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2月11日 · MOMOPChome哪個比較好用? 網友曝3大選擇關鍵. 一名網友於PTT上發文分享,自己觀察到相同商品,不只在MOMO上會比較便宜,物流速度也快上許多,於是上網搜尋資料才發現MOMO的月營收及股價市值這幾年漸漸起色,相比過去PChome有著「當天按結帳就有人按門鈴」的神話,想知道「為什麼許多人捨棄PChome改用MOMO?

  3. 2020年11月18日 · Evonne Tsai. 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雖然我之前是橘色電商),詹宏志先生在專訪當中被問到怎麼看待momo的崛起我迫不及待地拜讀但是詹先生的回答讓我感到失望: 「 momo的工作方法,就是咬住PChome不放;我們做什麼,它就做什麼 」 「 它(指對手momo)說它營收的構成裡面80–90%是電商,電視購物占很小一部分,這個我不太相信。 第一個,如果電視購物(營收)那麼小,它怎麼可能負擔三家電視台(的成本)。 第二個,momo這兩年快速成長,這成長率超過PChome。 我當然很吃驚,同時也很想知道這是怎麼來的,它們做了什麼、而我們沒有做到。 我去研究它的工作方法,沒有一個東西跟我不一樣。 我再去找所有供貨商,我也看不出差異。

  4. 2020年11月14日 · momo的工作方法,就是咬住PChome不放,我們做什麼,它就做什麼. 它(指對手momo)說它營收的構成裡面80%、90%是電商,電視購物占很小一部分,這個我沒很相信。 如果電視購物(營收)那麼小,它怎麼可能負擔三家電視台(的成本),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momo這兩年快速成長,這成長率超過PChome。...

    • 使用者體驗
    • PChome 的頁面,對「想逛街」的人來說,看起來就讓人沒什麼慾望,因為太少商品與折扣資訊啊!
    • 一整頁的資訊呈現, Momo 就是比較有效率
    • 接著看資訊篩選與排序, Momo 的資訊篩選排序方式更有效
    • 電商系統能力的四競爭重點:多、好、省、快
    • 多:誰的商品數比較多,能滿足顧客不同品類的需求?
    • 好&省:誰的商品品質好,價格低
    • 快:誰的到貨速度比較快?
    • 最後,來講集團策略
    • Momo 與富邦

    有些人可能覺得,電商體驗不都那樣?使用者體驗真的會變成競爭優勢嗎?不囉嗦直接看圖,不同使用者需求和瀏覽方式可能不同,以我這個「靠搜尋找到我要的商品」的使用者來說,這次雙十一,我準備下手已經觀望許久的Dyson冷暖空氣清淨機HP06,我分別在 PChome 以及 momo 上搜尋,以下是結果: (如果你在手機上看這篇文章, momo 截圖可能有點小,但事實上在app裡它是清楚的,你可以把圖案拉大為全螢幕試試看)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 PChome 號稱 SKU 數(可以理解為商品項目數量) 200萬種,遠高於 momo 的 68 萬,但是我還是找不到我要的東西,而且還許多不相干產品,那對我來說都是雜訊。我找了很久之後,才發現 PChome 上根本沒有這台機器,同一系列的其他model也幾乎都沒有...

    momo 的折扣、回饋、贈品,通通具體清楚,會列出一些賣點:「濾淨效果高於N95口罩」,甚至還有影片介紹。(從上數下來第三個商品)但是 PChome 就是一張圖、品牌名稱、價格,也沒講折扣,也沒介紹產品,可能追求乾淨吧!但對於資訊不足,想瀏覽看看的人來說,資訊太不夠了,我又不想一一點進去看,這畫面好像在對我說——「我貨就擺在這裡,要不要買隨便你呀!」

    接著你可能會注意到, momo 一頁可以看到的商品數量比較多,包含上方的廠商策展的話, momo 一頁可以顯示三行多,不包含廠商策展的話,一頁可以顯示五行多的商品,但是 PChome 就是三行多而已,下面這張圖的對比應該很清楚(這兩張圖是一樣的比例)。 我在這邊的情境就是要搜尋資訊,一頁可以顯示越多我需要的資訊,對我的價值越高,就黏著度而言,我也更容易一直被吸引往下滑,這兩頁能提供給搜尋者的資訊量差距非常大吧!為什麼 PChome 你要有這麼多空白啊~~而且 PChome 上方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隨時享受清新空氣」的小圖?那個圖沒有任何連結,只是一句話,可以在畫面上滑來滑去,我不懂這是⋯⋯資訊已經不足了可以不要放雜訊嗎?

