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頤和園》裡,描述兩名青年跨越十多年的激情,背景穿插著六四等社會事件,這樣從戀愛瞥見政治巨靈的電影,至今中國觀眾無緣得見。 今年2月,中國第5代導演張藝謀以文革時期為背景,描述勞改營囚犯溜出農場看電影,與一名孤兒結下不解之緣的《一秒鐘》,也因為中國官方宣稱的技術審查,被迫在柏林影展撤展。 公權力的荒謬令張贊波感到憤怒,但人民的攻擊卻令他感到悲傷。 當他8月7號在Facebook直言批評中國抵制金馬獎時,網路一片怒罵,要他「換個國籍」、把他扣上台獨分子的帽子,甚至有網友留言:「你在台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想要博眼球、搞個性,那我只能問候你全家。

  2. 2016年10月12日 · 9月20日高等法院傳喚多次到看守所對龔重安進行心理輔導的兩位證人出庭,提及被告從國小開始便懷疑同學的母親要害他,出社會後更覺得所有人都在監控他,累積到臨界點,只能以自殺或殺人解決,沒有自殺成功,便選擇殺人。 雖然覺得被害者很無辜、倒霉,但被害者之所以被害,因屬於「社會」的一份子,所以對他下手合理,沒有想要道歉,和王景玉案一樣,是必然發生的。 他對判刑沒有任何意見,死刑或無期徒刑都能接受。 「我問龔重安進來感覺怎麼樣? 他說現在平靜多了,吃好睡好,比在外面還要有安全感。

    • 什麼也沒有的地方,還有電視長片
    • 城郊邊陲與大師名作「偶遇」
    • 從跨校地下串聯到台映試片室
    • 以電影同好為中心,輻散出片商、雜誌、叢書資源
    • 尾聲:銜接八○年代金馬國際影展

    七○年代的開頭銜接著六○年代的尾巴,那是全球抗爭「共時性」的1968年,美國反戰思潮、黑人人權運動、法國五月學運、日本安保條約抗爭⋯⋯,當時仍處於戒嚴體制下的台灣,對外來資訊嚴加管制,嚴密的篩子阻擋不住軟性的流行文化滲入:嬉皮文化與美軍電台播放的搖滾樂、喇叭牛仔褲與矮子樂恨天高。七○年代一開始,就連這些「毒素」都要剪除,1971年警察開始取締「穿著過分暴露短褲者、蓄長髮男子、褲腳過大妨害善良風俗者」。「褲腳過大」自然指的是喇叭褲,管束從五、六○年代抓捕各式讀書會成員的禁錮腦袋,來到七○年代儀表服裝的限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但可允許國家機器化身為一把利剪,1971年,在台北遭取締的長髮男子就超過兩萬人。 七○年代街上天天上演取締事件,看見頭髮稍長的男子,警察可隨意抓捕回去手起刀落,拍攝剪...

    七○年代從1971年退出聯合國到1978年台美斷交,外交上一連串的困境,使得夾帶民族主義的李小龍功夫片大受歡迎。在經濟上七○年代台灣產業從農轉工,十大建設的石化工業啟動,加工出口區林立,二林二秦的瓊瑤電影成為大量工廠女工的雲端依託,武打與愛情片成了國片裡的兩種典型。如果還想看一些別的什麼,可以去耕莘文教院翻一翻報章雜誌,翻到剛剛過去的六○年代邱剛健、莊靈、黃華成等人編輯的《劇場》雜誌:高達《斷了氣》、雷奈《廣島之戀》、《去年在馬倫巴》、費里尼《生活的甜蜜》、安東尼奧尼《夜》、黑澤明《羅生門》的分場或分鏡劇本。這些遙如外太空星燦的名字與作品,只聞樓梯響,什麼時候才能親眼見識呢?儘管已經把《劇場》上的《斷了氣》、《去年在馬倫巴》劇本讀得滾瓜爛熟,但再怎麼膜拜這也不過是「紙上電影」。 當時外片在台...

    李大師在淡江文理學院就讀期間,除了平日看遍鎮上3家電影院(平均一個禮拜可看9部片),週末回老家等著看電視長片,還認識了同系的電影同好齊隆壬,以及建築系的吳永毅、林洲民,西班牙文系的朱全斌、王家倫等人,眾人商議要籌組電影社,卻遭學校阻止,校方的說法是:「學校每星期六在學生活動中心放映一部影片,還要搞什麼電影社團?」成立電影欣賞社團純屬與「政治」無關的文青愛好,也頻遭大人們阻攔,無獨有偶,學者李道明回憶:「1971年秋,我進入台大就讀,很快就認識一批電影發燒友,籌設電影社。但學校課外活動組以同性質社團不得重複設立為理由,批駁成立電影社,使我們只能借在視聽社的名義下成立電影組辦活動。」 六○年代末的白色恐怖知名案件「統中會案」,警備總部將組織自覺會、引領全國風潮的學生領袖許席圖捉拿逼供後,導致許席...

