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12月31日 · 申請人與兒童戶籍資料或身份證明文件:父母或監護人的身份證明文件(如戶口名簿影本),若申請人一方在台無戶籍或為大陸地區人民或外籍人士,則須檢附居留證或護照影本. 申請人其中一方或幼兒本人的郵局或指定金融機構帳戶封面影本. 若申請人為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育有第2名以上子女,也須檢附身分證明文件(如果未提供證明文件,依戶政資料系統為準) 申請育兒津貼的方式也能透過親送或郵寄,向幼兒戶籍所在地的鄉(鎮、市、區)公所申請;家長也可透過 教育部育兒津貼線上申請網站 線上申辦,育兒津貼將於核定後次撥入家長帳戶。

  3. 2020年11月23日 · 2022年育兒津貼/育兒補助加碼至5,000元/若是送到公共托育中心則可以申請托育補助一般家庭最高每月可以領 8,500 如果生雙胞胎還有額外加碼提醒各位爸媽們通常政府這類的補助是擇優只有一個),而並非並存所以一定要先查清楚哪項補助是對於家庭是最大獲利唷2021年8月起育兒津貼全面調漲. 2022年8月第二波加碼:育兒津貼全面提升. 0~6歲各項育兒補助. 申請條件:以下皆需符合. 申請育兒津貼後,多久可以領到補助? 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給? 2024常見問題Q&A. Q:育兒津貼怎麼查? Q:已經在領育兒津貼或托育補助,可以再領生育津貼嗎? Q:家裡有位新生兒,想要申請育兒津貼,有申請的期限嗎? Q:中低收入戶需要具備什麼特定文件嗎?

  4. 行政院最新育兒津貼政策於2021年8月起育兒津貼從現行2500元提高到3500元2022年8月起就可達到5000元.

    • 育兒津貼每個月領2500元1
    • 育兒津貼每個月領2500元2
    • 育兒津貼每個月領2500元3
    • 育兒津貼每個月領2500元4
    • 育兒津貼每個月領2500元5
    • 目錄
    • 生育、育兒補助基本概念,重要提醒!
    • 台北市補助說明
    • 新北市補助說明
    • 基隆市補助說明
    • 宜蘭縣補助說明
    • 桃園市補助說明
    • 新竹縣補助說明
    • 新竹市補助說明
    • 育兒小叮嚀

    1. 生育、育兒補助基本概念,重要提醒! 2. 台北市補助說明 3. 新北市補助說明 4. 基隆市補助說明 5. 宜蘭縣補助說明 6. 桃園市補助說明 7. 新竹縣補助說明 8. 新竹市補助說明 9. 育兒小叮嚀

    和生養小孩有關的補助一共可以分為四個大類: 一、中央政府公告、全台適用的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幼兒園補助擇一請領) 育兒津貼補助對象,未滿2歲嬰幼兒。 請領資格 1. 在我國完成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登記。 2. 目前未領取托育補助。 3. 未使用公共或準公共化托育服務(亦即,在家自行照顧嬰幼兒的父母或私立幼兒園孩童家長)。 4. 自2021 8月起,可與留職停薪同時請領。 5. 自2023 1月起,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公告取消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之稅率限制。 補助額度 自2022 8月起,統一可領5,000 元/月(第1胎);6,000/月(第2胎);7,000(3胎以上) 二、全國-托育補助(自2021 8月起,可與留職停薪同時請領) 托育補助補助對象,0~3足歲以下兒童。 請領資格 1. 選擇公...

    一、助您好孕專案 1. 生育獎勵金 【申請資格】 1. 新生兒之父或母其中一方,自新生兒出生之日起10個月前至提出申請時,應連續設籍於臺北市(併計新北市、基隆市設籍期間)。 2. 符合上述設籍期間之新生兒父或母,申請生育獎勵金時須設籍於臺北市,並於出生後60日內在臺北市戶政事務所辦理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登記,逾期視為放棄權利。 ※備註: 1. 上述連續設籍期間,若戶籍遷至臺北市、新北市或基隆市以外之其他縣市,或戶籍遷出國外,均視為設籍中斷,不符合申請資格。 2. 經審核符合申請資格者,獎勵金於10日內匯入帳戶(但3日以上國定連假順延)。 3. 111年12月24日(含)以前出生之新生兒適用修正前之規定。 【核發金額】 ※備註:第2名或第3名以後之新生兒,指戶籍登記為同一母親或父親所從出,且依出...

