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现金殖利率 ( 英语 :Dividend yield)的定义是 每股股息 (现金股利)除以 每股股价 [1] [2] ,通常以 百分比 表示。 例:现金股利为1元,股价20元,则现金殖利率为5%;若来年配息仍为1元,股价已至25元,则现金殖利率降为4%。 若股票的现金殖利率大于 定期存款 的 利率 ,一般会称为“ 定存概念股 ” [3] 。 公式 [ 编辑] 殖利率 = (股息÷股价) × 100% 〖注〗. 股价: 已买入股票,可以取 买进时的股价 。 未买入股票,可以取 除息前一日的收盘价 (如:要计算过去每年的殖利率时)。 仅仅预估时,可以取 预估日期的收盘价 。 以 发放年度平均股价 ,计算 年均殖利率 。 相关条目 [ 编辑] 除息. 每股盈馀. 股价收益比. 资本成本.

  2. 臺灣正體. 工具. 現金殖利率 ( 英語 :Dividend yield)的定義是 每股股息 (現金股利)除以 每股股價 [1] [2] ,通常以 百分比 表示。 現金股利為1元股價20元則現金殖利率為5%若來年配息仍為1元股價已至25元則現金殖利率降為4%。 若股票的現金殖利率大於 定期存款 的 利率 ,一般會稱為「 定存概念股 」 [3] 。 公式 [ 編輯] 殖利率 = (股息÷股價) × 100% 〖註〗. 股價: 已買入股票,可以取 買進時的股價 。 未買入股票,可以取 除息前一日的收盤價 (如:要計算過去每年的殖利率時)。 僅僅預估時,可以取 預估日期的收盤價 。 以 發放年度平均股價 ,計算 年均殖利率 。 相關條目 [ 編輯] 除息. 每股盈餘. 股價收益比.

  3. 2024年2月22日 · 股息率 ( 英语 :Dividend yield)的定义是 每股股息 (现金股利)除以 每股股价 [1] [2] ,通常以 百分比 表示。. 例:现金股利为1元,股价20元,则股息率为5%;若来年配息仍为1元,股价已至25元,则股息率降为4%。. 若股票的股息率大于 定期存款 的 利率 ...

    • 假設
    • 等式的推導
    • 另一種推導方法
    • 股息增長率與權益成本的關係
    • 模型的缺陷
    • 參考文獻
    股息以固定百分比增加。
    固定的增長會無限維持。
    公司的權益成本(r)必須大於增長率(g),否則模型由於分母為負數而變得無意義。

    模型把無窮級數相加,從而得出股票現行價格,P。通俗來説,股息的增長率在本模型中可被假定為永久保持不變,從而股息是按同一比例逐年增加。 1. P = ∑ t = 1 ∞ D 0 × ( 1 + g ) t ( 1 + r ) t {\displaystyle P=\sum _{t=1}^{\infty }D_{0}\times {\frac {(1+g)^{t}}{(1+r)^{t}}}} 2. P = D 0 × 1 + g 1 + r × 1 + r r − g {\displaystyle P=D_{0}\times {\frac {1+g}{1+r}}\times {\frac {1+r}{r-g}}} 3. P = D 1 r − g {\displaystyle P={\frac ...

    投資者的投資期内總回報(Total Return)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投資者獲得的股息收入(Income),另一部分則是股價上升帶來的回報,即是資本的增殖(Capital Gain)。以文字表達算式如下: 1. Income + Capital Gain = Total Return {\displaystyle {\text{Income}}+{\text{Capital Gain}}={\text{Total Return}}} 等式上的三個部分同時除以現時股票價格,於是三部分轉爲: 1. Dividend Yield + Growth = Cost Of Equity {\displaystyle {\text{Dividend Yield}}+{\text{Growth}}={\t...

