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知道一定會被刪除的情況下,卻有一些牆內的人,選擇向防火牆「丟雞蛋」,在網上貼出只有幾秒、幾分鐘壽命的內容。 他們想說什麼? 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今年(2019)六四新增的300多個封鎖的關鍵字,為什麼三分之一與香港有關? 透過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 與 香港大學「微博視野」(Weiboscope) 的資料庫,我們前進牆內記憶戰爭的最新現場。 「香港現在(6月4日)還是白天,晚上活動之前會怎樣,還不知道,」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以回報戰場現況的口吻,告訴我們在中國、香港境內,網路上頭言論掌控的現況。 每年六四,都是中國網路防火牆的關鍵戰役之一,今年正逢30週年,中國政府對網路的控制,發動前所未有的攻勢。

  2. 透過被封鎖的561個關鍵字,以及武漢肺炎患者被消失的求助信息,我們得以一窺中國政府的輿情整治,如何種下使全球公衛預警系統失效的惡果。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1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2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3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4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5
  3. 所有用戶都應被明確告知內容審查準則,並針對每一則被永久刪除或暫時停權的貼文及帳號,明確告知該用戶貼文刪除或帳號停權的原因。平台提供者應提供有效的申訴管道,讓用戶可以針對每一則被永久刪除或暫時停權的貼文及帳號,提出異議。

  4. 2021年11月16日 ·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及與官方合作的 趨勢科技防詐達人 提醒,無論是佯裝成警察、銀行人員、駭客,或借反詐騙之名、聲稱能協助追討財損的民間個人或組織,受害人切勿輕易相信,應循警察單位的正式程序處理;避免加入可疑的LINE帳號,勿提供私密個資,也不預先付款或從事其他金融操作,避免落入「二次詐騙」的陷阱。 I・Peng、Cathy:「受害者聯盟」來了. 身為「受害者聯盟」的開路先行者,2年來,Peng(化名)把反詐騙心法傳授給許多人,培養能獨當一面的防詐志工。 (攝影/林彥廷)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在許多網頁、留言區,都看見了Peng(化名)的留言,他教導網友如何識破投資詐騙,留下微信帳號供諮詢。 從創建台灣的互助群組開始,只要對方確實是受害者,他都不吝相助。

    • 從「有敏感紅線」,演變為「處處皆紅線」
    • 外媒曾在中國扮演的角色
    • 控制、終止、刪除:駐中記者調查報告透露的事
    • 洗白大外宣,與膨脹的民族主義
    • 大驅逐之後的挑戰

    《報導者》試著拼湊這些年的新聞記者在中國採訪的處境,我們跟數位在中國駐點多年的外媒記者訪談,從他/她們親身經驗裡,了解中國政府的媒體和輿論策略,以及共產黨對外媒態度的轉變,從中見證了媒體工作者在中國採訪遭遇的橫逆和現實。 44歲的費菲爾德(Anna Fifield)曾擔任《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駐華盛頓、貝魯特、德黑蘭、首爾的特派記者,2014年擔任《華盛頓郵報》駐東京社長,2018年再前往北京分社擔任社長。這次驅逐的記者中,有一位是費菲爾德的美國籍同事。經歷多次進出北韓及伊朗等較極權國家,她說,過去中國政府的禁區很清楚,像新疆議題,但最近在中國採訪,即使一般不敏感的新聞也遭阻礙,「像是我日前因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關係,要採訪那些新學期得改由網路視訊上課的學校,但馬上受到...

    在中共建國前後,中國共產黨與外媒就長期處於曖昧的關係。國共內戰時,毛澤東運用西方記者來爭取國內外對共產黨的同情;1949年共產黨取得政權後,則驅離所有外國記者,但在1987年進入改革開放時,又開始迎接外媒。1989年六四天安門後有不少記者被迫離開,但在2001年進入世貿組織前,當時74歲的江澤民在2000年接受81歲美國主播麥克・華萊士(Mike Wallace)採訪,現身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60分鐘》節目(60 minutes),也是中國領導人「力用」外媒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次。 當時在這場訪談中,華萊士和江澤民之間有一段對話: 這個中國領導人接受外媒詰問的場景,在20年後來看,幾乎已成絕響。但這段訪談也透露中國共產黨數十年來不變且從未鬆動的立場:媒體是黨的喉舌,與相信新聞要報導真相...

