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庫清淤今年再創歷史新高 曾文石門庫容增加. 近年政府十分重視 水庫清淤 ,去(109)年清淤量為歷史最高,為歷年平均值2.6倍。 石門及 曾文水庫 透過增加陸挖作業量能、增設抽泥船機組及擴大淤泥暫置區等方式,去年度石門及 曾文水庫 陸挖抽泥數量分別達到334萬及382萬立方公尺,已超過庫區入 砂 數量,庫容不減反增120萬及155萬立方公尺。 主要 水庫 淤積率也從去年初29.48%,降低至29.44%。 水利署 說明, 臺灣因 地形 陡峻、地質特性脆弱及地震頻繁等因素, 颱風 豪雨 集水區 挾帶巨量泥 砂 入庫,造成臺灣 水庫 淤積,傳統以挖土機清淤、卡車運輸方式受限道路運輸能量,過去較不重視清淤工作,使得過往存在清淤速度趕不上淤積速度的現象。

  2. 2021年6月7日 · 方法一 陸挖清淤. 陸挖清淤位在日月潭上游的霧社水庫水源同樣是濁水溪淤積情況就嚴重多了歷經道格辛樂克莫拉克等颱風帶來大量土砂淤積率已經高達75%。 萬大發電廠廠長張天瑞說每年陸挖清淤僅有20萬立方公尺因為不是良好建材廠商收購意願不高去化比較困難。 加上山路迂迴,以每年200個工作天、每天去化1000立方公尺為例,每小時要有12輛砂石車來運送,由於霧社水庫鄰近清境這個觀光區,居民會覺得困擾,量能沒辦法再提高。 位在大漢溪流域的桃園石門水庫,設計庫容約3億立方公尺,葛樂禮颱風帶來2000萬立方公尺的淤積;艾利颱風時,2700萬立方公尺土砂進入庫區,加上其他水文事件,淤積量超過1億立方公尺,到達1/3。 羅浮橋下,以往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每年陸挖清運15萬立方公尺。

  3. 2024年1月8日 · 經濟部水利署今8日表示2023年全台水庫清淤量1,567萬立方公尺為歷年第二高僅次於2021年的1,767萬立方公尺其中石門水庫清淤量就有450萬立方公尺為歷年新高冠居全台水庫。...

  4. 臺灣水庫淤積嚴重目前平均淤積量約為29.5%,為了延長水庫壽命只能從開源節流方面來著手隨著臺灣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漸抬頭新建水庫這個方案已漸漸不被列入考慮而對於水庫淤滿這項全球都面臨的難題前內政部長水利專家李鴻源說過:「開源不可能只能節流了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清淤但清淤數量仍遠不及淤積數量主要是因為臺灣地區地形陡峭地質較為破碎地震頻繁且近年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造成降雨集中造成水庫淤積加劇另水庫地點多屬偏遠山區受限交通因素全面清淤更加困難。 為了減少水庫淤積,要先從水庫集水區上游進行保育工作,使山坡可以穩定,減少土砂流入水庫;已進入水庫的土砂,主要清理方式有三種:陸上機械開挖、浚渫船(抽泥船)水力抽泥以及興建排砂隧道。 水庫清淤主要有三個方式.

    • 陸上機械開挖
    • 浚渫船(抽泥船)水力抽泥
    • 排砂隧道
    • 南部地區
    • 中部地區
    • 北部地區

    陸上機械開挖,是挖土機開進水庫蓄水區進行清淤工作,必須在水位很低的時候才能使用這項方式,在目前缺水的情況下,多是用此方式清淤。不過,挖出來的土需要卡車載運,可能會衝擊到當地居民的生活;而且挖出的土多數沒有利用價值,所以清出的淤泥如何存放,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浚渫船(抽泥船)水力抽泥,是抽泥船開進水庫把淤泥抽出,這個清淤方式和陸上機械開挖相反,水庫的蓄水量不能太少,否則抽泥船沒有辦法開;此外,抽出的淤泥還需要經過沉澱讓泥沙與水分離。和陸上機械開挖一樣,如何運送、存放抽出的淤土也是一大考驗。