    1. 生育獎勵金: 1. 110 . 12 . 31日前(含)出生:每胎 20,000 元 2. 111 . 01 . 01起出生:適用第3胎(含)以上補助3萬元之規定 3. 註:雙胞胎視為兩胎 2. 育兒津貼:每月 5,000 - 7,000 元,至 0-6 歲(依胎次而定) 3. 托育補助:每月 5,500 - 13,500 元(依補助資格而定) 4. 學前補助 5. 兒童醫療補助 6. 孕前保健相關補助 7. 好孕專車 【詳細補助申請資格仍須參照相關文件,或撥打諮詢電話:02-2960-3456】

    1. 生育獎勵金:每胎 20,000 元,雙胞胎 40,000 元 2. 育兒津貼:每月 5,000 - 7,000 元,0-6 歲(依補助資格而定) 3. 托育補助:每月 4,000 - 8,000 元(依補助資格而定) 【詳細補助申請資格仍須參照相關文件,或撥打諮詢電話:02-2420-1122】

    1. 生育津貼:獎勵金每胎 15,000 元、產檢交通費補助每胎 2,000 元(2022 . 01 . 01起出生) 2. 育兒津貼:每月 5,000 - 7,000 元,0-6 歲(依補助資格而定) 3. 托育補助:每月 4,000 - 10,000 元(依補助資格而定) 【宜蘭縣各鄉鎮多有額外津貼每胎 5,000 - 10,000 元,且不與生育津貼衝突】 (可自行搜尋___鄉 生育補助,媽咪們千萬別漏掉自身權益唷!) 【詳細補助申請資格仍須參照相關文件,或撥打諮詢電話:03-925-1000】

    1. 生育津貼:第一胎 30,000 元、第二胎 40,000 元,第三胎 50,000 元。 2. 育兒津貼:每月 5,000 - 7,000 元,0 - 2 歲(依胎次而定) 4. 托育補助:2022 . 8 . 1 起每月 5,500 - 14,500 元(依補助資格而定) 【詳細補助申請資格仍須參照相關文件,或撥打諮詢電話:03-332-2101】

    1. 生育津貼:第一胎補助1萬元、第二胎2萬元、第三胎以上5萬元,該胎次為雙胞胎時補助3萬元、三胞胎以上補助10萬元;若同時符合,以金額高者計。 2. 育兒津貼:每月 5,000 - 7,000 元,至 2 歲(依補助資格而定) 【新竹縣各鄉鎮多有額外津貼每胎 5,000 - 30,000 元,且不與生育津貼衝突】 (可自行搜尋___鄉 生育補助,媽咪們千萬別漏掉自身權益唷!) 【詳細補助申請資格仍須參照相關文件,或撥打諮詢電話:035-518-101】

    1. 生育津貼:112年12月31日前出生之新生兒,生育一胎補助1萬5,000元、第二胎以上每胎增加5,000元,雙胞胎補助5萬元、三胞胎以上或第二次以上雙胞胎補助10萬元。 113年1月1日後出生之新生兒,每胎補助3萬元、雙胞胎補助6萬元、三胞胎以上或第二次以上雙胞胎補助10萬元。 死產補助1萬5,000元。 2. 育兒津貼:每月 5,000 - 7,000 元,至 2 歲(依補助資格而定) 3. 托育補助:每月 8,500 - 12,500 元(依補助資格而定) 【詳細補助申請資格仍須參照相關文件,或撥打諮詢電話:035-518-101】

    以上若有不小心漏掉的,歡迎大家留言讓我們補充更多育兒相關福利,讓台灣的新手爸媽可以免去做繁複功課的時間,生養小孩煩惱少一點、快樂多一些。 不過要注意的是,隨著各縣市政策調整,補助項目可能有改變喔!媽咪愛會持續追蹤更新,也建議爸比媽咪們在申請前先打個電話確認~

  5. 2019年7月29日 · 2至4歲育兒津貼將於8月1日起受理申請只要符合補助資格每個孩子每月發放新台幣2,500元第3名以上子女除了原有的2,500元外每月再加發 ...

  6. 2024年3月8日 · 2024-03-08. 6,149 人次. 新聞中心吳旻珊. 字級放大. 為減輕雙薪家庭的育兒負擔2022年8月1日起育兒津貼調高至每月5000元從2023年1月1日起更取消原有的排富規定」,不管申請者的家戶綜合所稅率有沒有超過20%,都可以申請育兒津貼或托育補助現行的育兒津貼仍受理申請包含中央的補助各縣市也有加碼補助爸爸媽媽趕快來了解自己是否符合申請資格可以領到多少補助如何申請。 目錄. 2024育兒津貼申請條件. 2024育兒津貼補助金額. 2024育兒津貼入帳時間. 2024育兒津貼申請辦法. 育兒津貼一定要郵局帳戶嗎? 育兒津貼到幾歲? 育兒津貼能和其他補助同時領嗎? 全台各縣市加碼育兒津貼. 2024育兒津貼申請條件有哪些? 有排富嗎?

  7. 台灣生育率持續下滑為了減輕家長負擔政府推出生育補助育兒津貼托育補助等補助2023 年育兒津貼取消排富條款目前一般家庭第一胎育兒津貼可月領 5,000 2024 年起 調高托育補助一般家庭第一個子女的 補助金額為 13,000 元。 兩者差異在於前者是自行照顧,後者是送公托、托嬰中心。 最新補助金額、申請資格及規定都在 Money101 這篇最新懶人包! 了解更多生育津貼點這: 【全台各縣市生育補助/生育津貼懶人包】 。 本文重點段落. 育兒津貼. 托育補助. 常見問題. 2024 育兒津貼申請資格及金額. 這幾年政府陸續調高育兒津貼補助金額,第一胎從3,500元提升至5,000元。 而第二胎和第三胎則分別為6,000元和7,000元。 2023年起,取消排富條款限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