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就目前所知,常見的溫帶樹木中具有掌狀對生葉片的植物兩種。 其一是馳名中外的楓樹 (maple),另一種就是七葉樹 (horse chestnut)。 「槭樹」其實就是七葉樹的省讀或縮讀。 真正漂亮的紅葉就是楓樹。 「槭樹」只是對楓樹的一個錯誤名詞。 台灣原產的楓香就是楓香,不能誤稱為「楓」。 假若把古今中外所欣賞的楓樹誤稱為「槭」,那末,我們就不能與傳統文化相溝通。 這就是為什麼不能把「槭」楓混為一談或互相混用的原因。 古今中外所欣賞的紅葉,正是具有對生葉片的楓樹。 不能再把原指七葉樹的「槭樹」與楓樹混淆,也不能與楓樹互相混用。 楓香葉片還是會變紅,但其顏色視氣候寒冷程度(或海拔高度)而定。 TOP. 回首頁. 回上頁.

  2. 楓樹楓香本來是不同的兩類植物因其葉形相似入秋後葉均轉紅自古以來兩類植物的名稱經常混淆不清楓樹被誤稱為」;而楓香被誤稱為」)。 事實上,「楓香隸屬於金縷梅科它的葉互生果形如刺球楓樹則隸屬於楓樹科葉對生果實有如斧狀翅二者截然不同。 苗栗馬那邦山登山步道的楓紅。 攝影 |劉士銘. 在台灣的變色葉植物有34種,深受遊客喜愛的賞楓植物,以青楓(中原氏掌葉槭)為最,其次為台灣紅榨槭、楓香、山漆。 至於楓香葉與楓葉(槭)要如何區分呢? 林務局表示:楓香葉 互生,果實為球狀聚合果;楓(槭)葉 對生,果實具 雙翼翅果,這才是正確的區分方式。 楓香. 金縷梅科. 樹幹:暗紅色,具縱溝裂. 葉序:互生. 果實:蒴果,果實圓球狀,重重的,離開母體時垂直落地。

  3. 2021年7月4日 · [台灣原生植物解說] 唐凱軍老師解釋楓樹與楓香的差別. 2021 年 7 月 4 日 ErhuYan 影片及多媒體. 國寶級的講師唐凱軍將校園社區公園等城市綠地常見的楓樹與楓香做了簡單明瞭的介紹還在用三楓五槭的觀念分辨它們嗎看完這部影片一定會讓您認識更多的楓。 [台灣原生植物解說]唐凱軍老師解釋楓樹與楓香的差別. Copy link. Watch on. 捐款給原生植物保育協會使用 〈非線上捐款〉 〡直接使用 〈線上捐款〉. 《Google 新聞伙伴》 Total views : 327091. Your IP Address : 52.167.144.16. Server Time : 2024-05-13. 聖約翰科大ESG專業團隊成軍 產...

  4. 2016年11月11日 · 在香港, 楓樹是槭樹的一個泛稱, 屬於槭樹科 Aceraceae, 楓香 則 是 金縷梅科 hammelidaceael 。 楓樹植物的果實是兩個對生的翅果,葉子為對生。 香港 元朗大棠出名賞楓樹紅葉 ,曾經有位師兄便說,山間的楓樹是源於意外,原本是種在山裏頭,因為炎炎夏日太辛苦,種樹工人便在林口處下種,所以今時今日才可以不用走進林中深處才可以欣賞楓樹楓葉! 其實在大潭,烏蛟騰ㄧ帶也可看到,不用擠在大棠。 槭樹是香港三種原生槭樹之一, 嶺南槭 最為出名。 原生是因為一九零四年時有位 Mr Tutcher 在大嶼山發現這個新品種,所以嶺南槭的學名是 Acer tutcheri, 槭樹科 Aceraceae。

  5. 臺灣正體. 工具. 楓香樹 ( 學名 : Liquidambar formosana ) [3] ,別稱 台灣香膠樹 、 楓樹 、 楓子樹 、 楓仔樹 、 楓仔 、 香楓 、 白楓 、 白膠香 、 雞楓樹 、 雞爪楓 、 靈楓 、 大葉楓 、 香菇木 、 路路通 等 [4] [5] [6] [7] [8] ,為 楓香楓香樹屬 植物 [9] , 種加詞 意為formosana「臺灣的 」 [10] 。 為中國大陸 貴州 黔南州 州樹 [11] 、 福建 霞浦縣 縣樹 [12] 以及台灣 國立中興大學 的校樹。 [13] 別名 [ 編輯] 由於楓香樹的圓球形 果序 ,於 蒴果 開裂時種子從多處掉下,看似管道很多,故而路路通之名 [14] 。 植物學史 [ 編輯]

  6. 其他人也問了

  7. 16974. 10 人評價. 秋天賞楓紅是所有人戶外踏青最大興趣請問槭樹楓樹楓香都一樣嗎? 問題補充. 傳哥 發表於 2013/01/27. 台灣的楓樹科植物共有七種,分述如下: 1、台灣紅榨楓 ~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楓紅植物生長於台灣中海拔地區族群數量甚豐入秋降霜後便是滿山楓紅2、青 楓~這也是台灣相當常見的楓樹,其分布地由低海拔到中海拔都有,中海拔所見之楓紅色彩相較於台灣紅榨楓則是不遑多讓,但多呈零 散分布,不若台灣紅榨楓那般成叢成簇地壯觀,而低海拔所見色彩,多黃橙相雜而紅豔不足。 3、尖葉楓~中海拔常見,但部分區域分布海拔可降至四、五百公尺,霜降時其葉色之轉變也十分亮麗好看,但若用楓紅層層來形容它,恐怕就不妥切了這是因為深秋之時,尖楓葉將是滿株黃葉而非酡紅。

  8. 生長習性. 喜溫暖 濕潤 氣候,性喜光,幼樹稍耐陰,耐乾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澇。 多生於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 在濕潤肥沃而深厚的紅黃壤土上生長良好。 深根性,主根粗長,抗風力強,不耐移植及修剪。 種子隔年發芽的習性,不耐寒,黃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不耐鹽鹼及乾旱。 在海南島常組成次生林的優勢種,性耐火燒,萌生力極強。 分布情況. 產中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東,東至台灣,西至四川、雲南及西藏,南至廣東;亦見於越南北部,寮國及朝鮮南部。 品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