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3日 · 林珮甄/守護一塊泡水的田庄──記錄成龍濕地居民與水共生的日子. (攝影/林珮甄). 位在台灣西南沿海的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自古以來脫離不了淹水的命運,先天地理上本為潟湖陸化,加上後天環境上發生地層下陷, 當颱風來襲,引發海水倒灌 ...

  2. 2024年5月12日 · 位於台17線旁、成龍濕地以北的雲林湖不利耕作區「第11區」,區域劃設之初吸引大批光電商前來開發,但後來因與養殖漁業生產區重疊,而全數被取消。

  3. 2024年3月18日 · 擁有2甲廢棄魚塭地的地主呂清源向我們解釋:「我們家這邊(口湖)是已經20幾年沒有養鰻魚,就荒廢在那裡。我們地層下陷幾乎快一層樓,以前的大井是很高的,已經降到跟路面都平行了。下陷非常嚴重,鹽水灌進來,養鰻魚就不適合。

  4. 2024年3月31日 · 這集,一起來從台南七股、雲林湖的光電爭議背後,了解「漁電共生」政策的來龍去脈,以及在日益複雜的執行細節中,能源轉型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5. 潛行攝影計畫」是以廣義概念下的曾文溪為標的,在田調基礎下,親炙土地,融入環境的攝影計畫。 在拍攝實務上,則採沿曾文溪向上溯源、向下梳理以及流域外擴,以直接純粹的攝影表現,結合當代語境、展呈與論述,進行跨場域、世代、類型、風格,含括空中、地面以及水下視角的立體、集體與環繞式視覺書寫。

    • 臺南市 鹽水溪口濕地1
    • 臺南市 鹽水溪口濕地2
    • 臺南市 鹽水溪口濕地3
    • 臺南市 鹽水溪口濕地4
    • 臺南市 鹽水溪口濕地5
  6. 2016年1月11日 · 濁水溪出海口的水路,每年都會改變,所以須在鰻苗季前,進行水路地勘查,尤其是近年來濁水溪水量不足,造成水路變化更加劇烈,鰻苗更不容易捕到,所以一定要事先勘查,春財這麼說到。 溪口的這片海洋,是南北兩岸居民生活的場域,除了捕撈技術門檻較高的鰻苗外,每年盛夏之際,溪口的白蛤則是年長者帶著沙耙即可撈取,度過一天或幾天的食物,白蛤若是捕抓多者,亦可挑至臨近市集販賣。 幾日的生活零用,在生活無欲的需求下也就夠用。 這是上天給在這片土地海洋努力的人,獨一無二的紅利,所得多寡也没什麼好央求與計較。 無欲生活的另一真實意義就是貧窮。 貧窮是偏鄉最真實的寫照,沒有多餘物質欲求的奢望。 六輕設廠,給了南北兩岸居民物質生活改變的奢望,給了灰姑娘傳奇的夢想,然而這終究只是一場華麗的夢而已。

  7. 2020年7月15日 · 政府將地面型目標設定為17GW ,透過大量公有閒置土地(如鹽灘地、地層下陷區等)盤點來籌設地面型光電,以衝刺發電量,而屋頂型得仰賴民眾配合而較無法掌握,所以只設定3GW為目標。. 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截至2019年底,全台光電併聯量約4,150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