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於安東里奧的介入拿破崙甚至寫信給時任法國政府科學與藝術管理處的負責人兼科學家 加斯帕爾·蒙日承諾他不僅會保證聖馬利諾共和國的獨立性還可以給予聖馬利諾它所想要的任何領土這個提議被安東里奧給拒絕了因為他擔心日後遭致相關國家的報復。 [9] [10] 19世紀,在 義大利統一運動 的後期聖馬利諾成為許多因支持統一而遭受迫害人士的避難所。 為嘉獎這一支持, 朱塞佩·加里波底 接受了聖馬利諾共和國的願求,沒有將其納入到統一的義大利之下。

  2. - VITO雜誌. 聖馬利諾被義大利包圍的國中之國」,為什麼沒有被吞併? 2021-07-09 歷史 環球情報員. 國中之國. 作者|雄鷹. 責編|Thomas. 義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從來就不缺少故事。 這裡曾誕生了影響歐洲歷史的古羅馬文明。 然而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義大利陷入了長達近1400年的四分五裂狀態。 直到1870年,在撒丁王國和紅衫軍領袖加里波第的聯合帶領下,義大利結束了分裂狀態,完成國家統一。 義大利統一運動,結束了千年的割據史. 但統一後的義大利依然保留了兩個袖珍的「國中之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擁有兩個國中國的國家,一個是位於首都羅馬城西北部的梵蒂岡。 因為梵蒂岡是教皇國家,在義大利統一時,為了籠絡全球億萬天主教徒,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的獨立。

  3. 聖馬利諾為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於紀元二至四世紀間建國在中世紀早期即發展為城市國家為義大利在19世紀中葉統一前唯一存在的獨立城國曾於1862年與義大利簽訂友好合作條約該約於1939年重訂1971年再度修訂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聖馬利諾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bblica di San Marino),簡稱聖馬利諾”,是世界上最 袖珍 的國家之一,位於 歐洲 南部, 義大利半島 東部,整個國家被 義大利 包圍所以聖馬利諾屬於 國中國 。 是個沒有紅綠燈的國家,面積60.75平方公里, 人口 27,336。 90%為 聖馬利諾人 。 義大利語 為 官方語言 。 地形以中部的 蒂塔諾山 (海拔738米)為主體, 丘陵 由此向西南延展,東北部為平原,有聖馬利諾河、馬拉諾河等流經。 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總面積61.2平方公里,是歐洲第三小國。 1263年制定共和法規,是歐洲最古老的 共和國 。 15世紀確定現名。 1862年與義大利訂立 關稅同盟 。 議會稱大議會,為 一院制 。

  6. 最神聖的聖馬利諾共和國 ( 義大利語 : la 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San Marino )位於 義大利 中部的 里米尼地區 附近,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 其早期歷史不見於史籍。 在公元3世紀下半葉,一個以採石為生的年輕 基督教徒 聖馬利諾斯 駕船離開其故鄉—— 達爾馬提亞 的阿爾貝島(今 克羅埃西亞 的拉布島),在義大利的里米尼上岸,從此開始了有文字記載的 聖馬利諾歷史 。 從羅馬帝國時代到中世紀 [ 編輯] 聖徒馬力諾. 由於缺乏文字記載, 歷史學家 只能從考古發掘出的一些文物推斷 羅馬 時代之前的聖馬利諾歷史。 這些文物包括 伊特拉斯坎文明 的飾品、護身符、陶製品, 古希臘 的雙德拉克馬 銀 幣以及2000多枚羅馬錢幣。 [1]

  7. 聖馬利諾 的歷史可以追朔到西元三世紀一位叫做聖馬利諾的石匠與他的好友一同從克羅埃西亞移居到義大利里米尼但不巧遇上了羅馬帝國對於對於基督教的迫害聖馬利諾逃到蒂塔諾山修建了一個小教堂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聖馬利諾最高的山峰聖馬利諾共和國的起源地當然從古至今紛紛擾擾的義大利歷史聖馬利諾也參與其中。 從17世紀教宗承認聖馬利諾的獨立之後,18世紀拿破崙的軍隊曾一度威脅到聖馬利諾,一直到19世紀義大利統一運動,聖馬利諾收留了無數受到政治迫害的人士,也因為如此,義大利統一並沒有將聖馬利諾強行納入,而是尊重聖馬利諾人民的獨立意願。 聖馬利諾 住宿推薦. airB&B 讀者住宿優惠. 山上有很多獨棟的別墅,風景很好。 暑假期間旅遊人潮多,建議大家可以提早預約喲! 聖馬利諾飯店推薦名單:

  8. 聖馬利諾共和國政治制度 採用 單一 議會 代議民主 共和制 框架,其中 執政官 (英語:Captains Regent) 為其 國家元首 和 政府首腦 。 聖馬利諾共和國 採用 多黨制 。 行政權 由政府掌握; 立法權 由政府和 大議會 共同控制;而 司法權 則獨立於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之外。 聖馬利諾最初由 族長會議 (英語:Arengo) 領導,這是一個由當時聖馬利諾境內各家族族長組成的組織。 13世紀,族長會議的權力被移交給 大議會 。 1243年,由大議會選舉產生兩名 執政官 (英語:Captains Regent) 的制度被確認並沿用至今。 立法機關 [ 編輯] 國家元首 [ 編輯] 行政機關 [ 編輯] 司法機關 [ 編輯] 選舉制度 [ 編輯] 行政區劃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