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50年 日曆表. 大事記 [ 編輯] 1月 [ 編輯] 1月1日 —— 巴黎統籌委員會 成立。 1月5日 —— 國共內戰 結束後,美國調整對華政策, 杜魯門 宣布美國不會防衛台灣,但對台灣經濟援助 [1] [2] [3] [4] 。 1月21日 —— 周恩來 赴 莫斯科 參加簽訂中蘇友好條約談判 [5] :528 。 1月26日 —— 印度 為共和國, 尼赫魯 任第一任總理。 1月27日 ——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 頒布《全國稅收實施要則》、《工商業稅暫行條例》、《貨物稅暫行條例》,規定在全中國建立統一的 稅 收制度。 2月 [ 編輯] 2月8日 —— 信用卡 的組織前身,由美商麥克納馬拉(Frank McNamara)創立的 食客俱樂部 (Diners Club)。

  2.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46月6日 (星期四) 10:47。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 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 (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3. 1950年代臺灣 在 國共內戰 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及 中華民國政府 遷臺的背景下展開,為臺灣經濟初步復甦,政治充滿 白色恐怖 的年代,也是 臺灣海峽 兩岸軍事對峙最嚴峻的時期。 經濟上,因 美國 實行對中華民國援外法案(Foreign Assistance Act);對在臺中華民國政府提供經濟與軍事援助而讓台灣獲得從 國共內戰 後重建機會。 1951年之後,加上 美軍顧問團 來臺,軍事獲得防衛力量的臺灣,經濟更獲穩固。 獲此機會,臺灣中央與地方政府趁機配合推行 土地改革 ,穩定農業並扶植工業及中小企業。 歷年以來美國不斷加強對台灣軍事援助 [1] :193 。 美國對台灣之經濟援助,至1956年增至12,000萬美元 [1] :193 。

  4. 8月12日——臺灣戰後時期 地方自治之始的1950年-1951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展開。 8月16日 ——行政院第145次會議通過將臺灣省 行政區劃 改成「十六縣五省轄市」,並裁撤區署 [11] :95 。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1950年1950年 - Wikiwand

    1950年 - Wikiwand ... 1950年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1950年代1950年代 - Wikiwand

    1950年代被譽為現代文明的轉折點,是一個充滿了經濟繁榮、科技創新和社會變革的時代。 這個時期是二戰結束後的重建與復甦時期,許多國家努力重建戰後破壞的經濟與基礎設施,並且致力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 7月16號:1950年FIFA世界盃決賽循環賽喺巴西 里約熱內盧 馬拉簡拿運動場舉行,烏拉圭隊反勝主辦國巴西隊2:1攞走冠軍,是為馬拉簡拿之痛。 7月26號 至 7月27號 : 大擔島戰役 ( 中文 : 大擔島戰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