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5日 · 下痢性貝毒為一類脂溶性毒素主要毒素類型是軟海綿酸 (okadaic acid),屬於長鏈聚醚毒素。 發生原因. 下痢性貝毒中毒通常與食用二枚貝有關而二枚貝主要因濾食有毒渦鞭毛藻而將毒素蓄積在體內進而轉化成貝毒並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 易蓄積貝毒的二枚貝有貽貝及扇貝等。 資料來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有毒海洋生物網頁。 潛伏期. 通常於食用後30分鐘至2~3小時會出現中毒症狀。 中毒症狀. 下痢性貝毒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狀,與河豚毒和麻痺性貝毒的症狀不同,是引發腸胃炎型中毒症狀,最主要的是下痢(腹瀉呈水樣便)、腹痛、噁心及嘔吐等。 症狀可能會持續2~3天,會自行痊癒沒有後遺症,目前無致死案例。 治療方法. 適時、適切的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給予支持性治療。 如何預防. 1.

    • 定義新的台灣本土物種
    • 蛤?台灣有或沒有哪些文蛤?
    • 台灣貝殼考古學
    • 延伸閱讀
    • 參考資料

    文蛤住在海岸附近,南亞、東南亞、東亞、東北亞到日本的沿岸,都能見到文蛤生存,物種不少,研究不多,分類有許多討論空間。 這項研究主要關注 3 個物種,包括住在日本、韓國的「麗文蛤(Meretrix lusoria)」,東亞偏北的「中華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以及全新定義,東亞南部與台灣的「台灣文蛤(Meretrix taiwanica)」。 台灣文蛤不只住在台灣,東亞沿岸也有,所以不算台灣特有種,不過可謂台灣的本土物種。 遺傳上看,中國南北的文蛤各自成群,有所差異,為什麼以前沒有中國學者區分新物種?不清楚,或許是覺得同屬一個中國沒必要獨立,將其視為同一物種內的明顯差異。依照新研究,中國南部的文蛤將改名為台灣文蛤。 這項研究使用外殼型態與 DNA 分辨不同文蛤。遺傳學...

    外觀方面,台灣文蛤的顏色與花紋變化多端,可是皆為同一物種。一般人不見得要像研究人員去野外廣泛採集才能體驗這件事,去點一盤或買一袋,應該也相當直觀。 神奇的是,其實 2020 年就有另一組學者,在另一篇論文中也將台灣文蛤定為新物種,建議命名為 Meretrix formosa(福爾摩沙文蛤)。不過這項研究沒有引起什麼關注,甚至被 2023 年的論文直接忽視。 另外還有一個物種「Cytheraea formosa」,在公元 1851 年由英國學者 G.B. Sowerby II 命名。但是此一學名已經遭到取消,過往歸類為該物種的樣本學名應該皆為 Meretrix lusoria,也就是麗文蛤。 台灣西部有一款很稀有的「虎斑文蛤(Meretris tigris)」。2019 年有一篇碩士論文《台灣...

    現今台灣本土的文蛤是台灣文蛤,但是古時候就存在台灣嗎? 台灣各地常常能見到遺棄大量貝殼形成的貝塚,考古遺址也出土不少貝殼,可見貝類是古代常見的資源,不過確認的文蛤並不多。另外更要注意,以前沒有台灣文蛤一說,時常將台灣的文蛤視為麗文蛤。 目前最清晰的紀錄來自新北市海邊的十三行遺址,根據水產試驗所的學者蕭聖代、莊世昌鑑定,這兒出土的文蛤應該是台灣文蛤。另外台北市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台中市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蒐藏的標本,僅管以前有不同分類,其實也都是台灣文蛤。 台灣北部,淡水河流域的十三行遺址是住海邊的人群遺跡,文蛤年代至少數百年。不過以常理推論,台灣文蛤應該更早以前就住在台灣,只是存在感不如很多種貝類。 除了文蛤以外,十三行遺址也出土過許多種貝殼,見證古代豐富的貝類生態,例如大蜆、紅樹蜆、牡蠣、黑...

    Hsiao, S. T., & Chuang, S. C. (2023). Meretrix taiwanica (Bivalvia: Veneridae), a previously misidentified new species in Taiwan.Molluscan Research, 43(1), 12-21.
    Gwo, J. C., & Hsu, T. H. (2020). Ultrastructure of sperm and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in Meretrix sp.(Bivalvia: Veneridae) from Taiwan. Tissue and Cell, 67, 101454.
  2. 業者估計損失40多萬新竹縣關西鎮玉山里一處養殖魚池疑似被人下毒昨天發現有5000多斤的烏鰡死亡黃姓業者說他交往單純沒有與人結仇粗估 ...

  3. 2018年3月3日 · 王功漁港管理組組長粘清課趕緊澄清因藻類快速成長海中缺氧造成泛池」,是氣候突然變熱常有的現象並不是下毒。 魚屍浮滿水面 釣客嚇壞. 林姓釣客說,早上近10點時,他如往常在王功大排橋下出海口釣魚,釣到一半,水面不斷冒出一尾尾油魚(環球海鰶)與豆仔魚等,整個水面快被魚屍鋪滿,第一次在這裡見到如此狀況,質疑是海口遠處被下毒,導致魚群大量死亡。 當地林姓漁民也說,趁當時海水漲潮在橋上捕魚,卻抓到一堆死魚,不過也發現,水面浮出鱸魚、變身苦(金錢魚)、黑格(黑棘鯛)等平時罕見的魚種,趕緊用魚網撈起,仔細看魚的眼珠清澈又不像中毒,對這個異狀感到相當納悶,也擔心魚屍聚集在海口容易發臭,希望相關單位來處理。 天熱藻類暴增 溶氧不足.

    • 魚池下毒1
    • 魚池下毒2
    • 魚池下毒3
    • 魚池下毒4
  4. 傳統魚池作水的主要目的用意為何,可大致分別如下: 一、穩定水質,達到養殖池之生態穩定平衡. 在室外大面積的魚池,若以海水為取水源,剛進滿新水後,其水色會有數次轉變,最常見之現象為先偏褐色系後,再逐漸轉變成綠色系,其原因為新進水中,因矽藻類數量常較佔優勢,加上其繁殖速度較快,但因其繁殖速度快,過度繁生容易因繁殖過盛導致大量死亡(倒藻),而後逐漸被生長較為穩定之綠藻類所取代。 在藻類繁殖過盛,產生大量死亡之過程中,會導致池中水質惡化與不穩定現象,進而影響養殖池中之生物,甚至造成死亡或泛池,此現象最常發生於室外魚苗繁殖業者,養殖池放養之魚苗,常因池中藻相不穩定或轉變,導致魚苗暴斃。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0年9月18日 · 郭男陳男辯稱用來改善魚池細菌多的問題趁深夜洗完魚池後就直接將廢水排入水溝流入濕地公園導致當地海洋生物一夜滅絕。 一審判芫吉負責人林父1年6月、罰金80萬元,林子無罪,金泰洋運輸負責人50萬元。 二審改判林父1年5月、緩刑4年並支付公庫50萬元,芫吉公司50萬元,金泰洋運輸負責人50萬元。...

  7. 2020年10月14日 · 基隆七堵的黃昏市場內有一個巨型烏木下方設有八卦陣造型的魚池裡頭養了30多隻的錦鯉魚是市場地標許多人買菜時都會駐足欣賞但週一晚上整群錦鯉魚翻肚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