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人物紀念. 主要著作. 榮譽. 家庭. 藝術形象.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蔣經國. 47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蔣經國 (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字 建豐 ,出生於 浙江 奉化 ,曾任 中華民國總統 、 行政院院長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 、 制憲國民大會 代表、 國防部 部長、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為 蔣中正 與 毛福梅 的獨子。 1925年至1937年在 蘇聯 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 馬列主義 教育 [2] :1 。 回中國後成為 三民主義 忠實信徒 [2] :1 。

  2. 蔣經國 (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字 建豐 ,出生於 浙江 奉化 ,曾任 中華民國總統 、 行政院院長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 、 制憲國民大會 代表、 國防部 部長、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 為 蔣中正 與 毛福梅 的獨子。 1925年至1937年在 蘇聯 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 馬列主義 教育 [2] :1 。 回中國後成為 三民主義 忠實信徒 [2] :1 。

  3. 蒋经国 (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 中华民国 政治人物, 字 建丰 ,出生于 浙江 奉化 ,曾任 中华民国总统 、 行政院院长 、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 制宪国民大会 代表、 国防部 部长、 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华民国陆军 二级上将 。 为 蒋介石 与 毛福梅 的独子。 1925年至1937年在 苏联 期间,蒋经国接受正统 马列主义 教育 [2] :1 。 回中国后成为 三民主义 忠实信徒 [2] :1 。

  4. 其他人也問了

    • 生平
    • 著作
    • 參見

    早年

    劉宜良生於江蘇靖江一個鄉下地主家庭,從小識字甚早,有神童之稱。長大後當時老百姓在新四軍和國軍來來去去的國共鬥爭中,生活並不平靜。劉宜良的父親因為擁有幾分地,成了「保安團」之類組織的成員。劉宜良十歲左右,一個天寒地凍的清晨,目睹父親遭人槍殺,劉宜良年長後告訴朋友:「唉!我爸爸那時候也幹掉了不少共產黨。鄉下人哪知道甚麼國民黨,共產黨,還不是鬼打架!」

    服役

    1948年,國共內戰方殷,劉家在靖江原本算是小富,此時也不得不出門覓食,16歲的劉宜良與大弟隨母親一路走到孤山鎮,決心告別母親,帶著大弟向南走。兄弟倆到了蘇州,終因沒飯吃,不得不虛報年齡,混進國民黨的軍隊當小兵。混不到幾個月,又因為日子太苦想逃兵,卻在準備逃跑的晚上,猛然聽到解放軍渡江的消息,此後死心塌地隨著部隊一路轉進到上海,劉宜良時年不過16歲,著實帶不動大弟到處跑,於是狠下心打發大弟回老家。1949年,劉宜良跟著部隊上船前往臺灣。

    升遷

    劉宜良喜歡看報,好奇且喜好政治,評論人物的興趣,讓這個年輕人談古論今別有見地,這也為他帶來一番奇遇。他隨軍乘船時,結識一名資深軍官,兩人相談甚歡,這位軍官深為黨國獲此人才為幸,當場便授以上尉軍階,於是一個年方十七的小兵,走下船來已是一位上尉軍官。

    《蔣經國傳》,臺北:前衛出版社,2001年。ISBN 978-9578-0130-56
    《龍雲傳》
    《香港紀行》
    《動亂的東南亞》
    藍明,《繁花不落》. 釀出版. 2013.8. ISBN 9789865871598
  5. 蔣經國晚年官方肖像 1937年4月,蔣經國(左)由蘇聯返回中國後晉見介石(右)時合攝於漢口 對蔣經國的評價關於前中華民國總統 蔣經國的評價。 蔣經國在中國近代史尤其台灣戰後史上地位舉足輕重,他逝世後,人們給予他不同評價。 一方面他形象正面,領導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走向繁榮 ...

  6. 蔣經國逝世後如同蔣中正決定靈柩暫厝在桃園縣大溪鎮慈湖陵寢蔣經國靈柩也暫厝於距離不遠的大溪陵寢不過兩人都希望待來日光復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 [16]:134 [17]:621988年為紀念蔣經國中華民國作曲家黃友棣特別編寫組曲蔣經國紀念歌

  7. 2015年6月14日 · 認為武士道至死不渝之精神日本軍事成功之主要原因,但是他也認為日本生活中,從鐵路系統、教育和生產製造,樣樣講究紀律、效率,關係到日本現代化;終其一生,認為愛國和民族精神恢復中國尊嚴及世界地位之關鍵 [22]:37。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消息到日本,和張群等即向長崎乘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