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Omicron [註 1] ( B.1.1.529)是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 (SARS-CoV-2)的一種 變異株 。 [14] [15] 它於2021年11月9日首次在 波札那 被發現 [16] 。 2021年11月24日 南非 正式向 世界衛生組織 (WHO)報告 [17] 。 由于Omicron变异株显示较强的传染性及影响宿主免疫应答与疫苗效力的 免疫逃避 (英语:antigenic escape) ,世界衛生組織于2021年11月26日將本變異株列為「 需要关注的变异株 」(VOC)。 研究人员已经确定Omicron變異株存在五種亞型。

  2. 2022年1月7日 · 根據英國《鏡報》 報導 ,英國健康科學公司「ZOE新冠疾病症狀研究」(ZOE COVID Symptom Study)已掌握Omicron染疫者的症狀,大多包含鼻塞、流鼻涕、喉嚨沙啞或喉嚨癢、頭痛、打噴嚏、發燒、身體痠痛、盜汗、疲倦與食慾不振。 由於上述症狀輕微而溫和,與一般感冒差別不大,容易被疏忽。 提醒民眾,若出現類似感冒症狀,應盡速接受篩檢,避免造成疫情擴散。 延伸閱讀》...

  3. 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 從Alpha、Delta到Omicron,重要變異怎麼發生?. 疫苗保護力追得上嗎?. 短短兩年多(截至2022年11月7日),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已造成全球6.37億人確診、660萬人死亡。. 科學家們用全新技術,以及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出 疫苗 ...

    • Omicron 是輕症,所以沒關係?
    • 先前 Alpha、Delta 病毒的後遺症,透露了什麼關鍵消息?
    • Covid-19 對我們的器官動了什麼手腳?
    • 那,到底萬一得到 Omicron 是要緊還不要緊啊?

    NO,不是的!首先,我們要理解醫師口中說的「輕症」,指的並不是像感冒一樣的輕微症狀,而是「症狀沒有嚴重到要住醫院」的就叫做輕症。 換句話說,只像一場普通小感冒流點鼻水、打噴嚏幾天的確叫做輕症,發高燒、頭痛、狂咳、全身痠痛到不行、躺在床上起都起不來,像得了流行性感冒一樣的症狀也叫做輕症。這個光譜是很大的。 所以「輕症」或「症狀溫和」這些詞,可不完全是多數人想像的「輕」,因此專家們喜歡用的「輕微」、「溫和」等等的術語,可能有必要把定義重新說清楚,以免誤導民眾。況且即使許多Omicron患者的症狀真的只像普通感冒,也不能排除出現「長期新冠病毒症狀(long COVID)」的機會,也就是我們白話說的後遺症。 Omicron 究竟會不會有後遺症?有的話,會造成身體什麼變化?會不會導致永久傷害? 先講最...

    2021 年《Nature Medicine》一篇報告彙整 8 項來自英、法、美、中等 6 個國家的調查結果,提出一份 SARS-CoV-2 病毒在初次發病的 4 週以後,還持續害患者受苦的症狀清單。之所以將界線訂在 4 週,是因為通常新冠患者在發病後 3 週左右,體內已無法再分離出可複製的病毒。換句話說,4 週後還持續的症狀可說是病毒在身體裡殘留的破壞痕跡。在不同的調查當中, 疲倦、呼吸困難胸痛等等,是我們自己感知得到的症狀,但是它們代表更深層的生理原因,透露出勢必有些組織遭到了破壞。更深入的研究告訴我們,除了肺部首當其衝,病毒還會殘害心血管系統以及腦神經。

    COVID-19 患者的支氣管壁和肺泡細胞受破壞,造成病毒性肺炎,明顯症狀包括喘氣、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也連帶導致慢性缺氧,使需要大量氧氣的器官如腦部一點一點受損。 心血管的問題則在時間拉長以後逐漸浮現,《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的回顧評論指出,SARS-CoV-2病毒藉由將本身的棘狀蛋白和人體細胞表面的第二型血管收縮素轉換酶,也就是 ACE2 蛋白質受器結合,進而侵入細胞。同時,也可能引發細胞激素風暴,這是一種免疫系統對病毒過度反應導致失控的異常狀態,大量發炎因子釋放進入血液,使體內處於高發炎狀態,反過來傷害正常組織。 結果就是,SARS-CoV-2 導致患者發生心律不整、心肌受損、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上升,患者也更容易發生靜脈血栓。 後續在 2022 年刊...

    有個好消息是,Omicron 可能真的和先前的 Alpha、Delta 這些病毒株不一樣,除了發作時的症狀比較輕,後遺症可能也真的會輕得多。 最大的原因是,Omicron 主要侵襲上呼吸道,不大會進入肺部,這就使得因缺氧而造成後續一大串問題的機會大大降低。 另外,Omicron 也較少造成好幾處器官同時中標的全身性感染,這也降低了身體組織的受破壞程度,以及細胞激素風暴發生的機會。 不過,也有不可輕忽的消息,2022 年 3 月上旬,一篇論文被緊急刊登在《Nature》,這說明了這項發現的重要性。這份報告指出,即使是 COVID-19 輕症,大腦的結構和功能也可能受損。 研究團隊使用英國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受試對象介於 51~81 歲,401 名在 2020 年 3 月~202...

  4. 2022年10月29日 · 世界衛生組織(WHO)技術諮詢小組10月24日召開會議,討論新冠病毒Omicron亞型分支XBB及BQ.1的最新進展,以及它們在各地不同免疫情況下如何傳播。 會上提到,截至10月上旬,XBB的全球流行率為 1.3%,已在 35 個國家發現。 目前數據並未表明感染XBB後的嚴重程度與其他亞型分支有顯著差異,但早期數據顯示再感染的風險可能更高。 XBB是 BA.2.10.1 和 BA.2.75的重組體;BQ.1是 BA.5 的一個亞型分支。 BQ.1的全球流行率為6%,已在65個國家發現,在歐洲、美國等地的感染個案中較為常見。 數據同樣未表明感染BQ.1後的嚴重性比其他分支高,但部份突變可能令它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 目前科學家尚未完全確定BQ.1的疫苗逃逸能力,有待深入研究。

  5. 2022年1月12日 · 所有的研究都指出,感染Omicron的症狀通常比Delta溫和,只有短暫輕微的像感冒般的症狀,有些人沒有任何症狀,但它仍然會導致嚴重的疾病,尤其是沒有接種疫苗的人。 美國 國家衛生研究院 對「輕度」Covid-19 的定義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和疲勞。 但在臨床上, 波士頓塔夫茨醫療中心 的流行病學家和感染科醫生多倫(Shira Doron)指出,使用「輕症」或「症狀輕微、溫和」這些詞,並不意味著症狀真的很輕,而且即使是輕度症狀的人,也可能出現「長期新冠病毒症狀」,會持續6個月或更長時間。 因此她認為,專家們喜歡用「溫和」、「輕微」之類的術語,有必要可重新定義,以免誤導民眾。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推薦閱讀:來勢洶洶!

  6. 2022年1月22日 · 出版: 2022-01-22 13:39 更新:2022-01-23 15:54. 179. 前台大感染科醫生林氏璧1月22日談及英國新冠肺炎疫情,分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最新致死率數據,呼籲民眾趕緊接種疫苗,別再說它是小感冒不會死人。. 林氏璧稱英國近1個月確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