什麼禮節來對待,這就有差等。

  7. 2012年1月4日 · 拜佛是一種運動嗎如果是的話我們看一看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運動到底有什麼目的? 大概不外乎是為了身心的健康吧!那要怎麼來運動呢? 所謂運動就是運用各種方式來活動我們的身體、四肢,以及內臟,乃至身體的任何部分,讓它幫助我們去除疾病,達到身心安寧,這是運動的最終目的。 大家都知道運動必須要有肌肉,沒有肌肉就不能運動。 身體哪些部位有肌肉呢? 臉部,頸部、四肢、腹部、背後都有肌肉。 內臟當中,如心臟就有很強壯的肌肉;胃腸、子宮、膀胱都有肌肉,可是它不聽我們支配,所以稱作「不隨意肌」。 肺臟、腎臟和肝臟都沒有肌肉。 因為沒有肌肉,所以不能動。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大腦,它也沒有肌肉,到底我們哪些運動可運動到這些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