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4日 · graduate這個字當動詞就是「取得學位,畢業」的意思,如果要特別說明「畢業於...」,就可以搭配介係詞from,寫成「graduated from + 地點」。. 另外,如果是要表達畢業的年份,就會用「graduated in + 年份」,代表「畢業於某年」。. 最後再補充一個英文口語中常聽到 ...

    • 什麼是「畢業」?
    • 大學畢業代表什麼「步驟」?
    • 大學是如何評估「學習」的?
    • 市場眼中的「大學畢業」又是什麼?

    全世界第一個畢業典禮來自於十二世紀歐洲的第一間大學,當時語言是拉丁語,那時的「universitas」是由擁有教學執照的masters所組成的公會,而「學位(degree)」和「畢業(graduate)」來自「gradus」,意指「步驟(step)」,也就是獲得學士學位後,下一步是碩士階段,讓研究生得以進入大學並獲得教學的許可。 也就是說,「畢業」的意思,就是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 在日本,「畢業」(卒業)也延伸引用為某人完成某事而將離開。 不過,如果現在隨便找一個大學生問道「什麼是畢業?」,恐怕大多數的回答會是「四年內修完128學分就可以畢業了。」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在台灣,教育部對大學畢業的認定就只有一個「128學分」⋯⋯不管是延遲畢業或提早畢業,都只看這個。

    過去那個時代,知識是由少數人所擁有,不需要也不可能人人都念大學。不過,如今的台灣,若是以步驟來看,「大學畢業」代表的應是「離開高中」到「社會生存」之間的最後一哩路。 也就是說,這「最後一哩路」要確保的是學習者能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我是誰)、可以在社會上生存無虞(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當然,如果以上兩點在高中以前或離開高中後就清楚了,那也不見得有唸大學的必要。 過去的大學「畢業」,是為了往下一階段的學術或教職所設。以現在台灣的大學普及率來看,又有多少比例是走以上兩條路? 對於大多數不是走以上兩條路的學習者來說,現行128學分就可以畢業的標準的意義是什麼?你我可以進下一步,該是由老師或學校覺得?學生自己認定?或由社會或市場來決定? 當一個學習者選擇來唸大學,有一天,他覺得自己可以進入下一...

    聊過大學代表的「步驟」,我們來談談大學(或是學校)的「本質」吧。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同意,學習者到學校去,就是為了「學習」。既然大學本質是「學習」,請問修畢128學分就表示「學會」了嗎?當然不能說128學分沒有任何意義,但這個128,又能如何完整評估學習成效? 我認為「現代」的學習跟過去很不一樣,如今大多數的知識在書本上、網路上都可以自行取用,之所以要去學校「學習」只為了以下幾種: 1. 除了自己學,也想找人一起學。 2. 不只是學,還想找人一起實作,不管是做專案,還是像藝術、汽修等從做中學。 3. 找人學(教),而這裡指的「人」,可能是「同儕」但擁有不同的能力面向,可能是校外的「mentor」,也可能是校內的「老師」。 而這裡的學(教),也不是書裡、網路上自己看就可以的知識,而是不同「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會跳出來說,不要把念大學講的那麼理想。現實就是,大多數的家長付學費讓小孩念大學、小孩高中職畢業還要多唸一個大學,都只是為了同一個目的:「找工作」。 那就先別管學校的「本質」這種高大上的議題。其實大學畢業的「目的」,就是拿到一個找(好)工作的門票。 所以,128學分可以保證拿到那張門票嗎?錯了,我覺得門票跟128學分也沒關係。 128學分的背後,代表的是各門課程教授的教學內容。平均而言,同一門學科、同一門課程,大多數的教授教內容應該都類似,但為什麼在就業市場上、對雇主來說,國立大學、或者說是台大的畢業證書,平均來說就是比其他學校的有用? 這背後凸顯了一件事,對於就業市場來說,即便教授的教學內容差不多,不同大學的128學分是「不等值」的。 明明教學內容差不多,為什麼最後會變成不等...

  2. 2018年6月9日 · 六月是畢業季,今天替你整理來自金凱瑞、比爾蓋茲、艾倫等人說過的演講金句,帶著這些祝福與勉勵,朝未來邁進吧!. 文:Bonbee Yang. 畢業典禮的英文是commencement「開始」,象徵著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里程碑的開始。. 許多大學都會在此時邀請各方名人 ...

    • Voicetube看影片學英語
  3. 2016年6月28日 · 澔奇科技與瀚師科技創辦人,哈佛商學院,史丹福工學院畢業。 致力於將先進科技應用在零售、培訓、以及教育領域,協助打造華人世界更好的創新創業和生活環境。

    • 自己定義自己的人生行程表。在步入社會後,大多數人會經歷這以下階段:適應職場、經濟獨立。升遷、轉職。結婚、生子。關切自己與家人健康,經歷各種生老病死。過了幾年,你會開始注意到,有同事學得比你快;又過了幾年,表現比你突出的同事升了官、去了更知名的公司;有朋友結婚、有了孩子。
    • 盡可能看清全局,讓自己保持有得選擇。我們繼續談「做決定」這件事,能夠做決定,就表示你有得選擇。很多同學會問我,怎麼做選擇,要繼續念研究所還是先就業?
    • 探索問題的好奇心與勇氣。想拼湊出全局的資訊,你必須花時間心力去探索,了解許多你不了解的事。從第一天工作開始,了解這份職位、這家公司商業的本質與價值,為什麼這家公司營運得好、為什麼持續業績下滑;為什麼部門常常在加班?
    • 做好風險管理。雖然常說年輕有犯錯的本錢,但本錢有多少,你真的清楚嗎?我鼓勵你探索與嘗試,但請考慮社會觀感、經濟基礎,這些事物確實會影響你的機會、你的可選擇性。
  4. 2023年6月24日 · 畢業,又稱卒業,指完成某個學歷階段之事,這必須取得及格的成績,並符合學校規定的成績及年級,學生會得到畢業證書作為畢業的認證,成為畢業生。 --來自 維基百科

  5. 2021年6月14日 · 台灣大部分大學並不是你修完該修的學分就可以畢業,若你想提前畢業而不是「準時」畢業,得要滿足額外條件,例如「系排名前20%」,我覺得這很不合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