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實行飯水分離飲食法的人是錯過了飯湯的美好。 文字 .. 攝影/蘇凌. 晚上8點,屏東春日鄉的餐館裡,有一桌特別熱鬧,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菜單上哪道菜還沒吃過──結論是都吃過了。 看樣子是熟客,老闆介紹:「這家人在市場賣豬肉,店裡有些肉也和他們家訂哦。 隔天早上6點半,枋寮鄉北勢寮市場裡的豬肉攤已經開張,分切完成的豬肉塊紅紅白白的鋪滿攤頭,幾乎就是昨晚餐桌上成員的老中青一家人,也在攤位內分頭做事,捲髮大姐說,他們凌晨2點多到屠宰場取豬肉,5點多就來到這裡,「所以昨天那頓晚餐,根本是你們今天的早餐? 」「對耶! 這家族肉攤,幾乎包辦了大部分客人到北勢寮市場的豬肉需求,憑人手夠足、碎肉機夠多臺、肉品部位提供豐富,也憑那總是多出來一點的服務。 大姐問我們買一斤絞肉打算怎麼煮? 「瓜仔肉。

  2. 煮米步驟大公開. 鄉間小路. 20171020. 文/吳秋瓊 攝影/陳家偉. 自己做飯吃,其實很容易,利用昆布高湯、幾樣配料和一個電子鍋,就能輕鬆做出美味。. 而想要煮出好吃的飯則需要掌握幾個訣竅如選擇好吃的米煮飯前也得將米浸泡2030分鐘等讓我們 ...

    • 臺灣的旱稻與水稻
    • 臺灣稻種多樣性
    • 臺灣人煮飯的方法
    • 臺灣好米新形象

    稻的分類,依生長所需水分可分成水稻、旱稻(又稱陸稻)。水稻一年收成次數與氣候有關,在溫帶收成一次,在亞熱帶、熱帶可收成二至三次。旱稻抗旱性強,可種在缺水灌溉的陸地或山地,一般一年只能收成一次。 臺灣原住民早年的主食,即至今很多山地部落還有種植的「小米」,其實並不是稻,而是粟,但臺灣自古就有旱稻。 根據考古研究,屏東恆春「墾丁遺址」發現稻殼印紋陶片,臺南新市「南科遺址」也挖到稻米化石,證明至少在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4,000至5,000年前)臺灣史前原住民種植旱稻。目前,臺灣有少數原住民部落仍存有旱稻。 臺灣的水稻,一般認為是福建人在17世紀前後從原鄉引進,但不排除原住民可能更早從同屬「南島文化圈」的東南亞引進。在《熱蘭遮城日記》第二冊中,即有臺北松山里族「稻園」(荷蘭文rijsvelden,...

    稻的分類,如果以稻穀所含澱粉成分的黏性來區分,則可分成三大類: 1. 秈稻: 種植於亞熱帶、熱帶地區,黏性低,米粒細長,口感硬而鬆散。 1. 粳稻: 種植於溫帶、寒帶地區,黏性較高,米粒圓短,口感軟硬適中。 1. 糯稻: 在秈稻、粳稻中都有糯稻變種,黏性最高,依米粒可分細長的秈糯、圓短的粳糯,口感軟而濕黏。 臺灣在清代還只有秈稻和糯稻,與中國南部、東南亞、南亞一樣,但在日本時代因緣際會又引進了粳稻。 日本向來種植溫帶粳稻,一年一穫。當時日本人看上臺灣氣候適合種植水稻,有助解決日本糧食不足,但日本人長期食用日本較軟的粳米,吃不慣臺灣較硬的秈米。因此,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就找來日本稻作育種專家磯永吉,引進日本粳稻在臺灣試種、改良, 經過幾年努力,終於培育了新品種,一年可收成二至三次。 1926年...

    1950年代,日本發明了家庭用的「電氣炊飯器」,即在臺灣所稱的「電鍋」,改變了人類以火炊煮米飯的歷史。 1955年,東京芝浦電氣(今東芝)推出機械控制式的電鍋,內鍋裝米、外鍋加水, 電鍋持續加熱,直到外鍋的水蒸發後才停止,此時內鍋的米也煮成飯了。這種電鍋大受歡迎,很快打入日本家庭。 1960年,臺灣大同公司與日本東芝技術合作,在臺灣推出「大同電鍋」, 贏得廣大口碑。後來,在日本推出新式不必加水的「電子鍋」之後,「大同電鍋」依然長銷至今。 臺灣在電鍋普及之前,家家戶戶都要「燃火煮飯」(臺語音hiânn-hué tsú-pn̄g)。在沒有瓦斯之前,燃料是木柴或煤炭。在19世紀中葉歐洲「火柴」(英語match,臺語番仔火)還未普及以前,生火的工具是「火石」和「火刀」。 以火刀敲擊火石,就會產生火花...

    臺灣雖然盛產稻米,米飯是主要糧食,但並不是每人每餐都能吃白米飯,白米飯是窮苦人家的奢侈品。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臺灣因被日本捲入戰爭而開始缺糧。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隨後因國共內戰把臺灣稻米大量運往中國大陸,造成臺灣嚴重缺糧。 早年臺灣人在缺米時,煮飯會加入比米多的「番薯簽」(把番薯刨成條狀),稱之「番薯簽飯」,或者煮成「番薯糜」(地瓜稀飯)。今天,則成為懷舊的古早味。 臺灣以米食為主的傳統,雖然歷經日本時代引進西方文明、帶來西式麵食,但並未受到影響。戰後,隨國民黨政府遷來臺灣的大量外省族群,其中有很多麵食人口,加上當時國際米價比麵粉貴,政府為了外銷米賺外匯而推行「麵粉代米」政策,造成米食消費減少,臺灣逐漸變成「米麵共食」。 另一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臺灣因稻作的成本愈來愈高,在國際上逐漸失...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淡菜是馬祖地區最主要的經濟貝類,最大體型可達 14 公分,重量可達 200 克,不過一般市面上見到的淡菜尺寸以 5 到 7 公分的為主,水產業者口中 S 級每斤要價 300 元以上的淡菜,殼長則約 9 公分。. 馬祖淡菜最肥美的季節是夏天,主要在南竿、北竿養殖,東莒 ...

  5. 先別說蓬萊米到底好不好吃你知道煮飯前要先搗米嗎瞧一眼日本時代臺灣人家的餐桌與其說他們在吃飯」,不如說是喝粥」,喝混合蕃薯籤煮成的粥這稀飯不但水超多連米也是半白

  6. 標籤. 異鄉人的療癒餐桌. 鄉間小路4804. 雜菜湯. twitter. 2017年的冬天,我隻身一人來到倫敦讀書。. 在這之前我對未來人生方向迷惘了一陣,學術研究沒進展,家人生病,與當時男友隔著七個小時的時差。. 我白天在餐廳廚房打工,晚上回研究室讀書,身心俱疲但 ...

  7. 清明節前後,海象漸漸平穩,是採集貝類的時機。看好潮汐,媽媽會去離家最近的潮間帶挖大蛤、撿拾螺貝,為自家飯桌加菜。我小時候放學會跟著她去海邊,一邊抱持著玩的心態,一邊像尋寶似的看著岩石縫、泥沙上是否有可食用的貝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