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隨著現代女性意識抬頭男女平權的概念已成為時代趨勢國軍自民國80年國防部為因應男性志願役官士不足社會女性人力充沛以及每年退輔人數超過男性出生人數與女性人力質與量的運用有極大空間與彈性2開始召訓女性專業軍士官之後1994年又開放各軍官學校招收女性學生2006年起首度招募女性志願士兵讓當兵不只是男性的權利與義務女性同樣可以擁有報效國家的夢想。 而軍中女性人力的運用,也從早期以非戰鬥部隊的行政職務為主,逐漸擴及到軍艦、野戰部隊、部隊指揮職、軍機飛行員,甚至戰鬥機飛行員,一再地凸顯女性在以男性為主的軍中,發展愈來愈多元。 由於女性在勞動市場的地位已受到肯定,1984年臺灣開始實施勞動基準法,保障女性工作權益。

    • 回列表

      如有 詢問事項請洽下列方式,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敬請見諒。 ...

  2. 軍隊因強烈的霸權男子氣概使得女性軍人往往因女性受到不同的待遇卻沒有因軍人而得以成就保護者的角色自1970年代起許多國家為了合法性的理由而開放女性從軍之路沈明室譯Addis, Russo & Sebesta原著1998第四章),我國的女性從軍史在民國以前的史料部分均集中在幾個帶有個人英雄色彩的描述有些是個人直接參軍有些則是為夫或為父而投入軍隊前者可視為主動積極的從軍者後者可看成道德取向的助戰者。 民國以後,從北伐、抗戰至國府遷台,女性軍人百年來的發展其實可視為女性投入勞動市場的小縮影,也標示著女性職業選擇的重大轉變。

  3. 國防部性別主流化的推動是改善女性軍人處境的契機,更是充權女性軍人以提升內在動機發展潛能和成就自我的關鍵機會然而,軍隊根深蒂固的陽剛霸權文化仍是組織內部運作的核心信念,女性軍人的加入必定造成軍事組織出現各種回應和調適(Carreiras, 2017)。 就如Cynthia Enloe 曾說過:「 男性是軍人主體,而女性只是參與軍隊」。軍事和男性身體之間關係是非常合理的,是可以很容易地被認同和規範化的(Hearn, 2012)。 國防部性別主流化的推動可否能改變軍隊組織文化進而達到充權女性的目標?是否能改變軍隊長期以來以男性軍人為主力,女性軍人為替代性或補充性的角色的用人標準?此政策的施行能否取得實質的效應?抑或是僅淪為形式上的業務報表?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隨著現代女性意識抬頭,男女平權的概念已成為時代趨勢,國軍自民國80年國防部為因應男性志願役官士不足社會女性人力充沛以及每年退輔人數超過男性出生人數與女性人力質與量的運用有極大空間與彈性2. ,開始召訓女性專業軍士官,之後1994年又開放各軍官學校招收女性學生,2006年起首度招募女性志願士兵,讓當兵不只是男性的權利與義務,女性同樣可以擁有報效國家的夢想。 而軍中女性人力的運用,也從早期以非戰鬥部隊的行政職務為主,逐漸擴及到軍艦、野戰部隊、部隊指揮職、軍機飛行員,甚至戰鬥機飛行員,一再地凸顯女性在以男性為主的軍中,發展愈來愈多元。 由於女性在勞動市場的地位已受到肯定,1984年臺灣開始實施勞動基準法,保障女性工作權益。

  6. 女性軍人 ,包括 女軍官 和 女兵 ,是指一國軍隊中服役的女性軍職人員,包括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其職責與男性軍人一樣,都是保衛 國家 安全,保衛及守護國家邊境,政府政權穩定,社會安定,有時亦參與非戰鬥性的包括救災等工作。 女性軍人因體力和身體機能問題而很少分配至 步兵 部隊或戰鬥單位,反而大多隸屬於 後勤 單位、 文書 、 情報 、 維修 、 通訊 、 軍醫 與院校等軍事設施工作。 [1] 作為後勤兵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女兵也時常分配到空軍與海軍任 飛行員 和 通信員 。 [2] 關於是否應該讓女兵上戰場,跟男性一樣去承擔安全及生命上的風險,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議題。

  7. 既有的論著中較少對從軍女性的社會心理層面之問題深入研究,且在探討女性軍人議題時,其分析的重點大都在軍事體制的層面,而非在女性軍人身上,因此,我們對女性軍人的瞭解相當有限本研究將從性別的角度進行探討,研究的重點與目的有二個基本面向:瞭解外在事實(fact),女性軍人在軍中的參與情形;探索內在感受(inner feeling),女性軍人對於生涯發展的主觀詮釋與感受。 為了能蒐集到足以回答研究問題與目的的資料,使資料呈現更細緻、豐富與完整,且由於女性軍人的議題鮮少被討論,我們需要對女性服役的種種現象抱持更為開放的態度。

  8. 謝冰瑩(1906-2000)在中國現代文學女作家中以軍伍經驗知名,她參與過1927 年的北伐,也於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組織湖南戰地婦女服務團開往前線服務;前者是作為正規軍人,後者則是服務性質謝冰瑩很以實際上過戰場自傲,從軍經驗也成為她的豐沛創作源頭之一,留下從軍日記等多部第一手見聞寫作,且早早就被翻譯為數國語言,流傳海外。 軍隊通常被視為男性絕對領域,強調集體行動、泯滅個人色彩、需耗費大量身體勞動力、生死不操之在己,一般的性別分工概念裡,認為不宜讓相對體能較差、應擔負相夫育兒職責的女性來參與。 因此,「女兵」此一角色在社會、文學裡的成立,前行研究者認為是在晚清以來婦女解放運動上前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