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5日 · 很多家長也向我請教,他們的孩子總要三催四請,為什麼孩子不按照我們的指示,總要父母說幾次,才施施然去做事?在這篇文章中,兒童心理學家郭博士與你分享8個方法,讓你教出自動自覺的孩子!

  2. 2023年3月13日 · 兒童臨床心理師李介文表示,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常會覺得「解決這個問題」就好啦!. 這很容易陷入套套邏輯:「孩子不專心、叫他專心就好啦!. 」、「孩子成績不好,去補習就好啦!. 」、「人家欺負你,不要理他就好啦!.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沒 ...

    • 請緊記你對孩子的同理心勝過任何你給孩子的選項。我們對孩子的同理心會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被明白,從而令孩子不會那麼失望, 也減少孩子的沮喪情緒(當然,這也會幫助孩子減少他對你的反抗力)。
    • 我們要向孩子提供有限的選擇。當我們給予孩子選擇時,首先我們要剔除我們作為家長不喜歡的選項,並且令這些選項對孩子來說是有吸引力的。
    • 對於年幼的孩子,特別是三四歲的孩子,或者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感到焦慮或不知所措,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或者」的選項。我們可以對孩子說:「我們這刻要離開家了。
    • 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你給予孩子的選擇可以慢慢變得更加複雜。例如都孩子與你討論她想退出學校的足球隊,我們可以與孩子討論:「如果你真的想退出學校的足球隊,你的確可以這樣做。
  3. 其他人也問了

    • 孩子抗拒學習可能是因為孩子感受到其他複雜的情緒。孩子抗拒學習這個行為背後,其實包含了孩子各種複雜的情緒,可能包括孩子的焦慮、恐懼、擔憂。同時孩子可能擔心自己會表現得不好,或者孩子也擔心自己會令你失望。
    • 孩子缺乏學習動力可能是一種抗拒你的表現。當你的小孩賴床不起,不願做學校吩咐的功課,或是不願意參加任何活動,家長們要首先提醒自己:你的小孩內心其實有一份動力,只是暫時而言,他把所有動力用來抗拒做這件事。
    • 所有小孩都能被激勵。我想釐清一點:每一個人的內心也是有動力的。問題在於有什麼事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動力?如果小孩看起來缺乏動力,身為家長的你需要看出小孩真正有興趣的是什麼,並了解他一直以來是從哪些事情上找到動力的。
    • 孩子抗拒學習是因為孩子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選擇用抗拒服從你的命令這個的行為來彰顯自己的控制權,其實代表著孩子缺乏社交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社交能力的小孩不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如何向別人表示友好、或是如何讓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感到舒服。
  4. 20 小時前 · 香港中文大學在2009年至2023年期間,進行一個全亞洲最大型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研究,目的是透過流行病學研究,用數據及訪問反映出他們面對的神經發育障礙。計劃共邀請了6082位兒童及青少年參加,當中包括非華裔的兒童及青少年。 研究報告顯示,參與研究的兒童及青少年,於過去一年內 ...

  5. 2015年12月8日 · 接受孩子的性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父母往往很早就知道孩子是一個意志力超強的人了,從心底接受孩子的性情,可以讓父母不那麼焦慮,不會經常性的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意志力超強的小孩總是要自己去發現一些規律,比如燈亮的時候會燙到、杯子丟到地上會碎掉,你知道他總是要做過實驗才肯信,你也不會因為他做了這些事情而氣急敗壞。 不要打壓孩子的意志,要引導他與你合作. 碰上意志力超強的小孩,父母往往不知不覺就進入與孩子的角力。 他不要睡覺你就偏讓他上床;他只肯吃擺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你就偏偏要告訴他,桌子上的食物每一樣都必須吃。

  6. 兒童發展專家張旭鎧表示,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直覺用「大人理解」的方式表達,卻忽略孩子的理解能力與大人不同。 孩子聽不懂,自然不會照父母說的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