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見研究清靜經的人們多因註義未明深感困難。 俺為方便明瞭起見,所以借機註釋白話解說,以作研究者的參考。 老子首章說到無形、無情、無名的原理。

  2. 因此,對於《清靜經》的注解,自古至今,雖有諸多銓敘,注釋,乃至圖解說明,多屬個人心得見解,甚或未見老子蹤影,未能得《老子》要旨,實屬憾事,故本文從「體道」的角度,還原「清靜」之旨,希望藉以顯示這部經文在「體道修心」、「回歸本源」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不揣孤陋,大膽嘗試,懇祈就教方家!期盼正本溯源,以經解經,以經注經,還老君《清靜經》一個本來面目! 二、《清靜經》的年代背景及現有註釋成果. 《 常清靜經》, 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又名《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說常清靜經》,簡稱《 清靜經》《或 常清靜經》。 為 道教重要經典之一,篇幅雖短(僅393字),內容卻很豐富。

  3. 見研究清靜經的人們多因註義未明深感困難。 俺 為方便明暸起見,所以借機註釋白話解說,以作研究者的參考。

  4. 本文旨在探究《清靜經》如何透過乩詩的輔助而被民間百姓理解並所實踐。在研究步驟上,扣除前言及結語外,分成《清靜經》之本體論、人性論、工夫論、境界論四節,將經文與乩詩互通之。當中論述此經承襲了道家「道」生「物」,「無」生「有」的本體論;主張由「遣欲」、「澄心」自然「神清」述說人性論;在「觀心」、「觀形」、「觀物」遣三空的工夫後,「真常之性」自現,並強調悟空後勿執空,用真常之性應事應物,方得清靜之道。最後說明境界論上,「得道」及「失道」的路徑, . 求、煩惱,最後憂苦身心,流浪生死的因果關聯。故非「真」即「妄」,要藉由常觀照,才能隨時�.

  5. 2019年10月31日 ·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一卷;成書前皆為口口相傳,不記文字,直至東漢年間,葛玄(164-244)筆錄而成書;道教經典之一。 以下@澤光書院 為你收集了清靜經全文及逐句譯文,希望給你帶來一些借鑑的作用。

  6. 其他人也問了

  7. 【解釋】: 大道是大能源,含著清濁動靜,以無形清氣,帶動有形地在運轉,細心推究,清輕天是重濁之地起源,重濁地包含於運行不息清氣之中,人如果能夠至誠無息常清常靜,自然天地間陰陽消長,生機、滅亡都可以歸納在我們本性之中

  8. 基本介紹. 書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又名:清靜經. 作者:不詳. 譯者:杜光庭、王道淵、侯善淵、王元暉、白蟾、無名氏、李道純以及默然子等多種注本. 字數:全文580字左右. 經書地位,正文,經文註解,道德清靜烈火不侵,海浪得息 全憑清靜,《 清靜經》成書考, 《清靜經》五百八十字左右。 篇幅雖短,卻是 道士 們日常誦習的重要功課之一。 編入《早壇功課經》之中。 全真道士領受初真戒時,也必須誦習此經。 因此,《清靜經》在後來的道教中,被視為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經典。 由於一般人思維的局限性,所說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並無法深入剖析道的全貌,故無法反映道的本質。 正因為”道”本身是難以言說,所以在《清靜經》里寫道:「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