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6日 · 過度流口水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包括: 口腔知覺較不敏感. 雙唇閉合不佳. 神經肌肉疾病(如:腦性痲痹等) 吞嚥功能異常. 呼吸道異常. 認知異常. 注意力. 齒列不整. 等等. 推薦閱讀: 三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在父母陪伴中成長的孩子擁有更高的智商. 依據流口水的成因不同,提供不同的練習方式. 建議孩子若超過兩歲還是有流許多口水的情形, 請尋求語言治療師的評估,方能分辨流口水的成因,採取準確的治療方式喔! 而一般來說若經評估為 口腔知覺的問題 ,可以在家裡嘗試幾個小活動: 擦擦嘴巴:加強孩子乾濕對比概念與感覺,利用流口水或是洗臉時告訴孩子現在嘴巴是濕濕的,讓孩子用毛巾將嘴巴擦乾後,告訴孩子現在嘴巴變乾乾的了喔! 好舒服喔!

  2. 2019年7月9日 · 可能的原因如下圖: 第一點的孩子通常是先天性疾病,大部分口腔構造異常的孩子會先尋求醫療協助,比如唇顎裂要先做好修補手術,再進行語言治療,因此這篇文章會針對第二點與第三點的孩子。 雙脣閉合不佳的孩子嘴巴總是開開的,口腔知覺差就是臉部肌肉敏感度較差,沒有感覺到其實已經流口水了。 家長可以簡單分辨一下,若是無法區分,以下的方法都可以試試,因為口腔動作每個器官動作都是密不可分的,是可以互相帶動求進步的。 該如何改善流口水的狀況? 找出原因後,我們開始來練習吧!

  3. 2019年7月20日 · 缺鐵性貧血. 體內血紅素不足、缺乏鐵質所導致的貧血,其症狀也有食慾低落、口渴、乾燥等。 推薦閱讀:常常覺得很累,每天都睡不飽? 3款茶飲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 解決方式. 甲狀腺亢進患者可以使用口服藥物或是手術拿掉一部分的甲狀腺來控制其過高的甲狀腺素分泌,糖尿病患者則能遵循醫師建議,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進而減少多尿的症狀。 其他如口腔腫瘤患者、唾液腺結石、唾液腺發炎或修格蘭氏症候群(乾燥症)也會因為口水的分泌減少而造成口乾現象,唾液腺的分泌受到副交感神經的刺激,因此也可使用擬副交感神經作用藥物 (如pilocarpine, salagen)來刺激唾液的分泌;若上述方法仍無效,現在各大醫院或者藥局也有人工唾液可以購買。

  4. 2024年3月18日 · 看留言討論. 嬰兒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常見於4-8個月大,正值長牙期、副食品轉變,容易口水流不停。 使用口水巾替寶寶擦拭肌膚,保持乾爽舒適,避免口水疹。 隨著嬰幼兒成長,口水巾使用方式和需求跟著不同,推薦挑選口水巾. 快速目錄: 一、什麼時期嬰兒容易流口水? 二、如何評估流口水異常狀況? 三、口水流不停! 3 招保護皮膚. 四、各階段口水巾使用方式&推薦挑選. 一、什麼時期嬰兒容易流口水? 嬰兒流口水常見於 4-8 個月大的嬰兒,唾液腺開始發達,再加上無法完全控制嘴巴肌肉,口水容易流不停。 尤其是以下 3 個時期,寶寶容易流口水。 1. 感官探索期: 當嬰兒探索周圍環境,口腔時期喜歡將手或物品放入口中,刺激唾液腺分泌口水。 2.

    • Babylike
  5. 2023年6月13日 · 1. 長牙時期: 因牙齦疼痛影響咬合而流口水。 2. 溢吐奶: 沒有即時處理乾淨。 3. 長時間吸奶嘴: 容易流口水。 二、嬰兒口水疹症狀和出現部位. 當寶寶開始到了愛流口水的時期,就要特別留意有沒有出現口水疹,會在哪些部位出現呢? 了解口水疹症狀嚴重程度: 出現部位: 嘴巴周圍、臉頰、下巴、脖子、胸口或其他口水接觸的部位。 輕微症狀: 皮膚泛紅、小紅疹、微粗不平滑的觸感。 嚴重症狀: 皮膚乾裂、脫皮、丘疹、水泡及膿皰等,且會搔癢或刺痛感。 三、如何分辨口水疹和異位性皮膚炎? 嬰兒出現口水疹症狀卻久久好不了! 很多媽媽擔心是不是異位性皮膚炎? 因為兩者症狀很相似,都會出現紅疹及皮膚乾裂癢等現象。 但兩者病因不同,可從紅疹好發部位來初步判斷是口水疹,還是異位性皮膚炎。

    • Babylike
  6. 2019年7月25日 · 寶寶之所以會咳嗽,是因為呼吸道黏膜受刺激時,呼吸道纖毛清除氣管或是支氣管裏面刺激物的一種保護性反射動作。 呼吸道受了無論是病毒、細菌等感染,或是異物、某種過敏刺激,會利用呼吸道裡面的神經快速的將衝動傳導至腦部的咳嗽中樞,這時就會反射性的快速引發咳嗽。 此時呼吸道黏膜會分泌痰液來包住入侵的異物、過敏原,或是病毒、細菌感染原,咳嗽就會將包裹物的痰液咳出來,也就是咳嗽是有清潔功能的。 兒童的痰製造的多、卻不容易排出. 兒童感冒生病若是產生痰時,會忍不住一直咳嗽想把痰咳出來,但因為和成人的氣管直徑相比,兒童的氣管壁小了許多,自然容易累積痰,若是屬於敏感性氣管兒童、呼吸道黏膜就更容易反應增加痰的數量,呼吸時父母親就會聽到「呼嚕呼嚕」整個肺部都是痰的呼吸聲音。

  7. 2021年6月16日 · 1.不強迫寶寶喝奶. 逼迫寶寶非喝完不可,容易造成寶寶對吃或對奶感到害怕與恐懼,若觀察寶寶不願喝奶的原因並非生病等因素引起時,可調整奶量或環境,讓寶寶在愉悅的情境中喝奶。 推薦閱讀:無痛斷奶有訣竅,不怕寶寶營養不足. 2.檢查奶瓶流速奶嘴洞口的大小. 檢查奶嘴的口徑大小是否不容易吸吮,需很費力的喝或吸得不順暢,皆會讓寶寶越喝越沒有耐心,喝的量就會減少,可將奶瓶倒過來,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的奶洞,奶水是否可以順利流出,滴不出來或滴得太快都不好,平均約一秒鐘一滴,若不順暢時可考慮更換奶嘴尺吋,讓寶寶可以順利吸吮。 3.少量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