    排砂隧道則是利用颱風時的洪水將淤泥帶到下游,除了能大量清淤,也有「還砂於河」的功效,不過只有在洪水發生時才能啟動。而早期興建水庫時,幾乎沒有考量到排砂問題,所以沒有設計相關工程,直到後來才進行水庫設施改造,做了排砂功能。例如桃園石門水庫的發電導水隧道,改造成也能排砂的防淤隧道,後來經歷多次颱風,都發揮很大的效果,是水庫清淤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今年3月,南水局投入4.4億元,針對轄區內的五座水源設施:高屏、甲仙攔河堰、曾文、阿公店、牡丹水庫,擴大清淤工程。 像是高屏攔河堰去年總清淤量240萬立方公尺,今年提高目標到270萬立方公尺,至3月底清淤量已達98.55萬立方公尺。國軍也在3月30日進駐阿公店水庫,出動機具陸挖清淤。南水局預估阿公店水庫的總計清淤量可達8萬立方公尺,將大幅提升蓄水空間。 「全台第一大水庫」曾文水庫,清淤主力為庫區抽泥,目前架設2艘抽泥船,去年共抽泥324萬立方公尺;今年清淤目標則為陸挖50萬、抽泥315萬、水力排砂160萬,共525萬立方公尺。 由於去年沒有颱風,水庫入砂量較少,曾文水庫清淤量達到歷年新高390萬立方公尺,不僅達成沖淤平衡,庫容還增加約150萬立方公尺,回升到5億956萬立方公尺。 除了清淤,...

    大甲溪發電廠指出,中部最大、主要供應台中用水的德基水庫,去年清淤量達13萬7千立方公尺,為歷年平均的兩倍,今年目標為6萬立方公尺,現已達六成,將趁缺水期達到最大清淤量。而下游負責調節的石岡壩水庫3月進行河道擴大清淤,範圍自500公尺延長到1000公尺,希望梅雨來時能減少砂石進入水壩。 位在苗栗縣的鯉魚潭水庫,是完工29年至今首次清淤,國軍從今年3月30日起啟動作業。經濟部水利署也針對同樣位在苗栗縣的明德水庫展開清淤工作,鯉魚潭水庫預計清淤量為24萬噸、明德水庫則是33萬,期盼增加水庫蓄水量。 南投縣仁愛鄉的霧社水庫,淤積率高達75%,蓄水功能大減,也影響下游日月潭水庫的調節與民生、農業灌溉用水。政府透過短中長期的清淤計畫,讓霧社水庫每年清淤量達到175萬立方公尺,力拚10年後,即2031年達...

    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指出,石門水庫營運多年,泥沙淤積量已相當3座寶二水庫,除了針對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羅浮橋附近持續進行清淤,3月下旬開始,國軍及水利署第十河川局也加入清淤行列,希望利用水位下降加強力道,增加水庫蓄水量。 去年石門水庫清淤量達334萬立方公尺,為歷年平均2.6倍,北水局表示,今年的清淤將加大力道,目標以400萬立方公尺以上為目標。另外,水利署在2017年11月興建阿姆坪防淤隧道加強清淤,預計今年4月隧道貫通,12月完成工程,為清淤再添生力軍。

  5. 2021年3月20日 · 去年全台水庫清淤量創新高 抗旱之餘大力清淤. 2021/3/20 09:52(3/20 13:28 更新) (中央社記者楊舒晴台北20日電去年至今年受降雨量減少影響台灣水情吃緊不過政府也把握水庫低水位時機大力清淤水利署表示去年清淤量達1440萬立方公尺創下歷史最高是歷年平均值的2.6倍今年1 到3月的清淤量也較去年同期增加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台灣由於高山陡峭,颱風和暴雨每年都會沖刷大量泥沙進到水庫中,加上集水區的開發行為,使台灣的水庫淤積率偏高,目前台灣95座水庫的平均淤積率約在3成左右。 其中,霧社水庫因上游地區大量開發,加上地震後高山地區沖刷較厲害,淤積問題嚴重;白河水庫也因位處青灰泥岩地區,容易一降雨就坍塌,目前淤積程度也較高。

  6. 2024年1月10日 · 為解決缺水問題政府近年來致力於水庫清淤工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天在臉書宣布石門水庫清淤量再破紀錄創歷年新高他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