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林俊宏在過去幾年擔任過許多重大刑事案件被告的辯護人豐富的實戰經驗使他在國民法官法2023年正式上路之前成為律師界倚重的教官」,傳授這前所未有新制中法庭上站在被告一方的辯護人該有的思維以及實務技巧。 「法扶、律師公會、刑辯協會其實在(國民法官)上路之前,就不斷密集的開課 ,每次大概都會有1、200人,受過教育訓練的律師頂多3,000人吧 ,而全台灣有11,000個律師。 」林俊宏指出,大概有約3到4成左右比例的律師對國民法官審理程序如何運作,具備基礎概念,儘管近3年新進的律師都會在律師職前訓練時上過他開的《國民法官法》課程,然而對於沒有任何基本經驗的律師菜鳥而言,偏向演講式的課程其實幫助不大。

    • 職業法官引導下,建立開放的討論氛圍
    • 被害人母親的「原諒」,意外成為國民法官追問焦點
    • 量刑評議過程中,職業法官的若干「不當發言」
    • 「壞食材」做不出「好料理」
    • 法庭現場外的評議階段應受監督

    這次模擬法庭的一個亮點是,國民法官於審理、評議階段的踴躍詢問及發言──這相較於我過去所旁聽的法庭經驗,在審理程序上幾乎是固定一、兩位國民法官提問的情形不同。本次嘉義地院的模擬法庭,每一位國民法官都有提問,而評議程序中,國民法官們也有表達各種意見。這個模擬法庭的國民法官,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問。 國民法官之所以踴躍發言,其中一個關鍵應該是因為,本次模擬法庭審判長於中間討論與評議過程中,引導及建立了一個易於討論的環境氛圍。我除了在法庭現場觀察外,也有機會進入國民法官的休息室兼評議室全程參與旁聽,第一線觀察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的互動及意見交換。 在每一次審理程序中間的休息時間以及最後的評議階段,審判長均會盡量回答素人國民法官的疑問,建立出開放的討論環境。這從模擬結束後的座談會中,國民法官的心得分享...

    不過,此案件有一個特殊的情形:被害人母親原諒了被告。 這次模擬法庭中,告訴人是被害人的母親,法院有特別用心留意被害人家屬在審理上得行使的權利及準備相關措施,諸如由信賴的人陪同被害人家屬開庭、法院使用遮蔽設備來與被告或旁聽者隔開、被害人家屬可以向法院陳述意見等環節。 從這樣的模擬經驗正讓我們認知到,也必須意識到的是:犯罪被害人的樣貌其實是多元、並非單一扁平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屬在重大犯罪事件發生後,會產生創傷和各種情緒,如害怕、生氣、自責、失落,乃至於失去對人的信任等,此些心理層面需求都應該被專業看待及理解關照。此外,重大犯罪事件導致被害人及其家屬原本的生活及經濟陷入困境,並因此衍伸具體的外部物質與心理需求,都是需要被看見及理解之處。 這從本件模擬法庭中被害人母親稱「原諒其實是困難,但放下讓自...

    被告持水果刀刺死被害人這個行為,不論是被論以預謀殺人或盛怒之下殺人,最後在「論罪」上均不會脫離殺人罪的評價,所以這個案件的重點反而會是在「如何量刑」的問題。 在量刑評議過程中,當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輪流發言時,或許因被害人母親有原諒的表示,國民法官大多認為,被告仍應有回歸社會的機會,這使得現場多數的討論氛圍是趨向判被告有期徒刑15年即可等意見,而不是無期徒刑或死刑的二選一。其中有一位國民法官甚至補充主張,因為此等刑罰會牽涉到被告家庭,加上本件係屬情殺而非隨機殺傷事件,而認為15年仍屬過重,所以應判處被告有期徒刑12年6個月即可。 正當這些對於被告量刑意見上不偏向死刑或無期徒刑等較重刑度的意見形成時,其中一位表示應判處被告無期徒刑的職業法官(另二位職業法官則各別認為應判處被告13年及15年有期徒...

    反過頭來,在評議現場,因為大多糾結於要量處如何刑度的問題,所以部分國民法官屢有表示想了解判刑後的實際服刑狀況及假釋回歸社會的情形。國民法官會有這樣的求知慾望,這不難想像,因為他們要下判決、做判斷。國民法官此際所關心的是,被告成為受刑人之後,他們在監獄裡的樣子,所以在刑度宣告的階段就會想知道被國民法官法庭判刑的被告,後來的他們會變成怎樣。 譬如國民法官經常有一個提問:「判無期徒刑後是不是很容易就假釋出獄?是不是關著幾年就可以出來趴趴走?」這樣的疑問是否被解惑,以及獲得如何的資訊,恐怕也會影響到國民法官決定的刑度。 就此提問為例,審判長應讓國民法官適當地了解,自2005年我國《刑法》已經將無期徒刑的門檻提高修正為25年才能夠申請假釋,還需要判斷受刑人是否「悛悔實據」的實體認定,才有資格申請假釋,...

