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21日 · 沉默是台灣調查報導的指標性作品是人性與體制思辨的困難之作也開啟了作者隨後數本從不同角度探討性障礙與性侵相關議題的寫作。 本文為新版後記,讀者可從中更為瞭解作者想說的話。 後記標題「我心有所愛,不忍世界頹敗」,引自羅智成的詩作〈一九七九〉。 著手調查採訪之初,各方人馬眾說紛云,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的信念,各自十分篤定,必須在如霧般籠罩的現實中,不斷探測與尋找方向。 若不是掌握了第一手訊息,諸多鮮為人知的情況逐一浮現,我也很難想像如此殘忍的事會發生在21世紀的台灣。

  2. 陳昭如長期關注性侵被害人的處境亦深入理解性侵冤案的來龍去脈這次她挑戰探討兒童性侵害案件認定的兩難並指出無論是眾聲沉默的性侵案或是被迫消音的性侵冤案都是在性是羞恥的文化之下不可說的氛圍製造出驚人的黑暗與混沌

  3. 精選書摘. 陳昭如/蘇炳坤冤案「被搶劫的人生」,那道司法體系的高牆. (攝影/陳曉威) 事發多年以後,蘇炳坤央請友人繪製了當年自己被刑求的狀況。 (圖片提供/台灣冤獄平反協會) (攝影/陳曉威) 經歷11,738天的等待,蘇炳坤(前排中)終於獲得無罪宣判。 (圖片來源/冤獄平反協會Facebook) 經歷11,738天的等待,蘇炳坤(前排中)終於獲得無罪宣判。 (圖片來源/冤獄平反協會Facebook) 《被搶劫的人生:蘇炳坤從冤枉到無罪的三十年長路》,陳昭如著,春山出版.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4. 台灣目前有哪些救濟的方式? 即便未發生在自己身上,當得知身旁便有人遭性騷擾,我們可以提供哪些協助和判斷? 如何避免自己對他人造成不舒服的行為? 我們有哪些準則可以依循? 台灣#MeToo運動揭開了存在社會、積習已久的性騷擾言行,除了當事人透過自己的經驗,公開說出自己的故事、挺身面對行為者,並提醒社會重視之外,面對不同型態的性騷擾或強迫,我們如何做到「不要就這樣算了」,並提高意識,事先預防,打造性別平等的環境? 《報導者》透過專家採訪與資料整理,理出性騷擾重要的關鍵十問,希望這十問能提供在各場域的每個人,理解性騷的光譜,以及目前「性平三法」的基礎內容和申訴管道;在保障未臻成熟的此刻,每個人可以為打造性別平等的社會,一起努力做到什麼。 編按.

  5. 2020年5月14日 · 過去幾年內,大學校園爆發了許多抗議行動,其中有不少都聚焦於平權問題,但也有其他主題成為焦點。. 許多抗議行動不僅著眼於消除歧視,還要消除令人反感的言論。. 這種訴求引發了批評,認為 i 世代太過敏感,一碰就爆。. 平權運動和美國 《憲法》第一 ...

  6.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 (僅為情境示意,非當事人照片) 近年來精障殺人事件多獲關注,從專業到大眾,對於這些犯下重罪之人是犯人或病人的爭議未曾止息。 2018年,台中發生牙醫師遭 思覺失調症 患者刺死命案,台中地院一審判處被告無期徒刑後,目前案件來到二審階段。 《報導者》經過長期調查與走訪,貼近受害者與加害者雙方的第一手證言,透過法庭現場紀錄、精神鑑定醫師的主張,由此個案探看這場艱難對話中坦露的結構性問題。 01 加害者的世界. 修行前,他有「必須完成的要務」 賴亞生33歲的人生即將脫胎換骨,邁向最重要的一步,他要放下凡塵俗務,奉持天命,使信眾明悟大道真理,成為一貫道的點傳師。 但在那之前,還有一些要務必須處理完畢,才能盡快步上求道修行之路。

  7. 2023年7月10日 · 作家吳曉樂6月初於網路公開自己的經驗後每天都接到陌生讀者向她訴說難以啟齒的#MeToo遭遇具體而微顯示性騷擾性侵害在整體社會規模之廣。 (攝影陳曉威2023年的台灣,#MeToo運動終於衝破沉默的高牆一個接一個受害者的字字血淚從政黨職場校園娛樂藝文場域的幽暗之處振聾發聵進到主流大眾的視野使人們彷彿一夕之間發覺那光鮮亮麗道貌岸然的表象後面無數的性侵犯與性騷擾事件恣意橫流。 諸多受害者所揭露的一切,將我們所身處社會畫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上面是體制中號稱亞洲最進步的性別平等法案(性平三法),回到現實,對他人身體界線的試探與侵犯,卻幾乎被整個社會默許與忽視。 在大眾還沒準備好聆聽之前,訴說的意志已如暗潮,一波波浪拍打上岸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