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為推估疫情對台灣產業影響,2月時產科國際所情境設定:疫情在2月達到高峰,逐漸於6月結束影響,下半年恢復生產,據以估計疫情在對臺灣重要國內次產業產值影響(2月預測);其次,歐美疫情在3月份大爆發,因此產科國際所在新的情境設定下重新評估

  2. 國內主要受影響產業. 整體展望. 疫情發展與國際經濟衝擊. 全球目前感染新冠肺炎案例數. 截至2020 年3 月13 日,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數已超過12萬人,預期人數會持續上升。 除中國外,韓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伊朗為重災區,而疫情已遍佈全球超過100個國家。 資料來源: Bloomberg, 2020/3/13. 國際經濟遭受重大衝擊.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今年3 月將全球2020 年GDP 成長預測由2.9% 下修至2.4%,而中國的增長可能來到5% 以下,但2021 年有機會回升至6.4% 的成長。 根據Bloomberg 評估,疫情可能造成全球經濟2.7 兆美元損失。

  3. 2021年7月5日 · 本次研究台灣疫情對產業的衝擊影響程度量表分為七個等級;最好+3分持平0分最壞3分。 若以最好與略好、持平、最壞與略壞三個部份說明,研究結果顯示2021年第2季之產業衝擊程度如下: 1.最壞與略壞:服務業中的觀光旅遊、餐飲業為最壞,其次為文化創意產業、醫療保健服務業、綜合商品零售業。 製造業為汽車及其零件業、機械產業、網通設備業、半導體產業、紡織業、陸運業、營造業、不動產業等。 2.持平:鋼鐵產業、電腦製造業、電力設備業、空運業、海運業。 3. 最好與略好:服務業的無店面通路業與製造業的生技醫療產業為最好。 其次為製造業的面板產業、石化業、食品業;服務業為電信服務業、3C通路業。

  4. 全球化影響,重創台灣各產業 經濟部在3月23日公布「109年2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額統計」及「109年2月工業生產統計」,顯示受到疫情影響而呈現負成長的產業,包括: 機械器具批發業因疫情影響出貨遞延。

  5. 2021年7月28日 · 1. 減班勞工人數暴增,77.6萬人工時縮減. 疫情下勞工面臨的處境,可能有工時縮減、失業或退出勞動市場三種情況。 由於經濟體中原本就有一定數量的勞工處於這三種狀態,在分析這三種情況各自的變化規模與比例時,必須考慮疫情之前的狀況,才能估算受到疫情衝擊的變化,因此我們在分析去年(2020)1月至今的數據時,會以2019年同月份的數據為基準,來衡量疫情衝擊的規模。 去年3月台灣疫情開始升溫,對經濟活動的衝擊明顯擴大。 從 協議減班 的實施勞工人數資料觀察,去年2月底僅1,662人,3月底增加至7,916人,隨後一路增加至去年6月底達到31,816 人為高峰。 然而,協議減班統計僅限於有向勞政單位申報的廠商,實際上有更多廠商並未依規定申報,無法反應整體勞工的全貌。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1年5月28日 · COVID-19. 當前疫情狀態較2020上半年更為嚴峻,警戒等級與管制範圍仍在持續升高擴大,藉由分析2020年上半年疫情高峰期間的具體數據趨勢,從產業的成長與與衰退變化,為同樣正在奮戰的企業夥伴們提供棉薄之力。

  8. 2021年3月27日 · 產業. 趨勢. 零售. 數位化. 消費. 2020年在疫情衝擊下,台灣消費及生活產業出現了劇烈動盪,許多被視為成長穩健的產業成為疫情下重災區,但同一時間,對於成功抓住新趨勢變化的產業別而言,疫情反而成為逆勢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