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3月7日 · 除此之外,天后廟自2021起也有一個特別的習俗,那就是「天后聖母龍舟奉金箔祈願」,只要到廟內櫃位「請金箔」(港幣18元,約新台幣73元),並將金箔放於雙手掌心合十,將自己的祈願告知天后娘娘,誠心許願,接著小心打開金箔包裝,輕輕貼在龍舟 ...

  3. 香港 是 中國 東南沿海地區天后崇拜較早傳入的地區之一, 西貢 佛堂門天后古廟 (俗稱「大廟」)始建於 南宋 時期。 在 台灣 及 福建 地區,人們稱天后為「 媽祖 」,在香港的地方稱之為「亞媽」、「娘媽」、「媽娘」或「天后媽」等。 現時香港的天后廟遍佈 香港島 、 九龍 、 新界 和 離島 ,大部分是 清 初復界以後才修建的。 天后亦是 閩民系 的信仰,香港以及中國沿海的 天后廟 大多是 閩民系 在歷代因 航海 和貿易保平安建立的。 香港的天后廟規模不大,部分更在傳統的 廟宇 宗教 建築 加入現代建築方法及模式,廟與廟之間沒有從屬關係,其中以大廟和元朗天后廟 神誕 活動的規模最大。 而不少歸 華人廟宇委員會 管理。

    序號
    外觀
    名稱
    始建年份
    1747年 〈鐘〉
    天后古廟
    灣仔區 天后
    1872年 〈匾額〉 *
    天后古廟
    東區 筲箕灣
    1967年
    天后古廟
    東區 柴灣
    石排灣天后廟 ...
    1726年 〈鐘〉 [4]
    天后古廟
    南區 香港仔
  4. 香港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天后崇拜較早傳入的地區之一,西 佛堂門天后古廟(俗稱「大廟」)始建於南宋時期。 在 台灣 及 福建 地區,人們稱天后為「 媽祖 」,在香港的地方稱之為「亞媽」、「娘媽」、「媽娘」或「天后媽」等。

    序號
    外觀
    名稱
    始建年份
    1747年 〈鐘〉
    天后古廟
    灣仔區 天后
    1872年 〈匾額〉 *
    天后古廟
    東區 筲箕灣
    1967年
    天后古廟
    東區 柴灣
    石排灣天后廟 ...
    1726年 〈鐘〉 [4]
    天后古廟
    南區 香港仔
    • 簡介
    • 歷史
    • 交通
    • 區議會議席分佈

    天后是一個因港鐵天后站而約定俗成的非正式地名,並不會出現在官方地圖上,情況與佐敦、太子相近,較接近的官方地名是銅鑼灣和大坑。天后的範圍在十八區行政上隸屬灣仔區,但2016年前則屬東區。1985年5月31日,香港地鐵港島綫通車,並於維多利亞公園東部設一車站,根據附近的銅鑼灣天后廟而命名為天后站。此後很多香港人以「天后」稱呼近銅鑼灣近天后地鐵站的一帶,但每個香港市民對天后的定義都不同,多數人口中的天后是指銅鑼灣的天后站一帶地方,個別人士把極少量的北角及大坑稱為天后。天后一詞不會出現於地址上,正式地址是銅鑼灣,相似的地區是灣仔的修頓,用來形容灣仔修頓球場一帶。而公營機構如巴士站,超市等則用上「銅鑼灣」或「銅鑼灣(天后)」來稱呼天后站附近一帶。雖然盡是銅鑼灣命名的建築,香港部份中小學生會誤以為此區是...

    天后廟歷史

    天后屬銅鑼灣的一部份,是銅鑼灣的東岸。因為銅鑼灣東部是過去才是銅鑼灣的中心,多數以銅鑼灣命名的建築都留在東部,如銅鑼灣街市、銅鑼灣消防局和銅鑼灣社區中心以及已拆卸的銅鑼灣警署及銅鑼灣裁判司署。直到1985年地鐵天后站落成,不少年輕市民以天后稱為該處。而「銅鑼灣消防局」和大坑的「銅鑼灣道」的英文名字為 Tung Lo Wan Fire Station 和 Tung Lo Wan Road,不是用 Causeway Bay。到後來銅鑼灣更「西移」至現在怡和街和崇光百貨人流暢旺的地方。 香港地鐵是根據該區附近的天后古廟而命名天后站,如同廟旁街道命名為天后廟道,該座天后廟建於1747年。天后又稱媽祖,為中國閩南沿海地區人民普遍信仰的海神。相傳當時,該區住了一個來自廣東淡水客家的戴氏家族,以捕魚和割草為生。戴氏族人在岸邊拾得一個紅香爐,認為是天后的信物,便將其撈起立祠供奉。後來上香的漁民不斷增多,所以於拾得香爐之處興建一座天后廟,一直保存至今。因為這個紅香爐,天后古時亦稱為紅香爐,記載於清初陳倫烱《s:海國聞見錄/天下沿海形勢錄》。

    銅鑼灣東部的發展

    近年銅鑼灣東部因為較西部寧靜,而建有一系列社區設施,往返銅鑼灣西面只需步行10分鐘,發展商建了不少酒店,都是以銅鑼灣命名,如香港銅鑼灣海景酒店,銅鑼灣皇悅酒店,銅鑼灣維景酒店等.此區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由於建住宅的地理位置優越,早在20年前已經過度開發了,拆卸樓宇有了高度限制,而成本過高,近20年建成的高樓大廈只有海景軒,其餘都是酒店。

    主要交通幹道

    1. 高士威道 2. 中環灣仔繞道 3. 銅鑼灣道 4. 東區走廊 5. 英皇道 6. 天后廟道 7. 興發街

    由於炮台山及天后十分接近,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興發街、銅鑼灣道以東至長康街以西為範圍。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而維園選區及天后選區自2016年起劃入灣仔區。

  5. 天后是其中一個最多港人供奉的神祇形成天后文化。香港的天后廟遍佈香港島、九龍、新界和離島,雖未有正式統計資料,但香港天后廟的總數估算超過百座,當中不少已有上百年歷史。

  6. 銅鑼灣天后廟位於天后廟道,主祀天后天后又稱「媽祖」,相傳本名林默娘,宋代(960年 - 1279年)福建人士。 據說天后天賦異能,拯救過許多遇到海難的人,故舉凡以海為生者,皆供奉天后,以天后為其守護神。

  7. 銅鑼灣天后廟. 銅鑼灣天后廟屬於法定古蹟,雖然經過幾次重修,依舊保留了古貌。. 屋脊裝飾華麗,壁畫精緻細膩,廟內更有一些由清代保存到現在的歷史文物,包括於1747年鑄造的一口古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