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27日 · 游 昇俯. 20231227.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育成石竹切花品種「台農3號─仲夏瓔珞」,適應臺灣高溫高溼環境,具有良好耐熱特性,可周年開花,花色紫紅色,夏季花不易褪色,表現跟冬季一樣好。. 而且花朵有明顯香味,夏天切花花莖有6、70公分,冬天長達8、90公分 ...

  2. 國內市售土雞目前是以紅羽、黑羽為最大宗,民眾較熟知的還有鬥雞、金雞、烏骨雞、古早雞…,但占比都相對偏低。. 不過其實,臺灣還有不少「隱藏版」的土雞品種,由不同地區的小農小規模飼養中。. 牠們可能體型不大,無法在批發市場與紅羽、黑羽等 ...

    • 邁入超高齡社會 臺灣亟需銀髮友善食品
    • 食品所邀請各界學者專家,共同界定標準與推廣
    • 兼具健康、口感與口味的加工技術
    • 盼成立銀髮友善食品推動協會 銜接國外制度與市場

    依照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的普查數值,2023年臺灣6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預計約433萬人;其中因退化或疾病影響,咀嚼時需要搭配輔助食品的人數達173萬人,而吞嚥困難需要輔助食者亦達65萬人。食品所以高齡者每週搭配食用銀髮友善食品2~3天、每餐預算50元為試算基礎,推估市場規模可達新臺幣470億元。 龐大的市場規模背後,凸顯出照顧者與家中長輩、甚至醫療照護機構面對高齡團膳飲食的無力感與迫切需求性。 根據食品所在2017年針對600位大臺北地區65~80歲長者餐食行為量化的調查研究顯示,有超過一半的長者覺得生鮮食材處理起來洗切耗時、一起吃飯的人口偏少、不好估算分量,使得菜色變化較少,常常都吃固定的菜色;另有約3成的長者,覺得自己不擅長調味、需要更費時以煮出較軟的食物,或擔心自己忘記...

    組成跨部門的銀髮友善餐食研究團隊,廣邀各界在營養機能、咀嚼吞嚥、加工品質與行銷推廣等學者及專家作為評審,總結出銀髮友善食品在研發上的重點,分別標列出:一、食用安全性;二、高營養密度及高熱量;三、咀嚼吞嚥性;四、食慾促進;五、產品標示;六、產品便利性,共六大指標。 銀髮友善食品推廣至今已第六年,共計有93家廠商、283項產品獲選為銀髮友善食品。同時,食品所亦透過食品展、醫療展引入醫院機構膳食系統,也和全家、里仁、大潤發等消費者容易接觸的日常通路合作,並連續兩年舉辦各項工作坊,吸引各界聲量及討論。 食品所所長廖啓成表示,比賽不僅僅是選出優秀的廠商與適合的商品,更是在過程中讓學者專家和食品業者能有進一步的交流與進步。曾有八寶粥的廠商透過比賽的過程中才發現,「其中一項食材的口感與其他食材相比之下均質...

    領先在長照政策關注銀髮飲食的普遍性需求之前,以明確的市場誘因和產品定義,來鼓勵食品加工業者投入研發,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呢?廖啓成所長認為:「畢竟是食物,最主要還是要好吃才行!」而好吃,必須兼具食物的口感與口味。 食品所也參考了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化創辦組織(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 IDDSI),以及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經驗,特別針對食品的咀嚼性,建立了銀髮友善食品「質地友善性標示」(容易咀嚼、牙齦咀嚼、舌頭壓碎、無須咀嚼),迄今已有超過30項產品標示,有利於消費者參考選購。 廖所長補充道,因為味覺隨著年齡退化,長輩們普遍會傾向較重口味的食物,但往往又受限於血壓等生理條件不能攝取過多的鹽分,「就可透過...

    隨著人口老化的速度越來越快,推動銀髮友善食物的計畫,總像是在和時間賽跑,不少參與這個計畫的廠商和專員,也都是面臨長輩飲食需求的照護者。廖所長很欣慰地分享到,「每次內外部的提案和討論中,都能看見同事們眼神中對自己這份工作感到驕傲!」 儘管食品業者對於食材採購成本總是敏感,也期待透過比賽機制設置亮點加分項目,進一步鼓勵食品加工業者,更廣泛地選用臺灣在地農產食材,共生共榮銀髮友善食品的商機。 最終仍須致力於促進民間業者,成立自給自足的銀髮友善食品推動協會,有助於食品業者實際面對外銷市場時,與國外既有的銀髮友善組織所推動的產品級別做對接,以好的銷售成績,帶動更多優質銀髮友善食品上市。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3月號 1. 標籤 2. 加工品質 3. 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化創辦組織 4. 廖...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受疫情影響停辦兩年的臺灣國際蘭展(Taiwan International Orchid Show),今年以「蘭花奇幻世界」為主題重磅回歸,總統蔡英文今(25)日出席開幕典禮時表示,蘭花就是臺灣的驕傲,也是臺灣跟世界的重要連結,希望產官學界繼續共同努力,讓臺灣蘭花在國際上維持領先地位。

  5. 農業部農糧署監控甘藍(高麗菜)種植數量,繼9月上旬至11月上旬連六旬「紅燈」警戒,農糧署「大宗蔬菜供育苗資訊預警」專區今(30)日公布11月中旬甘藍出苗量721.5萬株,已達超種的「紫色燈號」。農糧署呼籲,農友12月切勿再超種,若後續採收與春節休市期間重疊,供應集中且消費下降,恐怕 ...

  6. 可可樹是熱帶果樹,屏東是國內種植可可樹的大本營,而且發展出完整的巧克力產業鏈。 農民若要新植可可樹,通常是以播種方式育苗,但因為可可種子外的果肉會緊緊黏住種子,若直接播種將很難控制發芽的速度,速度快的只要3天就發芽,慢的話可以拖到1個月,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找出可可種子育苗標準作業流程,快速去除果肉、保持種子適當濕度、貯放溫度,以及選擇有深度的盆器,即可讓可可種子發芽發得齊、苗也能長得齊。 種苗場屏東種苗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周佳霖說,可可種子外皮因為裹覆一層黏膩且高糖度的果肉,育苗時常造成微生物滋生而影響可可苗發育,摘下果實後迅速去除果肉很重要,測試過各種方法,使用果膠分解酵素浸泡5分鐘,就能加速果肉分解、快速搓掉果肉,降低微生物汙染機率。

  7. www.agriharvest.tw › editorial專輯 - 農傳媒

    農傳媒. 20210328. 《臺南新農》是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於2021年3月創刊的雜誌,以報導臺南市的農業現況為主,分為幾個篇幅,有「政策願景」、「陽光物產」、「遊於農」,以及人物報導、政府資訊提供,並以繪本的方式呈現從產地到餐桌的實用食譜。. 這個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