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9日 · 什麼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常見於土壤及植物,高溫潮濕天氣有利生長,最佳生長溫度為攝氏37度。 經長時間發酵或浸發的食品,當放置在高溫潮濕環境下最易滋生「米酵菌酸」,包括米製品(粿條、河粉、腸粉、年糕)、薯類製品(寬粉 ...

  2. 2024年4月1日 · 什麼是米酵菌酸,會出現那些症狀,常出現在那些食物上,該如何預防? 專訪營養師程涵宇,為聽眾解惑。 首先必須了解的是,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的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重器官衰竭,而米酵菌酸就是屬於粒線體毒素。

  3. 2024年3月29日 · 「寶林茶室」案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毒理學專家招名威今天(29日)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米酵菌酸從「唐菖蒲伯克氏」分泌出的毒素,該在國際間少見;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則判斷該菌是透過進口食品進入台灣,現階段重點要追 ...

  4. 2024年3月28日 · [Rti央廣新聞]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通報累計14例、其中2死,衛福部初步認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可能性高。醫師指出,米酵菌酸有逾3成機率會在短時間內致死,建議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或麵食。

  5. 2024年3月29日 · 「寶林茶室」案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從「唐菖蒲伯克氏菌」分泌出的毒素,相關毒素致死案在國際少見,目前相關單位研判可能與食材有關,尤其幾乎所有個案都有食用粿條跟河粉,也讓民眾人心惶惶,不知道該怎麼吃才安心。

  6. 2024年3月30日 · 農糧署今天(30日)解釋,米酵菌酸僅為Bongkrekic Acid的中譯名並無直接相關。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近日發生多名民眾食用餐點後,因身體不適而就醫、住院,造成2人死亡,由於包含死亡2人在內的8例重症個案都檢出米酵菌...

  7. 2024年3月29日 · 「寶林茶室」案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分泌出的毒素,有專家判斷該菌是透過進口食品進入台灣,必須盡快溯源,防堵該菌進入台灣的植物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