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傳到東南亞嘅冷糕 冷糕 (「冷」讀「毛冷」嗰個「冷」),又叫 砂糖夾餅 ,臺灣叫做 麥仔煎 ,東南亞地區叫做 曼煎粿 [1] ,係 廣東 潮州 嘅特色 小食 ,外層塊餅似 雞蛋仔 ,入面夾 芝麻 、 花生 碎、 椰絲 、同 砂糖 餡,對摺切成三角形賣。

  2. 格仔餅 ,又叫 夾餅 或者 窩夫 ,係源自 比利時 嘅 小食 ,將 雞蛋 、 砂糖 、 麵粉 、 淡奶 溝埋一齊,倒落個格仔形嘅模烘熱佢。 響港澳地區,格仔餅會搽 牛油 、 花生醬 、 煉奶 同 糖漿 ,再對摺夾成半圓形。 傳統格仔餅係金黃色帶有蛋香,但近年格仔餅發展出唔同口味、顏色,譬如 朱古力 、 蜜瓜 、抹茶⋯⋯. 可以配雪糕,變得更加好吃. 睇埋. 薯格. 荷式格仔餅. 屬於1類 : 小食.

  3. 大發糕又叫發糕閩南話叫發粿客家話叫發粄係種華南地區流行嘅小食做法同蒸鬆糕好似都係用糯米粉麵粉發粉同白糖裝落隻碗度蒸成特徵係面頭因為發起咗而出現幾條大裂紋

    • 歷史
    • 制法

    白糖糕始創於明朝時順德倫教(古時叫倫滘)嘅一個姓梁小販,據講佢有一次喺蒸鬆糕嗰陣失手,令到粉質下墜,不過蒸出來嘅效果反而大受歡迎,個個食過都認為呢種新小食質地爽滑。後來,佢改用白糖整糕,令到蒸出來嘅糕顏色更加晶瑩潔白,食客叫佢做「倫教糕」,後來又叫「白糖糕」。 由於「倫教」同「倫敦」字型相似,所以有啲人會將佢搞錯做「倫敦糕」。

    材料:白米半斤(250克)、糖半斤、酵母粉兩茶匙、水三杯。 做法: 1. 將米洗淨,浸水三個鐘,瀝乾水份後可用石磨或攪拌機加入一杯清水,打成米漿待用 2. 將糖倒入兩杯清水中,等到糖溶掉同滾起後,就將糖水沖入米漿內,並即刻攪勻 3. 酵母粉倒入一杯半暖水內拌勻,等五分鐘 4. 等到米漿(已加糖水)冷卻後,倒入酵母粉連水,略為攪拌後冚上濕布或保鮮紙,等五至六分鐘 5. 於大鍋內燒水到水滾,放上蒸籠,喺蒸籠內放上濕白布,再倒入米漿 6. 冚上蒸籠,喺蒸籠旁邊圍上濕布,避免蒸氣外泄 7. 蒸大概三十分鐘後就可以拎出來,攤凍後就可以切件食用 1. 盡量使用蒸籠蒸糖,唔好用碟,用碟會令糕中嘅水氣揮發唔到,蒸出來嘅糖會好笠。

  4. 缽仔糕 ( 粵拼 : but3 zai2 gou1 ),又寫做 砵仔糕 ,係種傳統 廣東 小食糕點,亦係 香港 成日見嘅街頭小食。 源自廣東 開平 。 傳統嘅缽仔糕以 黃糖 、 米粉 等造成後,放喺一個瓦製嘅細 缽 裏面 蒸 熟;但而家嘅製法已多數改用細瓷 碗 。 食嗰時先將缽仔糕喺細缽倒出來,用 竹籤 㓤起來食。 有啲缽仔糕加入 紅豆 ;亦有缽仔糕改用白 砂糖 整,因而係 白色 嘅。 啱啱蒸好嘅缽仔糕,暖、滑、香、綿。 缽仔糕喺 1980年代 得一、兩種嘅口味。 但到咗 今日 ,缽仔糕嘅口味增加咗好多種。 以前嘅缽仔糕通常都係用 黃糖 整嘅,但而家有啲係用砂糖,有啲係用 冰糖 ,重有啲係用 蔗糖 整嘅,呢啲都適合唔同人嘅口味。 呢啲口味唔止有創意,而且重好健康。

  5. 蒸鬆糕又叫鬆糕係種廣東小食傳統係用糯米粉麵粉發粉同白糖裝落隻碗度蒸成。 亦有人會落埋 雞蛋 或者 吉士粉 ,令佢變黃色同有蛋味,同 馬拉糕 有少少似。

  6. 紅豆 ,係起源自中國 廣東嘅小食,先用紅豆煲糖水,再落粘米粉、澄麵粉、粟粉噉(亦有人會用大菜)煮成粉漿,攤凍後會凝固成。 呢版上次改係2016年12月17號 (禮拜六) 06:28 嘅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