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1日 · 我們認識第一天就在摔角了。 」重聚後他們天天見面其中一名養父樂透了他說自己突然多了兩名兒子像中了頭獎。 三兄弟因為成了名,甚至一起做生意,開餐廳,第一年 (1993年)生意額就達100萬美元。 以為是大團圓喜劇但人生苦多樂少,《陌路三胞胎劇情發展下來故事揭露的邪惡歷史竟令人如此心寒。 看上半齣《陌路三胞胎》使人隱隱感到不妥的是:3人怎會分開? 他們是怎樣分別被3個家庭收留的? 導演藉當年的雜誌封面、大量上電視接受訪問的片段,將歡樂的氣氛推到高峰,然後劇情急轉直下。 三兄弟分別被收養到不同階層的家庭:一個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律師;另一位父親是教師,中等家庭;最基層那位父親是移民,開小店。 3個一模一樣的嬰兒,怎樣會搞亂? 3人開始想找答案。

  2. 2024年5月3日 · 「集體回憶」是群體對於舊有的自然及人文歷史景觀,以至過往生活模式和重大事件的懷念,並希望保留這些回憶,使其傳承下去、成為社群的象徵物、共同話語或溝通載體。 古物諮詢委員會對歷史建築的評級準則,「延續集體回憶」便是其中一項準則。 潮流興懷舊,任何業將消失的城市景觀或事物都可以「集體回憶」這一理由而爭取保留。 而這種爭論的隨意性和主觀性非常大,使所謂的「文化遺產」保育淪為一種缺乏理性思考的情緒表達。 在紅磡火車站推出的「站見」鐵路展,展出多款退役列車和部件,以及100件鐵路珍藏,帶參觀者穿梭香港鐵路的今昔時光。 當走進東鐵線第一代電氣化「黃頭」列車,瞬間回憶起1987年暑假為期兩個月的新疆西藏長途旅行,我們去程坐的還是柴油火車,回來已經是電氣化了。

  3. 2018年10月11日 · 2018-10-11 06:00:00. 在舊書堆裡: 鄭明仁. 塘西風月史. 分享: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香港「塘西」乃省港澳最著名的煙花之地,繁榮「娼」盛歷時30年之久。 塘西最後一間妓院1935年6月關閉,親歷「塘西風月」的人活到今天最小也90餘歲,後生的只能從書本重溫那段歷史。 很多人因為看過電影《胭脂扣》,張國榮飾演的十二少戀上梅艷芳飾演的塘西「紅牌阿姑」如花,才首次聽過塘西這個名字,塘西沒有留下一點風月遺跡,電影鏡頭當然欠奉。 西環屈地街至堅尼地城之間的地段,叫做「石塘咀」,1903年政府強迫水坑口的妓院全數搬往石塘咀,自此便進入塘西風月時期。 當年塘西風月的中心地帶,就是今天的山道位置,然而一切已成歷史陳跡,十三少和如花今天若在塘西重逢,只能茫然站在街頭,無所適從。

  4. 2024年4月7日 · 1970年代以前,香港很多人從事漁業。 大澳(英文︰Tai O)是香港主要的漁港之一,曾有超過500艘漁船。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的活動,起源於19世紀,距今有百多年歷史。 相傳大澳早年曾發生嚴重瘟疫,不少人因而身亡。 當時的居民在苦無對策下,就想到請大澳四間廟宇(楊侯古廟、天后廟、關帝廟和洪聖廟)的神靈出來,安放在神艇上。 然後,用龍舟拖行神艇在大小水道間巡遊,沿途焚燒冥鏹祭水中幽魂,藉此潔淨社區,驅除瘟疫,保佑居民身體健康和平安。 巡遊活動後,果然瘟疫逐步消除,居民自然心存感恩。 於是,將大澳龍舟遊涌變成了每年一次的端午節習俗,一直維持至今。 延伸閱讀: 盤點深圳四大龍舟賽 180年觀瀾龍舟有甚麼看點? 體育. 大澳虎山半小時登頂︱新手行山賞日落之選. 體育.

    • 大澳文物酒店(舊大澳警署)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雷生春堂(雷生春)
    • YHA美荷樓青年旅舍(美荷樓)
    • 饒宗頤文化館(前荔枝角醫院)
  5. 2022年4月8日 · 我們從將軍澳工業村中國聯通環球中心旁邊的小徑行到海邊,原來有一段棧橋可通到稅關遺址所在的海灘台地,可惜幾年前被颱風摧毀了。 現在只能手腳並用沿著峭壁攀爬過去,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海裏,有一定的危險性。 遺址在海灘上方的樹林裏,能看見明顯的地表建築痕跡,附近還有現代民居。 現代地圖把這裏叫做佛堂洲,山頂高100米;對開有著燈塔的小島才叫佛頭洲。 關於作家. 閒話考古: 黃家豪. 作者簡介: 復旦大學考古學博士,以筆名松花芥子在香港報章撰寫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文章。 遊走滬港兩地三十年的香港人,從事國際教育、文化遺產發展顧問;致力推動香港的公眾考古發展,向學生普及考古教育及遊學等。 追蹤. 查看此作家更多文章. 閒話考古 黃家豪 佛頭洲稅關遺址 佛頭洲 將軍澳 清朝 稅關 遺址.

  6. 2020年8月27日 · 因為沒有組織,雜誌脫期乃常見現象。 到後期,雜誌靈魂人物吳仲賢因為意識形態和其他人出現分歧而離開,到法國做研究,幾位年輕人也跟隨吳仲賢離去,《70年代》人手更緊絀,此時便鬧出一次可大可小的風波,港英政府幾乎要上門拉人封艇。 事件主角之一的詩人淮遠憶述,當年他19歲,因為認識了吳仲賢,常在《70年代》編輯部流連,1972年5月那一期的雜誌因為沒有人主編,他臨危受命頂硬上,結果他自把自為搞出個大頭佛。 淮遠說,因為缺錢要慳紙,他決定把雜誌由大度改為細度,美其名為「革新號」,匆忙之中忘記印上出版日期。 一向對殖民地政府沒有好感的淮遠,此時大權在握 (事實上是沒有人理會他),索性在封面刊出搞笑的英女王頭像,這還不算,在女王頭像的左下角竟印上一個粗口中文字 (相等於英fxxk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