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1月7日 · 米酵菌酸的“生母”——BGC,我国的一种较常见的食物中毒,它存在于发酵的玉米、糯玉米、黄米、高粱、变质的木耳银耳以及周围的环境中。

  3. 2023年7月17日 · 米酵菌酸,简称BA,是1种高不饱和的三羧酸脂肪酸,这种物质的最大麻烦,是热稳定性,在摄氏100度或高压状态,都无法破坏其成分。 开水烫,都烫不死,那些敷衍了事的所谓消毒,根本无法杜绝感染。 同时,米酵菌酸,也是1种危害严重的物质,人体的中毒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1至0.5克,致死剂量是每公斤体重1到2克。 那么,米酵菌酸是如何产生的呢? 以往的观点认为,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污染食物以后产生的,2020年以后,研究确认,米酵菌酸来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致病变种,简称BGC,这种致病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是好氧菌,最佳生长温度为摄氏25度至37度,最佳产毒温度为摄氏26度至28度。 因此,夏秋季节,是米酵菌酸中毒的高发季节。

  4. 2023年7月19日 ·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在长期发酵、浸泡的食物中常见。 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喜欢在富含淀粉的食物表面生长。

  5. 2021年1月6日 · 什么是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学者1977年在东北酵米面中毒食品中发现的一种食物中毒菌...

  6. 2024年5月8日 ·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变种( 曾用名为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的有毒代谢产物。 虽然米酵菌酸听起来有点陌生,不像黄曲霉毒素那样为人熟知,但每年因它导致的中毒悲剧却屡见不鲜。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高温潮湿的天气, 再加上储存不当、食物发酵等条件,会加速其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 ,产生米酵菌酸。 01、 哪些食物容易被米酵菌酸污染? 制作过程需要长时间发酵的谷物食品,如上述事件1中的酸汤子。 此外,发酵糯米面汤圆、臭碴子、吊浆粑等都是高危食品。 湿米面制品,如事件2、3中的 凉皮、粿条、米粉等湿米面类制品 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到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图源:soogif.

  7. 2023年7月16日 · 家属告诉纵览新闻记者,医院告知两人是米酵菌酸中毒。 这几年时不时就出现这种中毒,比如广东的粉、2020年发生在黑龙江.... 如何防中毒?

  8. 2024年4月2日 · 什么是米酵菌酸? 据介绍,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作为闽台民众餐桌上的“常客”,凉皮、肠粉、薯粉粿条等淀粉类食品,在环境不卫生、原料变质、存储不当、泡发过久、存储环境潮湿等情况下,就可能被污染。 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100℃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进食后会引发中毒,且中毒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一旦食用了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后,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一两天。 首先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无力,重者出现头痛、肌肉痉挛、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休克甚至死亡。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过50%。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