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是 臺北市政府 首任 文化局 局長和 文化部 首任部長亦曾在 美國 、 德國 、 臺灣 、 香港 的多所大學任職。 [4] 1985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如《 野火集 》和《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 兩岸三地 、 新加坡 ,以及德國 [5] 等地,具影響力。 [6] [7] 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 家世 [ 編輯] 龍應台的父母在 第二次國共內戰 中遷往臺灣。 父親 龍槐生 是 湖南 衡山 人,十五歲時加入 憲兵隊 ,曾參與 中華民國抗日戰爭 中的 淞滬會戰 和 南京保衛戰 ,來臺後任警察。 母親 應美君 是 浙江 淳安 人,1949年遷至 高雄 。

  2. 2006年1月26日,龍應台在香港《明報》、灣《中國時報》等香港、灣、新加坡與美國多家媒體上同時發表〈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為聲援《 冰點 》打開序幕。. [38] 龍應台描寫國共內戰的《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遭 李敖 ...

  3. 2022年4月9日 · 2022-04-09. 瀏覽數 126,750+. 圖/50+FIFTY PLUS. 文/王美珍 攝影/日日寫真 內文圖片/龍應台提供. 編按: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壓縮了內心的自由。 為了回應不同的訊息,壓縮了自己的獨處。 你也如此嗎? 龍應台新書《走路:獨處的實踐》的《50+》專訪,她說自己這回尺度「超過」,也建議讀者一起:「每年做一件超過的事。 」從心所欲,不踰矩。 此次採訪,龍應台笑容燦爛,向攝影師拋出一句話:「我這張照片可是要拿去相親的喔! 」幾位認識她多年的記者都說,龍應台變輕鬆了。 10年前擔任文化部長的她,每天工作16個小時。 一個行程尚未結束時,會有幕僚遞紙條催時間,總有下個行程等著她。 先前遷居屏東、2021年又遷居東的她,生活風景已截然不同:每晚9點就入睡,早晨5點起床。

    • 文化部長 龍應台1
    • 文化部長 龍應台2
    • 文化部長 龍應台3
    • 文化部長 龍應台4
    • 文化部長 龍應台5
  4. 2012年5月29日 · 五月二十四日中華民國文化部成立的第四天十二人在藍紫色牽牛花的識別標誌下一字排開身為第一任文化部長的龍應台鄭重介紹她的執政團隊三位次長一位主秘和七位司長打造一批專業的文化事務官團隊恐怕是龍應台最迫切的工作文建會雖然成立三十年但過去一直體質孱弱不但角色邊緣而且經常成為服務政治的承辦單位若要在四年任期內做出成績手下不可無大將。 龍應台不但自合併而來的新聞局挑選出一位政次、三位司長,更自其他部會搶人,延攬ECFA、FTA的談判大將、經濟部工業局產業政策組長連玉蘋,出任文創發展司司長。 此舉被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形容為「動搖國本」,但她不但吸引連玉蘋轉換跑道,更說服經濟部割愛放人。

  5. 2018年4月18日 · [編按]在文化部長任內有龍太后之稱的龍應台近年落腳於屏東鄉村主要工作是寫作書成而馬英九前往探視恭賀龍應台扮演起記者角色落筆描述了馬哥哥和小朋友的交會看起來十幾年前那個超人氣的小馬哥恍如又回來了而寫野火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龍應台也早由華麗廟堂之上歸於淳樸村壤。 終究,既往矣,現在的大學生詳知龍應台者,應已不多,而本報偶得一篇寫於2012年9月的政論文章,由在瑞典的政治難民茉莉小姐所寫,她自況早期曾欽仰龍的野火精神,但長期愈觀察愈覺得不對勁,所以她寫下如下的批判。 她小龍2歲,同樣是湖南人,做過中國大專院校老師,也坐了3年的政治牢,後以政治難民身份流亡香港和瑞典,以編輯和寫作為生。

  6. 2014年12月1日 · 龍應台從2012年2月出任文建會主委文建會5月升格為文化部後成為首任文化部長任期迄今2年10個月龍應台今天發表辭官聲明表明她在內閣總辭後將回去陪母親走人生最後一哩路。...

  7. 2014年12月31日 · ==文化部長 龍應台== 她在一月份就進入90歲了 我決定說 文化部的第一里路 我已經 我覺得已經打得 我可以滿意了 那麼我自己的母親的 人生的最後一里路 是需要我陪伴的時候 龍應台表示文化部的第一里路及母親的最後一里路都是人生中不可錯失的報答時機如今她是抱著滿懷感恩之情要回到文人安靜的書桌。 但她可以走得很放心,因為專業的團隊已經建立,最後他也希望外界給公務員多一點尊嚴和鼓勵。 許恆慈 張梓嘉 台北. 龍應台. 文化部長. 內閣總辭. ... 閱讀更多 #文化部長 有關的新聞. 你中獎了嗎? 藝FUN券中籤號公佈. 文化部長. 李永得. ... 2020-07-21 13:39. 閱讀更多 #文化部長 有關的新聞. 確定不續任 鄭麗君:回家陪孩子一段時光. 文化部長. 鄭麗君.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