    本件模擬法庭後來評議計票結果出爐,國民法官法庭宣判被告應判處15年。雖然比原真實案件的無期徒刑還輕,但仍然難保國民法官不會因為如上開模擬評議時職業法官先入為主、甚至明顯錯誤的資訊意見,受到不當影響而做出顯然偏誤的量刑判斷。 再加上,按現行《國民法官法》規定及制度設計,法庭現場以外的過程討論以及評議室內最後的評議程序,均一律不公開,因此,在這些未公開的過程,如何確保其公平性及與其他價值之間的權衡,即屬關鍵。 就此,於中間過程討論與評議程序應可考量全程錄音錄影,使祕密評議程序照入陽光,也讓上訴審法院認為有疑義時,可以調閱確認。此一方面可以避免職業法官或相關人遭指稱有偏頗不中立之質疑,以排除無端指控之外,另方面,亦可藉此適當之證據保存,以供上級法院有覆審救濟及合理審查之可能,使評議階段亦受到相當之...

  2. 2023年10月27日 · 林孟皇迎戰檢辯不對等劣勢──下流正義看國民法官審判及律師調查權. 國民法官新制上路後幾起判決引起各界質疑律師是否有效辯護。. 究竟在訴訟中,律師應扮演什麼角色?. 擁有哪些權限與義務?. 改編自偵探小說的美劇《下流正義》(The ...

  3. 2018年2月26日 · 2018/2/26. 文字. 王立柔. 攝影. 余志偉. 法官真的都不願意改革嗎? 他們自己如何看待冤案? 其實,也有不少法官想過人民為什麼生氣,且常常為司改議題大聲疾呼。 《報導者》訪問高等法院的錢建榮、孟皇法官,與某地方法院的A法官,談談他們如何看待冤案以及法官的究責問題。 以下為記者整理訪談內容,以第一人稱口述方式呈現: 報導者(以下簡稱報):許多冤案纏訟10幾年,由幾十個法官一再鞏固原審判決。 法院這個環節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錢建榮(以下簡稱錢): 沒有無罪推定的心態。 大部分法官都認為檢警不會冤枉人,很多老法官也怕判被告無罪,自己會被認為風紀有問題。 孟皇(以下簡稱): 我來高等法院2年多,被我翻案的非常多,也都是年輕法官判的,所以除了年紀和經驗,有更根本的問題。

  4. 司法. 國民法官. 全部. 文字. 黃致豪. 攝影. 彥廷. 責任編輯/張子午、黃鈺婷. 人權. 時事. 司法. 國民法官. 在台灣與法律議題相關的戲劇創作中, 《我們與惡的距離》 以及近期 《八尺門的辯護人》 或許可以說是在同類型戲劇當中,相對叫好且叫座的。 不知情的人,說不定甚至在看完了戲劇之後會誤認為:像王赦、佟寶駒那樣的辯護人,以及他們行使辯護權的方式,在刑事司法程序當中屬於常態。 事實上並不是。 那樣向法院據理力爭、四處奔走調查的辯護人確實存在,但不是多數。

  5. 2023年7月12日 · 以辯護士之姿初登場走過被殖民與威權統治的台灣律師百年史. 日治時期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法庭辯護行動是1923年治警事件」,圖為第五次審判開庭前後貴族院議員渡邊暢中立者與若井孝太郎兩位律師專程由東京趕來為被告辯護與議會請願 ...

  6. 2023年9月7日 · 根據2020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國民法官法》,2023年起國民法官制度正式上路施行殺人等有期徒刑10年以上重罪將由職業法官3人國民法官6人」,總共9人組成國民參審法庭寫下我國民主進程與司法制度嶄新的一頁多年來嚴格限於專業人士法官檢察官律師才得以行使職權的司法領域史無前例由不具備專業背景的普通人民參與審理與判決。 從2018年起,《報導者》即密切關注模擬法庭階段的國民參審運作實況。 今年(2023)7月中,第一件進入國民法官公開審理程序的「季婦殺夫案」於新北地院展開,採訪團隊全程記錄首起國民法官指標案件,以及後續包括台北地院的酒駕致死案、新北地院的單親母殺子案,除了留下歷史時刻的見證,並嘗試從個案罪與罰的討論中,進一步從更廣闊的視野,探問社會問題的結構性本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