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波罗的海货运指数Baltic Freight Index,BFI)——波罗的海航交所于1985年开始发布日运价指数,该指数是由若干条传统干散货船航线的运价,按照各自在航运市场上的重要程度和所占比重构成的综合性指数。 成为代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的走势图。 1985年1月4日指数设立为1000点,由13条航线的程租运价构成,其运输货物以谷物、煤、矿砂、磷矿石、铝矾为主,没有期租航线。 多年来,为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BFI的构成航线经过数次调整,增设了单独的航次期租航线,各船型航次期租航线的平均值基本可以代表各船型的现货市场水准。

  2.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 或 波羅的海綜合指數 ( Baltic Dry Index ,縮寫作 BDI )是 航運業 的經濟指標,包含航運業的 乾散貨 交易量的轉變。它的前身是波羅的海貨運指數(Baltic Freight Index,BFI),BFI在1999年11月1日廢除後改以BDI代之。

  3.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 或 波羅的海綜合指數 ( Baltic Dry Index ,縮寫作 BDI )是 航運業 的經濟指標,包含航運業的 乾散貨 交易量的轉變。它的前身是波羅的海貨運指數(Baltic Freight Index,BFI),BFI在1999年11月1日廢除后改以BDI代之。

  4.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 或 波羅的海綜合指數 ( Baltic Dry Index ,縮寫作 BDI )是 航運業 的經濟指標,包含航運業的 乾散貨 交易量的轉變。它的前身是波羅的海貨運指數(Baltic Freight Index,BFI),BFI在1999年11月1日廢除后改以BDI代之。

  5. 波罗 (英語: Baltic Sea ,来自 拉丁語 : Mare Balticum ;德語: Ostsee , 直译: 东海)是 中欧 和 北欧 之间的 陆间海 ,也是 大西洋 的一片 陆缘海 ,海域横贯北纬53度至北纬66度,东经10度至东经30度,介于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的瑞典部分、 欧洲 大陆和 芬兰 诸岛之间。 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 波羅的地區 。 波罗的海由 厄勒海峡 、 大贝尔特海峡 和 小贝尔特海峡 注入 卡特加特海峡 ,而后者则通过 斯卡格拉克海峡 注入 北海 ,最后进入 大西洋 ;此外它还通过 白海运河 同 白海 相连,通过 基尔运河 同北海相连。 波罗的海在北端与 波的尼亚湾 相邻,在东北端与 芬兰湾 相邻,在东端与 里加湾 相邻。

  6. 波羅的海國家 (英語: Baltic states , 愛沙尼亞語 : Balti riigid, Baltimaad , 拉脫維亞語 : Baltijas valstis , 立陶宛語 : Baltijos valstybės )又稱 波羅的海三國 ,是指 波羅的海 東岸的 愛沙尼亞 、 拉脫維亞 和 立陶宛 三國,因其地理和歷史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並且 ...

  7. 波羅的海在北端與 波斯尼亞灣 相鄰,在東北端與 芬蘭灣 相鄰,在東端與 里加灣 相鄰。 這些海灣同樣可以被看作是波羅的海的一部分。 名稱 [ 編輯] 塔西陀 根據日耳曼民族 斯維比人 將之稱作「斯維比海」( Mare Suebicum ) [3] ,而第一個將之稱作「波羅的海」( Mare Balticum )的則是11世紀德意志編年史家不萊梅的亞當。 「波羅的海」一名的來源沒有定論,它可能與日耳曼詞彙 belt 有關,指代兩條貝爾特海峽,但也有人認為它來源於 拉丁語 詞彙 balteus (腰帶) [4]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貝爾特海峽的名稱可能也與丹麥語中的 bælte 有關,其含義同樣是「腰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