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業部推動「智能防災設施型農業計畫」中程計畫,預估自2023至2026年將投入共54.8億元,設施栽培加上智慧化是未來農業顯學嗎? 農業人工智慧市場近年在全球呈現指數成長,相關技術愈趨成熟,尤其環控設施生產有助於應對省工、改善栽培管理、氣候變遷下穩定生產等問題,臺灣有物聯網(IoT)、資通科技(ICT)優勢,於亞熱帶栽培環境相對先進的發展亦在國際獨具一格,但智農工具運用仍必須經過學習,資金需求乃至網路基礎建設也都是其推動門檻。 桃園市是臺灣重要葉菜產區,透過設施栽培,短期葉菜即使颱風汛期仍能持續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引進環控技術智慧灌溉,澆灌降溫克服高溫逆境,穩定蔬菜品質,精準灌溉,用水還能少一半。

  2. facebook. line. twitter. 企劃製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文/陳姿君 攝影/林育恩. 過去完全沒有漁業養殖經驗與背景的劉建伸,因為喜歡養魚,學生時期就在家裡偷偷養魚,畢業後因難以忘情養魚的樂趣,在當了一年養殖學徒後,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募資創辦「峰漁股份有限公司」,自行規劃養殖模式,實現夢想。 成立峰漁不只是因為劉建伸對養魚情有獨鍾,也因看到糧食短缺這股排山倒海而來的全球趨勢,以及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 不忘初衷,讓夢想做大做好. 自行創業雖然艱辛,卻少了傳統框架的拘束,讓劉建伸得以堅持「友善環境」的經營理念。

  3. 此制度主要針對「耕種農業(設施園藝、旱田作物、蔬菜、果樹)」與「畜產農業(養雞養豬、酪農)」等二種職業、六種作業別實施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 目前整體農業領域的技能實習生人數約為2.1萬人,若以日本農業的常雇人數約22萬人估算,技能實習生相當於常態雇用人數的10%,成為日本農業重要的勞動力來源;而技能實習生主要來自越南(51.4%)、中國(22.1%)、菲律賓(9.1%)、印尼(8.4%)、泰國(2.9%)等國家。 日本、德國導入外國農業勞動力. 日本透過「農業勞動力支援協議會」調整過去的外國人力導入政策,除了更大幅度地接納外國人到日本從事農業工作,並改善了技能實習制度,提供更多輔導幫助外國人融入當地生活。

  4. 水試所表示文蛤為具潛沙特性的濾食性生物為確保穩定生產須營造良好水質與底質環境維持藻類與菌相平衡並提供充足食物來源放養後的文蛤苗需經10至12個月才能成長到上市體型養殖時間不算短氣候風險的挑戰相當高

  5. 2040淨零增匯目標以土壤碳匯占比最高,因為技術上比較可行,方法也比較明確。 可以透過在農地上長期施用有機質,以微生物改良土壤、減緩有機質分解速度,減少耕犁對土壤的擾動,以及草生栽培等,以有機質形式增匯;農業的生物質經高溫厭氧環境形成生物炭(biochar),可將碳固定不容易分解,生物炭具鹼性、多孔隙結構可做農業生產應用,以生物炭形式施用農地也可以為土壤增匯。

  6. twitter. 文、攝影/ 吳明忠. 清晨8點不到車床聲已經從高雄大發工業區一處不起眼的廠房響動起來可別小看這個廠房它是目前台灣最大的農業機械業製造公司谷林科技集團年營業額超過5億元2016年的台灣國際農機展中新型的第二代大型種蔗機新式 ...

  7. 【廣編企劃】 文/豐年社、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副研究員 賴威延 圖片提供/豐年社. 隨著海洋漁業資源減少,水產養殖成了人類消費水產的替代選項,然而水產養殖飼料中占比約40%的「魚粉」,大部分是來自海洋捕撈中的雜魚製成,因此魚粉也受海洋資源枯竭影響,成本逐年提升。 近年,國內外均著手研發替代魚粉的蛋白質原料,如禽畜產下腳料、植物性蛋白、運用生菌發酵農業副產物等,除了降低養殖成本,也降低對海洋捕撈的依賴程度。 在107年農業科技研究院研究計畫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研究團隊已開發生長速率快、附加價值的頂絲藻培養及應用技術,可望達到「全藻利用」的循環經濟系統。 發酵豆粉降低飼料成本還不夠 研究團隊看上頂絲藻循環經濟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