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4日 · 1. 展望未來,不斷調整方向. 疫情具有高度動態的特性,領導者必須每天審視動態,及時調整策略方向與工作優先順序,這些決策應盡量避免複雜的內部協調流程,否則跟不上環境的變化。 2. 確保政策、指令暢通. 建立專門的危機處理小組,每日開會確認工作流程,並負責指令及政策的傳遞。 如果企業有內部的溝通平台,應隨時更新動態,讓員工、加盟商、合作夥伴都可以根據企業當地的病況,以最快的速度應變。

  2. 2020年2月21日 · 其中,生活保障相關的兩類產業,都可能因疫情受到正面的影響:不論是對於生活健康的保健、醫療,或是疫情當下立刻提供協助、解決困擾的網路電商與物流產業,專業經理人對其發展都表示樂觀。

  3. 2021年6月3日 · 2019 年底 COVID-19 疫情爆發以來,全球供應鏈受到重擊。 《財富》雜誌評選全美國最大 1000 家企業中, 94% 供應鏈受影響。 供應鏈斷鏈造成車用晶片缺貨,2021 年福特、福斯和豐田等車廠都因此而減產計畫;國際航運則面臨缺櫃、塞港問題,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orld Container Index)指出,40 呎標準貨櫃 2020 年運費平均飆升 50%。 過去以防疫模範生自詡台灣,也於 5 月升起第三級防疫警戒,考驗企業在人員與產能調節。 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變化著,當缺工、缺原物料、缺產能狀況愈來愈頻繁時,唯有做足準備,才能應對更多不確定狀況。 疫後供應鏈新常態是什麼? 經理人又該從布局,養成抵禦危機韌性呢? 延伸閱讀: 蘋果新供應鏈出爐!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0年4月1日 · 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TTC)最新研究指出, 新冠肺炎爆發可能會讓全球超過 7520 萬旅遊相關產業員工失業風險 ,其中以亞太地區預估就 4870 萬人受影響,等於旅遊業 GDP 損失近 8000 億美元,美洲和歐洲則各超過 1000 萬人可能失業。

  6. 2020年4月30日 · 別輕忽危機可能造成的影響. 透過這一場疫情,讓我們以最真實的角度看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組織、不同的企業如何對抗疫情及因應危機處理。 可從中發現第二個經驗:「謹慎以對才是王道」。 在這一場疫情中,所有的重大損失或是失控的情況,都肇因於:「輕忽疫情的影響」,不管是考量到經濟的影響,或是基於政治考量,缺乏當機立斷的決策、採取立即且超前的預防部署,才會導致許多重大的損失(包括:財產與生命的流失)。 反證到企業的經營似乎也有相同的風險,如果我們輕忽這一次疫情對於產業變化的影響,或是對於可能產生新的商業模式缺乏因應的思考,那麼下一波的疫情後續影響將會吞噬企業的未來。 3.

  7. 2020年12月31日 · 1. 新冠肺炎藥物、疫苗開發大躍進. 疫情掀起了製藥行業重大改變,從發明到試驗都加快腳步,像是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等大廠疫苗都加速開發。 同時,許多傳統臨床實驗已經不再使用,改為遠端或線上進行,能預期來會愈來愈多臨床試驗改成遠端操作,徹底改變藥物開發流程,我們也將看到更多疫苗突破與創新。 2. 遠端工作、視訊會議還會持續. 這個趨勢到 2021 年恐怕還會持續好一陣子,同時 Zoom、Webex、Microsoft Teams、Google Hangouts 這些視訊會議軟體也會被大量使用,成為許多遠端工作者生活中一部分,也會看到愈來愈多新創推出各種線上工作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視訊會議該用誰?

  8. 2020年4月10日 · 哈佛大學實用知識(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Knowledge)網路周刊以〈冠狀病毒如何重寫企業未來〉為題,訪問了 8 名哈佛商學院教授,預測在對抗疫情的過程,以及疫情過後,公司組織、產業鏈到員工個人可能會發生什麼樣變化。. 《經理人》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