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為什麼要廢水處理?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16年7月26日 · 處理每場 900 張特區實名票現場領取並入場的工作,正常處理約兩個窗口一個小時的工作流程,為了準備可能會發生的入場爭議,現場加開到六個處理窗口,並把時間提早到下午兩點到開演前共計四個小時,投入12倍的人力和時間資源,主要是因為票售 ...

    • 過去狹窄的剪接師之路
    • 數位時代的隱憂
    • 3D 技術應該與影片環境有對話

    回想當年如何走上剪接師之路,雷震卿說彼時沒有那麼多影視科系,因此選擇念文化大學影劇系。1989 年進到中央電影公司製片廠,在剪接室裡一待就是 16 年。當時想當剪接師相當困難,只有近製片廠一途,或是採獨立剪接師的師徒制,不過只要當上剪接師,案子就接不完。在同步錄影年代,剪接師身邊最少需要一個剪接助理。剪接助理要做的事情五花八門,比方整理片子、分類等。雷震卿說:「因為是順拍,拍出來的場次跟鏡頭一定是亂的,因此就要先順好場次,畫面和聲帶用紙筆記錄下來。當時覺得自己就像是紡織廠女工一樣,每天搖片子搬片盒,完全體力活。」 直到把雜事做完,才拉小椅子去看導演與剪接師怎麼做:為什麼鏡頭要這樣接、為什麼要這樣改戲等等。眼看 15 場要剪完,就要趕快把 16 場搖出來,讓剪接師能順利作業。因此在過去的制度下...

    在能獨當一面之後,也碰上了膠卷轉換成數位操作的時刻。雷震卿回想剛開始中影進電腦剪接機時,十分恐慌。但真的使用後發現一點都不困難,軟體就是為使用者設計,只是工序不同:膠片時代,拍完影像後會先送去沖底片印出毛片,聲音也必須要對同步,如同練眼力一般看磁孔跟磁孔有沒有對準;這些辛苦過程在剪接機時代都簡化了,不過對於剪接的嚴謹度跟過去比就沒那麼高,因為隨時都能修改。 在膠片時代,毛片只有一份,剪壞了就沒有。雷震卿就常看到師傅與導演在一旁輕鬆聊天,因為要聊出一個最能傳達訊息的排列組合,否則修改的地方越多,不只粘補的膠布就會越厚,要從片架拉出片子修改也十分麻煩,因此導演往往更加深思熟慮。而這也是雷震卿觀察到膠卷進入數位後的隱憂:有些導演可能會覺得拍了再說,卻沒有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至於提到最近正火紅的 3D 技術,雷震卿說在拍攝及放映設備的規格上,如果有些不同的設定,在一開始的分鏡或是視覺上就會有所規劃。但與其談 3D 或 IMAX,不如想像觀眾在手機螢幕或電視上看的不同感覺。前者是人包圍影像,後者則是畫面包圍人,同一部片在這兩種大小的螢幕上就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導演或剪接師必須體認到要以不同的節奏處理。當觀眾可以看得很清楚時,細微的變化都能輕鬆看到,一顆鏡頭的秒數就可以被拉長。但如果是在手機上看,演員的演出就會相對誇張,特寫鏡頭也比較多。 雷震卿不諱言的說,3D 對她而言確實有些障礙,因為通常一般投影幕,會是你想要逃避現實的地方,「real 與 true 的差別」,不管發生多嚴重的事情,它都在想像裡。但有 3D 後就不一樣,3D 讓觀眾感覺它不僅僅是一塊布。因此在看《...

  2. 2015年6月10日 · 假設一個故事從 A 到 Z ,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為什麼要這樣編,現在看戲好像沒辦法那麼單純了。 溫:年紀大了還有另一個痛苦的點, 就是會邊哭邊罵這什麼爛戲,明明已經知道他會怎麼寫,但還是被他騙到眼淚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他說道,有的時候的確會為了「為什麼大家不去做對的事情」而想衝撞,或是燃燒自己的生命喚起大眾的注意。 但在第一季裡頭可以看到,陳浩遠這麼做了,世界卻沒有因此而改變。

  5. 突破電視劇框架與慣用手法 重新以鏡位和拍攝捕捉寫實氣息. 除了在故事與劇本上的創意外,何潤東也談到許多拍攝執行與風格定調上的想法。 何潤東提到:「我過去拍了很多華麗的時裝劇和古裝,但這部劇我想做的就是寫實,不華麗的排場,愈有生活氣息、愈自然愈好。 」他提到自己雖然沒有特別參考的作品,但頗喜愛羅宏鎮導演和河振宇的組合:「我對像《追擊者》、《黃海追緝》作品中寫實的部分非常印象深刻,不用什麼很華麗的鏡頭,很多都是上肩跟拍,反而可以讓觀眾感受到那種呼吸的臨場感,我希望能捕捉到這種真實的感覺。

  6. 本片原訂 2014 年暑假上映,原先預算預估為一億五千萬美金,但隨著檔期調整成本也為此飆升,扣除拆帳與行銷,損失恐怕是八位數頂端之譜。不禁讓人想問:為什麼

  7. 我們仔細審核每一名員工的貢獻。 沒有誰表現明顯特別差。 所以我們把員工分成兩堆:八十名表現最佳的員工,我們會留下;四十名相較沒那麼出色的員工,我們會請他走。 那些獨具創意、工作成績亮眼,而且與他人合作融洽的人,自然立刻分進「留下」那組。 難是難在有很多介於及格邊緣的案例。 有些人做同事做朋友都是好人,但工作表現平平。 也有些人是工作狂,但判斷力不穩定,時常需要手把手地教。 少數有幾個特別有才華,工作能力也強,但是愛抱怨或悲觀消極。 這些人多半都得離開。 可以想見,這個過程一點也不輕鬆。 一次大規模的裁員,反而激發出Netflix剩餘員工的熱情、活力和創意。 圖/ Anna Shvets@Pexels. 我太太總說,宣布裁員前那幾天,我簡直如坐針氈。 她說得沒錯,我擔心辦公室的士氣會盪到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