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主治: 瘡腫初起。 紅腫疼痛,惡寒發熱,無汗不渴,舌苔薄白,脈浮數者。 成份 (每10g 濃縮顆粒) 芥一錢三分 防風一錢三分 柴胡一錢三分 茯苓一錢三分 桔梗一錢三分 前胡一錢三分 川芎一錢三分 羌活一錢三分 獨活一錢三分 枳殼一錢三分 甘草八分 服用方法:成人每日二次,每次5g或遵照註冊中醫師指示服用 。 現代應用參考:本方促進體表血循環,抑制病毒,抗菌。 用於感冒、流感、接觸性皮炎、麻疹、銀屑病、濕疹、皮膚搔癢症、風濕病、關節炎、支氣管炎、鼻炎、癰瘡腫毒。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本方促進體表血循環抑制病毒抗菌用於感冒流感接觸性皮炎麻疹銀屑病濕疹皮膚搔癢症風濕病關節炎支氣管炎鼻炎癰瘡腫毒。【附方說明銀翹敗毒散本方去荊芥防風加銀花連翹主治癰瘡紅腫疼痛

    • 參蘇飲

      參蘇飲 - 醫砭 » 常用方劑 » 荊防敗毒散 - No-IP

    • 敗毒散

      敗毒散 - 醫砭 » 常用方劑 » 荊防敗毒散 - No-IP

    • 倉廩散

      倉廩散 - 醫砭 » 常用方劑 » 荊防敗毒散 - No-IP

  3. 主治功效 (症狀或疾病). 舌象 : 舌苔白膩. 疼痛 : 脖子 (頸項)酸痛, 全身酸痛, 背痛, 眼睛紅痛, 咽喉痛, 腹股溝痛, 頭痛. 症狀 : 咳嗽, 發燒及發冷, 腹瀉, 鼻塞, 皮膚搔癢, 多痰, 皮疹紅疹, 全身性水腫, 打噴嚏, 不易流汗, 吞咽障礙, 噁心反胃, 皮膚瘀血斑疹, 面色 ...

  4. 2018年12月20日 · 可能是細菌病毒或是過敏原進到身體內所產生的種種反應人參敗毒散的適用範圍包括皮膚消化道呼吸道都有受到影響而荊防敗毒散則著重在外邪對皮膚的影響所以綜觀荊防敗毒散裡面光是跟解表有關的藥就有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薄荷這六味藥比原方人參敗毒散多了四味而這些解表藥對於改善皮循環降低體溫是很有效的! 雖說這些藥很多都是屬於溫性藥,但是作用在皮膚上,反而可以讓皮膚散熱更快,降低皮膚溫度,自然很多皮膚的症狀就能解除,對於一些免疫系統造成的皮膚病,像蕁麻疹,接觸性皮膚炎,濕疹,自然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5. 2015年6月28日 · 治療宜祛風解表荊防敗毒散」(圖1加減風熱遇熱皮膚症狀加劇風疹塊色較深有灼熱感天氣熱或流汗加重伴隨口咽乾燥心煩等治療宜疏風清熱銀翹散」(圖2加減。 血熱常在夜間發作,皮膚有灼熱刺癢感,搔抓之後,即起紅條狀劃痕,愈抓愈多,伴隨煩躁不安,宜涼血解毒,可以「消風散」加減。 另外,對於長期搔癢、反覆發作的慢性蕁麻疹就要考慮內因,如抵抗力較弱,平時容易感冒者多屬「衛氣不固」,以「玉屏風散」(圖3)加減;易緊張焦慮、胸悶心煩、睡不安穩者屬「肝氣不疏」,以「加味逍遙散」加減;倦怠懶言、食欲不振、面色恍白、心悸頭暈者屬氣血兩虛,以八珍湯加減。 針灸可取血海、曲池、三陰交、列缺、風池等穴。

  6. 名稱荊防敗毒散. 出處 :《攝生眾妙方》卷八. 組成 :荊芥、防風、茯苓、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桔梗、薄荷、甘草. 功用 :發表解汗,散風祛濕. 主治 :外感風寒濕邪,症見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胸膈痞悶、咳嗽有痰 ...

  7. 荊芥防風取辛溫而收散風解表之功增發汗之力羌活獨活川芎生薑發散風寒濕邪又除頭痛身痛柴胡薄荷升清透表散肌表之熱前胡枳殼桔梗下氣化痰可治咳嗽胸悶茯苓甘草益氣健脾以顧胃氣

  8. 荊防敗毒散 為一中藥方劑名稱為治療流行性感冒的藥方古代亦曾被用來治療瘟疫。 中華民國(臺灣)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開發的緩解輕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 清冠一號 亦以此方為基礎方。 應用範圍 [ 編輯] 治療一般性感冒、發燒、頭痛及改善血液循環、咽喉腫痛、肢體痠痛。 臺灣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研究團隊在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期間,於2020年研發出之「臺灣 清冠一號 」中藥方劑,亦由本方劑加減而成。 [1] [註 1] 出處 [ 編輯] 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 明.吳綬《傷寒蘊要全書》 明.虞摶《醫學正傳》 但藥方之組成稍有不同。 方劑組成 [ 編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