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關於法鼓山. 1989年,聖嚴法師於是在新北市金山區興建了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園區—「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具體實踐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以作為實現「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的基地。. 2005年,園區第一期建設工程完工,並舉 ...

  2. 2013年11月5日 · 可曾想過,你的個性特質、人際關係、情緒管理……,乃至婚姻對象、親子關係等等,為何會是現在的樣貌?. 擁有「家族治療」專業,擅長結合心理學、社會工作與禪修的楊蓓老師指出,人們習慣活在「當下」,只在意眼前的狀況,卻忽略了:「原生 ...

  3. 受苦的人是誰. 〈四聖諦〉講錄 (三) 聖 嚴法師. 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它們是人的生命的全部。. 五蘊包括心法及色法,也就是心理部份和物質部份。. 心理部份又分為心王及心所,受、想、行蘊屬於心所,識蘊是心王;識是分別心、認識心,從認識心 ...

  4. 聖嚴師父說到,自己雖然英語能力不佳,卻能參與國際事務,並擔任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主席,其實有三項原則:首先,要跨越自己的立場與身分;其次,要在會議前先做好瞭解的功課;最後,還要準備好自己的發言,針對會議題目「言人之所未言」,如此方能受到邀請者及與會者歡迎。 師父說明,拋開自己的立場和身分,對他個人而言,是跨越「漢傳佛教」的立場與「出家法師」的身分,才能與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溝通交流;而在會議前做好功課,是要先了解會議的性質、主題、目的與參與人員的背景和想法,並多蒐集與會人員的背景資料,才能知道眾人需要的是什麼;至於準備好自己的發言,則要針對大會希望達成的目標而準備,因此需請教各行各業的能人,增加自己言論的豐富性。

  5. 兩天的議程共有八場研討會,來自台灣、大陸重要學者專家發表論文,台灣方面包括中華佛研所副所長惠敏法師、台灣大學歷史系黃俊傑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月惠共十位學者,與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徐小躍、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 ...

  6. www.ddm.org.tw › maze › pdfDDM

    DDM

  7. 九點半,慶祝活動在凱斯‧伯朗(Keith Brown)主持,張慈芳中文翻譯的開場中正式展開。 召集人陳美莉首先帶大家回顧分會的點滴成長,從十年前首屆召集人張德華等人發心成立多倫多共修處,並在周淑貞家中地下室開始共修,十年之間,為了找到更好修行場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