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拜登內閣 (英語: Cabinet of Joe Biden )是指第46任 美國總統 ·拜登 所任命組成 內閣 ,並在 參議院 完成確認程序後正式就任。 [1] [2] 祖·拜登內閣於2021年的合照. 已宣佈的被提名人 [ 編輯] 美國內閣 的大部分成員在由 總統 任命後,需要徵求 參議院 的意見並獲得其投票確認後才能就職。 其中有兩個職位為例外,第一個是 副總統 ,因為該職位為人民選舉而產生的。 白宮幕僚長 同樣為內閣級官員,但他們因未擔任 憲法 所規定的職務,所以該類職務無需參議院確認。 下列人員被第46任總統祖·拜登任命為內閣成員: 內閣成員 [ 編輯] 民選官員 [ 編輯] 總統 [ 編輯]

  2. 2021年4月2日 · BBC駐北美記者. 2021年4月2日. Getty Images. 拜登主持首場內閣會議花了三個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終於敲定他的白宮內閣這些人將會是未來協助拜登施政的高級幕僚星期四總統首次與他的團隊坐下來開會。 上周勞工部長馬蒂·沃爾什(Marty...

  3. 2021年1月8日 · 新一波. 接掌.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 (Joe Biden)周四7日公布新一波內閣名單! 其中羅德島州州長雷蒙多 (Gina Raimondo)將出任商務部長、波士頓市長華爾希(Marty Walsh)將接掌勞工部門。 此外加州經濟發展官員古茲曼 (Isabel Guzman)則將擔任中小企業管理局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局長。 拜登在聲明中指出,「這個團隊將協助我們走出近代史上最不公平的經濟與就業危機」。 他還補充團隊成員「與我擁有相同的信念,即為中產階級發展我們的國家,各個工會則建立起中產階級。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 (Joe Biden)周四(7日)公布新一波內閣名單!

  4. 2020年11月24日 ·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23日公布了第一波內閣成員名單包含歐巴馬時期的副國務卿也是拜登在擔任副總統期間的國安顧問安東尼布林肯將接任國務卿至於前國務卿約翰凱瑞將擔任氣候變遷總統特使前聯準會主席葉倫將接任財政部長這波人事安排反映出多元性別和族群特色不過沒有出現進步派陣營人馬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提名了現年58歲的安東尼布林肯接任新政府的國務卿若順利通過參議院的審核布林肯可說是資深幕僚躍上國際政治舞台的最佳典範。 布林肯出身紐約一個猶太家庭,中學時期隨母親移居法國巴黎,並在那裡的雙語學校就讀,因此這位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的精英,能講流利的法語。 36歲時布林肯是前民主黨總統柯林頓的演說撰稿人。

  5. 2020年11月7日 · 物色人選依據拜登的計畫即籌組美國史上最多元的內閣首批高級官員名單最早可能下週出爐不願認輸的川普則是在白宮召開記者會指出3日總統大選存在舞弊行為許多選票遲到送達還說如果看合法計票結果就會知道他輕鬆打敗拜登勝選並宣稱民主黨偷走大選勝利。 川普在這場不給記者提問的記者會中,再次強調訴諸法律行動的決心,並說他的競選陣營已展開「大量訴訟行動」,以對抗他所謂的民主黨「腐敗行徑」,連數個尚未決定勝負的戰場州官員都在捍衛投票的公正性。 3名知情的消息人士證實,共和黨正試圖籌資至少6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7億元),協助川普循司法途徑對大選結果提出異議,不過一位不具名的川普顧問透露,競選團隊似乎對於選舉結果感到措手不及,先前並未準備好要打官司。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0年11月24日 · 內閣名單. 時期.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預計提名聯準會前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出任財政部長、前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擔任氣候變遷特使並組成一批由歐巴馬時期官員為主的國安團隊有別於川普美國優先政策拜登起用歷練豐富多元背景人才希望讓美國重回國際舞台拜登有意恢復傳統治理基調這點反映在內閣名單上頭。 換言之,他將提拔兼具專業經驗、熟悉華府事務且與其他國家交手過的資深人才擔任官員。 拜登與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預計周二下午討論內閣名單。 他的內閣成員也展現前所未見的多元性,包括多位女性與少數族裔,充分反映美國現狀並實現他選前承諾。 拜登將提名古巴裔律師馬約卡斯 (Alejandro Mayorkas)擔任國土安全部部長,他曾於歐巴馬時期擔任該部副部長。

  8. 2020年11月24日 ·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23日公布6名國安內閣名單盡是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班底副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扶正為國務卿」,而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政策幕僚蘇利文(Jake Sullivan)出任「國安顧問」。 可以想見,布林肯及蘇利文將攜手將美國導回「多邊主義」,反對美中全面脫鉤,至於台海政策,布林肯希望遵循過去模糊政策,因「棄台論」而在台灣名聲不佳的蘇利文近期仍認為中國崛起對美國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