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11月13日 ·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說過有醫生覺得他是亞斯伯格症患者講話直率是他的風格但也常被認為很白目其實在2012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取消了亞斯伯格症這個病名直接歸入自閉症類群障礙其實亞斯伯格跟高功能自閉症很像智力沒問題兩者差別在於高功能自閉症在早期比較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狀況。 台大醫院精神部教授高淑芬:「...

  3. 2014年4月1日 · 陳佩琪拿出手機一字一句唸出柯文哲的簡訊眼淚一顆顆掉下來亞斯伯格另一個特質是不太能同理他人的情緒但這一刻她驚覺,「原來我先生已經學會了。」 太太的付出其實柯文哲點滴在心

  4. 2018年10月11日 · 台灣最有名的亞斯人」,當屬台北市長柯文哲他號稱IQ157的高智商直接不做作的發言有點笨拙的肢體及不擅長人情世故的性格,「是許多人給他的註解當時柯文哲剖析自己可能有亞斯伯格症但從未經過正式診斷。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柯P太太陳佩琪從亞斯伯格我學會欣賞 ) 廣告. 陳豐偉猜測這次柯文哲與美國作家葛特曼的仲介兩岸器官移植爭論應該與柯文哲的亞斯特質有關。 (王建棟攝) 陳豐偉解釋,亞斯伯格症與基因遺傳高度相關,像柯文哲的兒子已確診為亞斯伯格症,因此柯文哲有亞斯的特質也十分合理。

    • 柯文哲 亞斯伯格症1
    • 柯文哲 亞斯伯格症2
    • 柯文哲 亞斯伯格症3
    • 柯文哲 亞斯伯格症4
  5. 2014年12月1日 · 因為柯文哲第一次讓亞斯伯格症引起社會廣泛注意面對亞斯的兒子和疑似亞斯的先生家庭教養的責任全壓在陳佩琪一個人肩上辛苦的親身經歷她體會出最珍貴的一課不是如何治療矯正」,而是改變自己學會欣賞他們的性格特質柯文哲曾安慰太太:「孩子長大了就像爸爸一樣沒什麼不好。 陳佩琪知道,兒子還是與眾不同,需要包容。 「譬如,你說『走路要靠右邊』,他就連在家上廁所也靠右走;『過馬路時先讓車子過』,那麼即使路口沒車,他也硬要『等一台車過去』,才肯過馬路……」 柯文哲在大兒子出生後便出國深造,再見面時小孩已經一歲多,加上工作繁忙,家中大小事全交給陳佩琪。 因此,當大兒子經診斷為亞斯伯格症,陳佩琪一肩扛起照顧小孩的責任。 陳佩琪:面對大小亞斯伯格,我學會欣賞他們的珍貴特質|親子天下.

    • 柯p:在議會被欺負
    • 一開始不覺得有問題...
    • 這也不是孩子願意的...
    • 亞斯伯格症小百科(資料來源:Wikipedia)

    柯文哲雖然認為面對霸凌,須以「原諒」態度去面對;但他也表示,他最討厭那些欺負別人又洋洋得意的人。「拜託!誰理你呀!」柯也開玩笑地說,自己在職場上也常被霸凌,「我每天在議會被欺負!」 談到自己同樣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大兒子,柯文哲說,大兒子到2、3歲都不講話,這社會經常把人當模型,想塑造一個個同樣的「罐頭」;這不需要,希望他的兒子「做喜歡做的事,只要不害人就好了。」

    雖然柯文哲談起大兒子言語間看來頗為輕鬆,而且其子的升學、求職路也看似順遂;但他的太太陳佩琪之前受訪時,談起大兒子的過往卻是頻頻拭淚。 陳佩琪在3年前接受媒體訪談時曾說,「早些年不覺得大兒子有亞斯伯格的相關症狀,」她自己雖然是位小兒科醫生,但因為大兒子是她的第一胎,她當時也不覺孩子有什麼問題。直到快3歲了,大兒子還沒開口說話,此時她才慌了。 後來帶孩子去讓醫生確診,才接受亞斯伯格這個事實。陳佩琪說,還好大兒子3歲後漸漸會講話了,但與大兒子的對話就出現亞斯伯格才會有的「跳tone」情況。 天下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柯氏夫婦也不例外。確診後,夫妻倆雖然有些遺憾,但也只能自我安慰還好不是自閉症,只是亞斯伯格症而已;還能正常上學,只是人際關係、與人相處上會有些困難。

    至於亞斯伯格有甚麼症狀?陳佩琪說,就是對人不感興趣以及語言發展較遲緩,還有不會看臉色!原本語言發展遲緩的大兒子,在4、5歲後,講話突然變好流利,當時陳佩琪只要下班一回到家,大兒子就湊過來拼命講話,源源不絕,讓她有點受不了。陳珮琪坦言,有時候跟大兒子相處比較累,「因為他不懂得看別人臉色。」 回憶起當時,工作與家庭兩頭燒,身心俱疲的陳佩琪也曾一度難忍情緒的向大兒子說,「媽媽怎麼會有妳這種小孩?」講到此,陳珮琪已是滿面淚水,她鼻酸哽咽地說,「這也不是孩子願意的...」身為人母心疼不已。但陳佩琪也自認很有福氣,「還好我先生也是醫生」,可以尋求相關的醫療資源,來協助他們照顧大兒子。 正視大兒子與社會上的「不同」,柯文哲在節目中也呼籲,「要用更多同理心去看待周遭跟我們不一樣的人」;至於社會福利制度,柯文...

    亞斯伯格症候群(英語:Asperger syndrome,簡稱AS),屬一種發展障礙,其重要特徵是社交與非言語交際的困難,同時伴隨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但相較於其他泛自閉症障礙,仍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 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智力正常,其中有許多人智商偏高具有天賦,只有極少數的人屬於高智商,經常出現肢體笨拙和語言表達方式異常等狀況,偶爾會發出怪聲音,但並不作為診斷依據。其症狀一般在兩歲前出現,並伴隨患者終,目前沒有有效治療方法。 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兒童,必須具有以下三種症狀: 1.社交困難 2.溝通困難 3.固執或狹窄興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