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南孔廟的格局為標準的「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三合院,有三進兩廂,也是全臺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 右廟的第一進為 大成門 ,清朝時左右設有名宦祠與鄉賢祠,第二進是 大成殿 ,供奉孔子牌位。

  2. 蔣元樞所增建的泮宮石坊. 張燦鍙 的作品「子曰」石碑. 臺灣府學全圖碑. 明鄭創建. 臺南孔子廟的由來可追溯到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 [2]:2 [3]:13 [4]:27 。 當時由 陳永華 以「十年成長,十年教養,十年成聚」的復國計畫 [註 1] ,建議 鄭經 盡速建立聖廟、學校以延攬人才 [3]:13 。 鄭經採納此建議後,命令陳永華擇地動工,而陳永華便選在 承天府 寧南坊 桂仔埔(鬼仔埔) [註 2] 建立「先師聖廟」 [3]:14 [4]:27 。 據《臺灣外記》的說法,工程於永曆廿年正月(約1666年2月)完工,並在先師聖廟旁設有明倫堂 [2]:2 [3]:13 [4]:27 。 明鄭時期的 科舉制度 由上而下可分為 院試 、 府試 以及 州試 三級考試。

  3. 蕭氏節孝,位於臺南市 中西區,是臺南市僅存的四大石坊之一 [註 1],也是唯一僅存的節孝牌坊,現為台南市市定古蹟。

  4. 是清朝時期 臺灣府城 的門戶,過去曾用於接待及迎送昔日來臺的清朝官員使用,現存一石坊、碑亭「峴石亭」與「棠蔭亭」 [1] [2] ,至今為府城現存四座 牌坊 之一,同時為臺南市 定古蹟 。 [3] 沿革 [ 編輯] 台灣早期地處偏遠,早期清人來台,大都先由內陸抵廈門渡過台灣海峽後到達鹿耳門。 再渡台江,最後進 南河港 入府城 [4] 。

  5. 泮池 是 中國 古代修建的一種水池的名稱,一般呈半圓形,功用為具有防災、調節氣溫及風水的象徵意義;上架 拱橋 正式名稱為 泮橋 。 泮池意即「泮宮之池」,根據 周禮 , 天子 太學中央的學宮稱「 辟雍 」,四周環水;諸侯之學,只可南面泮水,故稱「泮宮」。 因 孔子 在後世受封文宣王,因此以泮池為規制,修建於 孔廟 大成門外。 在古代,凡是新入 官學 的 生員 ,都需進行稱為「入泮」的入學儀式。 分類 : . 孔廟. 東亞傳統建築. 水利工程.

  6.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08:49。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 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 (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 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7. 牌坊 ,簡稱 ,類似於牌樓,是 中國傳統建築 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建築類型,亦傳至 朝鮮半島 、 日本列島 、 越南 、 琉球群島 等 漢字文化圈 地區。 牌坊更被海外當作 中華文化 的象徵之一,在 西方 很多城市的 唐人街 都有牌坊作為 標誌 。 嚴格區分下, 牌坊 不同於 牌樓 ,在立柱和橫板上沒有 斗拱 及 屋頂 結構的稱為牌坊 [1] ,而在立柱和橫板上有樓的稱為牌樓。 起源和發展 [ 編輯] 宋代《 營造法式 》中的烏頭門. 漢代稱為闕,六朝稱為標,唐代稱為 烏頭門 ,宋代官名 表楬 、 閥閱 、 烏頭門 ,俗名 櫺星門 [2] 。 早期的牌坊非常簡單,就是兩根立柱加上一塊橫木,兩扇對開木門,較多地注重作為大門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