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韓國職棒假球事件 是發生於 2012年 的一起 韓國職棒 放水 事件,同時也是韓國四大職業賽事(棒、足、籃、排)集體簽賭放水事件的一部分;但在職業棒球放水的部份,與足球、排球逮捕數十人的嚴重情況相比,最終僅僅只逮捕兩名球員並對其永久禁賽。. 而 ...

  2. 其母企業為經營化工、能源與建築事業的韓華集團,過去台灣媒體因企業舊名「韓國火藥」(於1992年更為現名)與其下的「韓華化學」而將隊名譯為「火」或「化」鷹隊,但隨職資訊較為流通,已逐漸普遍使用正式名稱。

    • 1986年
    • 韓華生命老鷹球場 、 清州棒球場
    • 大田廣域市
    • 微笑鷹隊( 1986年 ~ 1993年 )→ 韓華鷹隊 ( 1994年 ~)
    • 賽事簡介
    • 現行賽制
    • 歷年賽況

    韓職自1982年創立到1988年,賽季制度採上下半季制,在初期韓國大賽僅取上下半季冠軍對戰。而因1985年三星獅隊同時拿下上下半季冠軍以及1986年有第七隊微笑鷹隊的加入後,而開始導入季後賽制度。 由於2015年韓國職棒增為10隊,為提升賽事精彩度;KBO官方宣佈自2015年球季起改變季後賽賽制,將原先的兩輪季後挑戰賽賽制擴充為三輪。例行賽第二、三名直接晉級挑戰賽。新賽制先由年度戰績第四和第五名的球隊進行外卡賽,勝隊晉級至第二輪與年度第三名對戰;第二輪勝隊再與年度第二名爭奪總冠軍賽的資格。

    外卡系列賽:2015年新設,由年度戰績第四名與第五名的球隊進行兩戰兩勝制的外卡賽事,但第四名球隊享有未賽先得一勝與全程主場的優勢,僅需獲勝一場即可晉級;反之第五名球隊需連勝兩場才可晉級。
    挑戰賽第二輪:過去稱為季後賽首輪,由年度戰績第三名與外卡系列賽勝隊進行五戰三勝制的賽事,第三名球隊於第1、2、5場為主場球隊。
    挑戰賽第三輪:過去稱為季後賽第二輪,由年度戰績第二名與挑戰賽第二輪勝隊進行五戰三勝制的賽事,第二名球隊於第1、2、5場為主場球隊。
    於挑戰賽第三輪獲勝的球隊取得進入韓國職棒總冠軍賽的資格。

    [編輯] 草創時期(1982年~1985年)

    1. 1.1. 該時期並無季後挑戰賽賽制,詳見韓國大賽。

    [編輯] 首次導入季後賽(1986年~1988年)

    1. 1.1. 上下半季取得半季前二之隊伍可獲季後賽資格,對戰方式有以下其三: 1.1. 1.四個名額皆為不同隊伍,進行上下半季一二名交叉四強賽,勝者晉級韓國大賽。 1.2. 2.四個名額僅有三隊獲得,同時取得兩個名額之隊伍保送韓國大賽,另兩隊進行季後挑戰賽。 1.3. 3.四個名額僅有兩隊獲得,無須進行季後賽直接進行韓國大賽。 1.4. ※該時期三年間並未出現上述1、3條件之情況。 1. 1.1. 備註:W代表勝場,L代表敗場

    [編輯] 規則修正(1989年~1998年)

    1. 1.1. 聯盟取消上下半季賽季制度,季後賽資格由第四名挑戰第三名,勝者挑戰第二名,再勝者與賽季第一進行韓國大賽。 1. 1.1. 備註:W代表勝場,L代表敗場,S代表和局。 1.2. 備註:1993年後微調規則,大體與原本相同,僅導入賽季第四名若與第三名勝差超過3.5場以上則失去挑戰資格、 直接從賽季第三名挑戰第二名的新規則。但該規則僅於1995年實施過。 1.3. 備註:承上,1995年因為沒有首輪賽事,故於第二輪為七戰四勝制

  3. 獎項自聯盟成立第二年的 1983年 起開始頒發,但 2015年 起該獎項為配合韓國棒球委員會的年度獎項整合作業,而將正式名稱改為「 KBO新人王(KBO 신인상) 」。 [ 編輯] 票選資格. 限定於選手加入球團後的五年內,且生涯於 一軍 出賽投手未登板超過30局、野手未超過60打席。 (提名競爭當年不算) 於加入職前曾有國外職棒聯盟資歷者則不屬於新人,自無角逐新人王的資格. [ 編輯] 韓國職棒年度新人王. 投手 成績為( 防禦率 , 勝 - 敗 ,獲獎該年以擔任 救援投手 與 中繼投手 為主者,則於後附加 救援成功 與 中繼成功 次數) 野手 成績為( 打擊率 , 安打 , 全壘打 ) 本頁面品質指標. 完整度:中. 2個分類 : 完整度-中. 棒球記錄.

  4. S. 代表和局。 韓國的總冠軍賽因擁有和局制,所以並未限定總賽事數。 1985年 因 三星獅隊 獲得上、下半季季冠軍,依照當時聯盟規章規定,為當然的年度總冠軍,故無總冠軍賽。 過去曾規定參賽球隊中無屬地於首爾的球隊,則第五場開始移至首爾 蠶室球場 舉行。 不過此規定已於2015年廢除。 統計至 2022年 為止。 相關頁面. 台灣大聯盟總冠軍賽 、 中華職棒二軍總冠軍賽. 本頁面品質指標. 完整度:中. 2個分類 : 完整度-中. 國際賽事.

  5. 本館粉絲專頁. 韓國棒球委員會. 最近作者: Zzz000 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22:14 ;歷來作者: Ray Allen 和 銷牽筆基 和 其他... 導覽 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 主分類 > 棒球 > 組織 > 國外組織 | 前往 本頁相片集. [ 編輯] 簡介. 韓國棒球委員會 ,正式文全名為「한국 야구 위원회」,漢字為「韓國野球委員會」,英文簡稱是KBO(Korea Baseball Organization;中文名稱也有些人另譯為朝鮮棒球委員會),為韓國的職業棒球組織,成立於 1981年 12月11日,大棒球協會則為其下屬單位。

  6. 台灣棒球名人錄 - 台灣棒球維基館. 最近作者: Hsueh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17:58 ;歷來作者: Jiashyan Yao 和 Good boy 和 其他... 導覽 搜尋. 本頁面條列在台灣 棒球 運動發展過程中的許多重要人士,惟此名單並非經過任何甄選程序或滿足任何甄選條件所產生,完全是出自社群成員自由心證所加入。 目次. [ 隱藏 ] 1 日治時期棒壇名人 (1945年之前) 1.1 棒運推手. 1.2 知名球員. 2 戰後初期棒壇名人(1945年~1960年代) 3 三級棒運時期棒壇名人(1960年代~1980年代) 3.1 棒運推手. 3.2 知名球員. 4 成棒時期棒壇名人(1980年代~1990年代) 4.1 棒運推手. 4.2 旅日名將. 4.3 旅名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