    這份名為「控制、終止與刪除:在中國驅逐陰影下報導」(Control, Halt, Delete: Reporting in China under threat of expulsion)的FCCC調查裡顯現,沒有任何一位外媒記者表示中國官方的控制情況有好轉跡象;中國官方透過簽證做為對外國媒體的武器,開始縮短駐地外國記者的時程。用各種明目張膽(brazen)的方法,影響外國新聞組織,並懲罰那些被中國政府認為無法接受的媒體工作者。 FCCC擔憂中國正準備驅趕更多的記者。《紐時》北京分社社長梅耶斯(Steven Lee Myers)在這份調查裡表示:「中國政府對控制的渴望,以及他們謹慎的監督,真的阻礙了中國說出該說的故事。」 而在國際媒體裡被僱用的中國員工(職稱通常是研究員或助理),也持續遭遇到...

    而之後,中國黨媒以嶄新活潑的方式出現,不但出遊戲、漫畫吸引年輕人,2015年左右,《人民日報》、《央視》等黨媒開始用網路語言與90後小編來經營微信公眾號,談論國家大小事。 中國的大外宣也快速起步。2019年無國界記者聯盟發布〈中國追求的世界傳媒新秩序〉報告,檢視過去10年裡中國如何把媒體集權輸出世界各國的做法,包括收購與投資外媒、購買外媒廣告,同時以威嚇和騷擾灌輸「正確意識形態」等。 羅谷認為,大外宣是否成功,他無法判定。但以近來COVID-19為例,中國先是讓李文亮這樣的人噤聲,現在則到處宣傳他們強力對病人進行隔離、結束隔離或是復工等狀況。中國政府利用外交人員在國際網路上宣傳,還有政府人員在國內網路宣傳,就是希望人們忘記這個病毒爆發最初的起源。 羅谷也批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這次COV...

    要如何從逐漸閉塞的環境裡帶出真相? 矢板明夫的想法是,此次大規模驅逐記者,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正式結束的一個訊號:關上家門,完全回到毛澤東時代。當一個國家獨裁與鎖國,記者反而在裡面變成人質,他認為,記者不是只有在(中國)裡頭才知道真相,只要人脈還在,未來在外部觀察和採訪還是能進行。 而羅谷認為,在中國的外媒記者不是因為想賺大錢才去中國從事新聞工作,他認為記者不會針對特定議題自我審查,只是有些故事沒有進到中國內部,是沒有辦法做的。對記者而言,從中國內部或是外部來看是不一樣的,如果想在中國內部採訪,就要有可能被驅逐的準備,而且通常沒有再回到中國的機會;就算那些(對記者的)指控不正確,記者們仍難以改變這個狀況。 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曾經一度綻放自由和獨立言論的可能,2020年春天的這一重擊,究竟斲傷...

  5. 2023年1月17日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重複感染者中約有十分之一,即1萬多人從來沒有接種過疫苗,這類民眾若為高風險族群,重複感染的重症風險依舊很高。 相較歐美等多數國家,在2020年疫情初就面臨大量感染,台灣撐到了2022年才出現疫情高峰,且在一年內就有900萬人次感染。 目前台灣的感染率為39.2%,計算英國約為35.9%、美國30.4%、日本25%,以及韓國57.7%。

  6. 2024年4月17日 · 1962年10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對國民發表演說,宣布從10月24日開始對古巴進行封鎖。. (攝影/AP Photo/Bill Allen). 俄侵烏戰爭裡,普丁不放棄以核武作為要脅。. 回望61年前的古巴危機,甘迺迪的幕僚團隊當年進行的辯論、設想的結果、打算發表的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