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提到亞蔬,最關鍵莫過於種原庫,目前共保存65,152個來自世界各國的種原。種原組研究助理陳匡透露,種原庫中擁有最多品系的綠豆,超過10,000個品系。「亞蔬最初的目標東南亞與南亞國家,種原庫成立的初衷要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綠豆種原庫。

  2. 20170118. 文/ 林慧貞 攝影/ 黃世澤. 冬天許多果樹落葉休眠的季節,卻是梨農一年辛勤的開端,台灣的梨子嫁接技術獨步全球,國人最愛的新興梨、水梨,其實台日混血的結晶。 現在大家吃的「幼梨仔」,也就是新興梨、水梨、二十一世紀梨等等溫帶梨子,不過年紀大一點的人可能還記得,有一種「粗梨仔」吃起來酸酸澀澀的,肉質比較粗糙,那就是土生土長的「橫山梨」,大約在40年前,聰明的梨農發現,只要將溫帶的梨樹花苞,接到橫山梨母樹上,就能結出細緻又多水的幼梨仔。 於是每年除夕前一個月,家家戶戶的梨園都會進行一場「器官移植手術」,將日本、中國進口的溫帶梨花苞,嫁接到橫山梨,結出來的果子,又稱為「寄接梨」。

  3. 范姜朝恭曾是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白肉雞組長現任顧問身份他表示為了保護人類用藥的最後一道防線人和動物用藥應避免重疊他當時是組長就義不容辭參加實驗結果發現臺灣是有能力達到翦抗養殖

  4. 其他人也問了

    • 農作制度持續改變 但都重視恢復地力
    • 維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原是農田的至高規律
    • 化學肥料進入農家 輪作、養土真的不再重要嗎?
    • 青貯飼料也曾被視為農業奇蹟

    田地如果一遍又一遍種植同一種農作物,那麼地力將被耗盡,這是因為每一種農作物都從土壤中吸收一定的養分,最終令土壤的肥沃被耗盡了。這時,農作物的病蟲害便開始在疲憊的土地上落腳,直到造成破壞為止。大自然會因農夫的妄自尊大而懲罰他。文明之所以會整個消失,是因為他們的耕作方式令土壤的品質退化了。 從這些奮鬥和失敗中,世人找出的解決之道便是讓土地輪替不同的用途與農作物:有些用來播種穀物,有些用來放牧牲畜,另外一些則任其閒置、長出雜草,待它恢復地力。收成後,不同種類的農作物會透過其根系或是廢料,將不同的養分和有機質歸還給土壤。小麥收成後,農夫可能會播種燕麥,或者,要是土壤的地力耗盡了,就暫時不再耕作,讓田地休息(此即所謂的休耕)。 這套秩序有助於恢復地力、確保田地將來仍可以為農作物提供養分。我的父親和祖父...

    想必祖父曾對這種分割成有如條碼的田地感到困惑。土地明明可以劃得更大、更有效率,為什麼要在狹窄的條帶上耕作?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條帶之間來來去去,況且還要攜帶犁、鋤頭、短柄鐮刀或長柄鐮刀呢?為什麼條帶和條帶之間要留下一兩英尺寬的空間呢? 後來我了解到,這些不同的條帶可以減緩植物病害,可以阻礙農作害蟲的傳播,並為負責授粉或是捕食害蟲的昆蟲提供棲所;此外,還能確保散居在教區不同地段的每個家庭都有足夠的食物來應付極端天氣的侵害,從而減輕乾旱或作物病害等風險。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輪耕多種農作,就像在古代農民種地的方式,也像祖父耕作的原則。田地有個牢不可破的規律:維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在為田地施肥以及土地分割的方式等事情上有了重大的進展,尤其是那些名為「圈田」的中世紀公有田地已轉由...

    我家沒有人知道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是何方神聖,但沒有他,我們的生活將會完全改觀。他在1909年研究出如何以人工方式利用氫來「固定」大氣中的氮,使其可以充作植物肥料,於是解決了田地肥力的問題。哈伯設法將不可能化為可能。他解開了大自然的鎖。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他「以空氣為原料生產麵包」。 哈伯的同事卡爾.博世(Carl Bosch)找到了應用此流程的方法,並且將其投入生產。由此而來的硝酸銨肥料改變了農業乃至整個社會。有人估計,假設哈伯與博世沒有發明這項農業技術,那麼全世界的人口承載量僅約40億(也就是說,多虧哈伯以及博世,今天世界還能多餵飽30億人)。 哈伯因「提高農業水準、增進人類福祉」而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獎。但是他的發明絕對無法單純以「惠我良多」一語帶過。發明硝酸銨的初衷...

    家裡在拍賣會上賣掉綿羊後隔了幾週,派我去父親朋友處,以便協助他處理青貯飼料。我被安置在一輛大型的綠色約翰迪爾牌(John Deere)曳引機裡。它的後面掛一台紅色拖車,裡面載著大約10噸青草。收音機播放R.E.M.和碎南瓜樂團(The Smashing Pumpkins)的歌曲。我們一組6個人的任務,是從「飼草料收穫機」(割下多汁的綠草並且切碎)那裡將草帶回農莊院子裡的「青貯飼料坑」或是「青貯飼料堆」中。來到青貯飼料坑旁,我們須先傾斜拖車的載斗,將草料卸在以混凝土鋪底的坑裡,然後再趕回田間進行下一趟裝載作業。 幾星期前,爸爸的朋友在春季用曳引機拉著「施肥機」在田間噴灑了「頂肥」,那是數以百萬顆計、類似聚苯乙烯的微小人造氮球,以便為這種草注入活力。這是一年前播下種子的高效能黑麥草,只要撒下店裡...

  5. 阡陌七十三年 豐年社農業故事. 「豐年雜誌」創刊於民國四十年,在臺灣算是歷史最悠久的雜誌。. 民國112(2023)年7月15日屆滿73年。. 在當時地方缺乏新聞媒體的情形下,亦最早深入民間的一份重要刊物。. 「豐年」為農復會所辦的雜誌,可以說農復會的 ...

  6. 在這個新家庭中,男子適應得最好,一家人感情也算和諧。. 直到過年前的某一天,男子在街角聞到了一股強烈的氣息──韭菜豬肉水餃──猛地劃開他的蒙昧。. 他走進飯店,吃下韭菜餃子的瞬間,想起了家人的臉孔與聲音,想起了自己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裡 ...

  7. 《豐年》自1951年7月15日發行創刊號,迄今發行不輟,已出版1621本雜誌,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定期刊物之一。 70年來,《豐年》一步一腳印,不僅見證臺灣農業發展每一個關鍵時刻,《豐年》自身從創辦、成長到蛻變轉型的過程,也可看出臺灣農村隨著時代變遷的各種樣貌。 1951年,什麼樣的年代? 彼時二戰早已結束,然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未久,韓戰又接連爆發,臺灣社會仍處在各種政治經濟的震盪中,人民生活相當辛苦,如何改善農村經濟與農民生活,推動農村復興,政府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