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學名藥查詢. METFORMIN ( METFORMIN HCL ) 最新回覆. 藥品成分 民眾版 專業版. METFORMIN ( METFORMIN HCL )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消化系統 小腸 內分泌&新陳代謝藥品. 適應症. 糖尿病。 副作用.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慾不佳、乳酸中毒等。 藥理作用. 1.延緩腸道吸收葡萄糖。 2.促進肌肉、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與利用。 3.抑制肝臟中葡萄糖的新生作用。 用法與用量. 1.通常每天二次,每次500mg,於用餐時或餐後服用。 服用劑量的多寡將視患者的血糖值而定。 2.每日最高劑量為3000mg。 警語. 1.本藥有導致代謝性酸中毒 (如乳酸中毒)的風險,若發生該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回診。 2.本藥經由腎臟排泄,應定期監測腎功能。

  3. 2021年11月2日 · Metformin 的主要作用在腸胃道所以 腹瀉消化不良脹氣 是最常見的副作用。 隨著穩定用藥,身體就會逐漸適應與改善。 不過建議腸胃較不好的糖友,可以向醫師諮詢是否改為隨餐用或餐後用,避免腸胃不適。 罕見副作用: 用藥後有極低的機率造成「乳酸中毒」的發生。 「乳酸中毒」指的是人體乳酸生成的量大於代謝的速度,造成乳酸在血液中大量堆積。 常見症狀有疲倦嗜睡、全身無力、肌肉痠痛、呼吸困難、畏寒、眩暈、胃腸不舒服;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意識障礙、血壓下降、心跳減慢、昏迷等致命危機。 服藥後如有不適狀況,可以及早回診,讓醫師做更專業的評估與調整,避免其他更嚴重的危害發生。 延伸閱讀: 降血糖藥,到底飯前還是飯後吃?

  4. Metformin 的作用經由 3 種機轉: 1.抑制糖質增生和肝醣分解,以降低肝臟內葡萄糖的生成。 2.在肌肉組織,藉著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週邊組織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

  5. 至於metfomin在其他可能減少糖尿病相關腎小管損傷、 改善糖尿病患肝性腦病變、 改善高血糖相關免疫抑制、治療失智與抗老等議題的角色, 仍存有許多未知與疑議, 有待相關釐清與進一步的臨床證據。 因此,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沒有禁忌症的情形下, 二甲雙胍類藥物metformin 是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首選用藥。 關鍵詞: 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二甲雙胍類藥物(Dimethylbiguanide - metformin) 前 言. 第二型糖尿病在臺灣的盛行率持續攀升,根. 增加3。 目前臺灣糖尿病患者門診治療,還是以口服藥為主。

  6. 乳酸中毒是一種很少發生但卻是很嚴重的副作用,它的症狀有呼吸急促昏睡酸痛全身不適畏寒眩暈。 ★ 醫師為什麼會開此藥? Metformin 可用來治療第二型( 非胰島素依賴型或成人型)糖尿病。 此藥能調整人體血中葡萄糖的含量。 此藥的作用是可降低由食物中攝取及肝臟製造的葡萄糖含量,並增加身體對Insulin 的敏感度。 Metformin不建議用來治療第一型( 胰島素依賴型或幼年型)糖尿病。 此藥也可能用於治療其他病症,可詢問您的醫師或藥師以獲得更多相關資訊。 ★ 此藥該如何使用? Metformin是口服錠劑,通常一天服用二或三次與食物併服。 請配合醫師指示服藥,如果對此藥有任何疑問,應詢問醫師或藥師。 未經醫師指示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或增加服藥次數。

  7. 可能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腸胃不適口中金屬味乳酸中毒如換氣過度肌肉疼痛嗜眠)、低血糖等。 腎功能異常患者需經醫師評估後再服用此藥;而長期服用此藥的老年患者必須定期監測腎功能,避免乳酸中毒。 如果要做使用含碘顯影劑的檢查,需暫時停用此藥。 3.Meglitinides (美格替耐類) 本院現有品項:Repaglinide (NovoNorm諾和隆錠)。 作用機轉:剌激胰臟β細胞分泌胰島素。 服用時間:每次正餐前的15-30分鐘內服藥。 此類藥品的作用、代謝速度皆很快,可隨用餐時間、次數的改變調整用藥;如果有一餐未進食,請直接跳過一餐的劑量。 可能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低血糖、腹瀉、腹痛、皮膚疹等。

  8. Metformin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腹脹腹瀉,而乳酸中毒是較為罕見的副作用; 除此之外,有些文獻研究發現, 長期使用metformin可能會造成維生素B12 缺乏9, 10。 維生素B12簡介. 維生素B12 又稱作鈷胺素(cobalamin),平常需靠食物攝取, 在許多動物類製品, 如:肉類、 奶類、 蛋類中, 皆富含維生素B12。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建議: 幼兒每天至少需攝取0.4微克的維生素B12, 成人每天至少需攝取2.4微克以上, 而如果是懷孕的婦女則至少需2.6 微克,另外, 哺乳的婦女則需要再高一些, 需2.8微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