    正如假設所指出,r − g {\displaystyle r-g} 不應該是負數,換言之股息的增長率不能超越權益成本。但是,某些時候公司可能派發大額的特別股息(例如公司大規模出售資產、大股東操控管理層玩弄財技得到大筆現金等),股息增長率可能短期内大幅度上升,這時候股息貼現模型可修改為兩階段的股息增長模型,這樣在不違反模型的假設下,可使模型適應這些特殊情況評估股票價值。二階段模型的前半部分表示股息快速增長,后半部分是表示股息水平回復固定的增長率: 1. P = ∑ t = 1 N D 0 ( 1 + g 1 ) t ( 1 + r ) t + D n [ ( 1 + g 1 ) t ( 1 + g 2 ) ] ( r − g ) {\displaystyle P=\sum _{t=1}^{N}...

    如前所述,股息貼現模型产生于1938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約翰·伯爾·威廉姆斯最早提出。当时投资者买进股票的主要目的确实是获得股息,股票的股息率经常被用来和债券的孳息率做对比。但是,自从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税收上的考虑,上市公司逐渐减少了股息的发放,转而倾向于保留大部分收益用作再投资,以避免股东缴纳高昂的股息税。当公司需要把一部分资金分配给股东的时候,往往采取股票回购的方式,而非发放股息。这种情况是股息貼現模型无法应对的。 除此之外,模型本身的假設也存在技術上問題: 1. 股息率問題:現實中穩定而且永久維持的普通股股息增長率未曾存在,這假設明顯失真,業績高增長的公司幾乎不派發股息,從而導致模型的簡化版本不适用,但按逐期現金流貼現的模型形式(即上方第一條公式)依然有效。 2. 派息問題:未必所有...

    參考書目

    1. Z. Bodie, A. Kane, A. J. Marcus 陳收 楊艷 譯. 《投資學》.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9年8月. ISBN 978-7-111-26944-1. 2. 馬克·魯賓斯坦. 《投資思想史》.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2年7月. ISBN 978-7-111-38839-5. 3. Brown, Keith C., Reilly, Frank K. Analysis Of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Of Portfolio. South-Western. 2009. ISBN 978-0-324-65842-2.

  4. 收益率曲线 ( Yield curve ),又称 殖利率曲線 、 孳息曲線 或 利率结构曲线 ,是金融學概念。. 收益率曲线是描述在某一时点上、一组相似的金融产品(通常是 债券 )的收益率与其存續期限(duration)之间数量关系的一条曲线。. 收益率曲线图中的纵轴 ...

  5. 目录. 序言. 参见. 参考文献. 到期收益率 (英語: yield to maturity ,缩写为 YTM )或作 到期殖利率 ,是指投资者持有某一 债券 或其他定息 证券 至到期日,并假定其本金与利息都按时支付时,以买入价格计算的 内部收益率 。 [1] 按照到期收益率对债券未来所有的现金流量(包括利息和本金)进行折现,所得到的 现值 与买入价格相等,即满足以下等式: 当债券的 息票率 大于到期收益率时,该债券称为溢价债券(premium bond),反之则称为折价债券(discount bond)。 而当息票率与到期收益率相等时,则称为平价债券(par bond)。 参见. 债券估值. 息票率. 参考文献.

  6. 該股票被視為有 8 倍的本益比,即假設該企業以後每年淨利潤和去年相同的基礎上,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回本期為 8 年,折合平均年報酬率為 12.5%,投資者每付出 8 元可分享 1 元的企業盈利。 但上市公司通常只會把部分盈利用來派發 股利 ,其餘用來作進一步發展,所以本益比的 倒數 並不直接等同於殖利率。 投資者計算本益比,主要用來比較不同股票的價值。 理論上,股票的本益比愈低,表示該股票的投資 風險 越小,愈值得投資。 比較不同行業、不同國家、不同時段的本益比是不大可靠的,比較同類股票的本益比較有實用價值。 計算方法 [ 編輯] 本益比=每股市價/ 每股盈餘. 決定股價的因素 [ 編輯] 股價取決於市場需求,即變相取決於投資者對以下各項的期望: 企業的最近表現和未來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