    黃承晃的萬能還不止於此,與台映試片室的時間重疊,一九七○年代中期還有另一個電影同好聚會,同樣是以黃承晃為中心。當時蘭陵劇坊的金士傑、黃承晃、劉靜敏、蔡宏榮以及杜可風等人,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巷內公寓包下一層樓合租。李大師在〈文學青年,戲劇少女〉寫到:「黃承晃神通廣大從離台的美軍(!?)那兒弄到經典名片的錄影帶辦電影欣賞活動(從卓別林、基頓、愛森斯坦、普多夫金到雷奈的《廣島之戀》、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與楊秋的《紅聖歌》),那兒也就成了籍籍無名,但野心勃勃的這些電影、藝文青年的聚會所。」 台映試片室和蘭陵劇坊的成員多有重疊,蘭陵劇坊成員合租的空間,也經常讓1970年代重要的電影雜誌──《影響》的卓明、黃建業、林銳借用此場地編寫校對雜誌。蘭陵合租空間不大,觀影人一次大...

    台映試片室的全盛時期在七○年代中期,到了七○年代的尾聲,1978年新聞局成立電影圖書館(1989年改名為電影資料館),對台映試片室有影響嗎?李大師說:「沒有影響,電影圖書館成立後,我們還是去台映看電影。因為電影圖書館剛成立,政府呼籲發行商捐贈,所捐的那些片子都是當初經過新聞局電檢制度,修剪得亂七八糟,慘不忍睹,我們才不要去那裡看。」 台映試片室的片子就不修剪嗎?其實也未必,只是修剪程度多寡的差別。李大師提到,當年由自己推薦在台映試片室放映朱爾斯.達辛(Jules Dassin)的《母子淚》(Promise at Dawn,1970),多年後李大師在朋友幫忙之下,上網下載完整版的《母子淚》,才發現當年看的版本,片頭一大段以蘇聯為背景的內容完全被剪掉,冷戰對峙的年代下,台灣身處美國這一方陣營,電...

  3. 2022年2月16日 · 蘭陵劇坊本身就是個作品,一群生活在1980年代台灣的年輕人,企圖在西方的戲劇形式與中國的表演藝術衝擊下,找尋一條自己的道路。 蘭陵劇坊培育眾多戲劇人才,例如金士傑、劉若瑀、李國修、李立群、顧寶明、馬汀尼、卓明、杜可風、楊麗音、自強、游安順、李永豐等人,忽忽40年過去,這群人已過了人生折返點,有些繼續著演員的身分、有人去教表演、有人去拍電影、有人做出版、有人畫畫──大家在人生的舞台上,各自精彩、各自有趣。 雖然早在1991年蘭陵劇坊形式上就已經解散了,但是每10年大家都會相聚重演舊作。 2018年5月,為了即將到來的40歲生日,召集14位老團員以每個人的生命經驗為基底,演出曾於1983年首演的《演員實驗教室》。 透過導演金士傑的提問:「和戲劇的初戀故事? /為什麼你是現在的你? 你喜歡嗎?

  4. 一名與會的立法委員表示,同性婚姻不單只是總統蔡英文的重要政見,更是彰顯人權價值,也是民進黨極為重要的法案,他也坦言,和一些委員同事私下評估,「如果翻船的話,對於民進黨的傷害很大。 今天的表決大戰,除了原本的行政院版、賴士葆版與林岱樺版等 3個版本 外,各黨團也都對現行版本提出部分修正動議。 其中,民進黨團針對行政院版提出再修正動議:行政院版草案的第2條,明確指出此法為「同性婚姻」而訂,被視為選區立委的壓力來源,因此在修正動議中,刪除了「同性婚姻」4個字;草案第4條,原本記載「由雙方當事人向戶政機關為登記」,修正動議則改為「由雙方當事人向戶政機關為結婚登記」,此舉則被視為迴避反彈卻又同時賦予同性伴侶擁有「婚姻」的事實。 這也使第4條被視為是本次的關鍵條文。

  5. 2022年9月7日 · 《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 是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闡述他的心血結晶「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簡稱ODC)的著作。 ODC不是台灣賴以單獨抗共的萬靈丹,甚至還不是可用來暫時讓我們忘卻無法應對之軍事威脅的百憂解,但它確是一個具體、務實的解決倡議,一個理性辯證台灣防衛戰略的起點。 【編按】什麼是「整體防衛構想(ODC)」? 李喜明所倡議的「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是以「拒止式嚇阻」(Deterrence by Denial)為理論基礎的防衛戰略,目的是使敵人在有意妄啟戰端之前,意識到無法達成政治目標而不得不捨棄興師的念頭。

  6. 我們知道,核能科技系統本身的複雜性與韌性不足,造成核能本質上的不安全,是當年 美國三哩島事件 以來許多社會研究的常識,如社會學家查爾斯.培羅(Charles Perrow)「常態意外(Normal accident)」的研究。 核廢料的問題,沒有恰當的科技可以落實處理,一直沒有實際上的突破,也幾乎成為常識。 目前高濃度核廢料大都以直接存放在核電廠下來處理,遙遙等待最後永久的儲存場地。 而在核電廠下儲存使用過的高耗能燃料(high burnup fuel),無論是包裹、裝箱、場地等,都非常危險,而核四規劃所使用的燃料棒,也正是這種。 長期以來,國內外對此問題都有報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