    做為搜尋者,我可能也會輸入模糊的關鍵字,然後再依照我要的條件做篩選,因此你可以看到左邊 momo 現在最上一排提供了資訊篩選與排序的功能,第二排提供的是,關於那個商品的「客製化篩選條件」! 而 PChome 的篩選呢?我把兩者的篩選再展開比較吧!momo 的篩選條件細到坪數大小,而 PChome 的篩選藏在畫面右上方,點開那選項是什麼⋯⋯根本是以公司集團為本位的篩選服務,Dyson到底跟 PChome 旅遊有什麼關係⋯⋯(而且那個奇怪的聊天圖真的很擋路!) 會不會只有Dyson是這樣?那我們來比「號稱」 PChome 比較強的3C,來比筆電吧! momo : 一樣有活動策展,筆電有美圖或是影片,商品介紹有折扣以及賣點資訊,篩選可以選品牌顏色尺寸,一個畫面可以呈現五個多商品。 PChome :...

    其實不只是電商,零售業的需求重點都能總結在多、好、省、快的布局上。例如小七,小七的定位是你巷口的好朋友,讓你走在路上口渴,就有東西可喝,服務好、體驗快又方便,但商品數跟量販店比起來算少,且一點都不省;而量販店主打的就是多、省。 你其實可以大致將零售版圖,用這四個字鋪成的象限展開,每個零售王者,大都佔領了裡面的幾個領域。這四個條件分別代表以下意義: 1. 多:商品選擇多,或是「消費者需要商品時,你總能提供他要的」的選品精準度 2. 好:商品品質好、有品牌價值,或是剛好就是需要的、能解決問題,沒有雜訊或買錯風險,這也要靠選品,以及商品品質控管;另外一個好的維度是「服務與體驗」,在實體店比較多看人的服務,電商比較看購買流程與物流體驗 3. 省:代表商品的獲利結構,在這平台上的產品,是否價格便宜,或...

    SKU 數(可以理解為商品數)是 PChome 的強項—— PChome 的 SKU 號稱有兩百萬,是 momo 68萬的三倍。這點看起來 PChome 勝。但是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商品品類以及品項的配置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總是能精準備貨、消費者想要什麼,大部分情況都能買到,然後能靠品類觸及不同消費者,把這些人吸引到平台上來,總商品的數量其實不是消費者在意的重點。 我用iPhone來測試看看吧,這是夠常見的商品吧?大家猜在iPhone 12剛發表,又逢雙十一期間,大家會比較想買哪台iPhone呢?很明顯地, momo 搜尋iPhone的前兩頁都是iPhone 12,Pro Max 到iPhone 12 Mini一應俱全,正常發揮。這是 momo 搜尋結果前兩頁的畫面: 而 PChome 呢?這...

    接著是好和省,「誰賣的商品品質比較好」我無法肯定,如果是標準商品,品質應該是一樣的吧!先算平手,大家有其他資訊,歡迎給我更多回饋。 哪一家的商品比較便宜,我沒有所有商品的價格,可能各有千秋,難以比較,但我從最近的2020Q2財報以及 SKU 平均稍微推估如下。 從毛利而言, PChome 的毛利是12%, momo 的毛利是9%。 毛利可以看成廠商對產品的成本再往上墊的利潤,毛利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 1. PChome 就是賣比較高的價格 2. PChome 對供應商比較有議價能力,壓低了成本 3. PChome 比較會選品,選毛利高的商品賣 一個個來討論: 關於2. 「 PChome 對供應商比較有議價能力,壓低了成本」這點。PChome 的 SKU 有兩百萬個,用2020年Q2總營收10...

    這關係到物流的戰略, PChome 和 momo 看似都在建倉庫、弄物流,倉庫的總面積也差不多,但其實策略上是非常不同的。 PChome 的倉儲策略是大而集中: PChome 的倉庫有7座,主要集中在桃園,加上在雙北設置8個物流營業所。momo 的倉儲策略是主倉加上衛星倉: momo 北中南遍布 25 座倉庫,包含 8 座主倉,還有17 座衛星倉,衛星倉指的是,空間較小、遍布在城市周圍的倉庫,在下單時由衛星倉就近出貨。 這麼做有幾個好處: 1. 因為由比較近的衛星倉出貨,因此可以加快到貨速度。 2. 庫存調配與分散出貨loading,這個好處在新冠肺炎導致單量爆發的時候,有顯現出來。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當時爆發了民生用品搶貨潮, PChome 因為出貨不及,大家怨聲載道,結果天時地利,最後沒...

    前面提到,詹先生暗示台哥大可能將 3C 銷售的營收「重分配」給了 momo ,衝高 momo 營收,這是很嚴重的指控,偶像詹先生居然這樣說,我其實有點失望。 但 momo 的確是有集團綜效的,很多人認為是富爸爸集團補貼,但是,以產品價格而言, momo 自己的利潤就足以負擔補貼還有賺了,其實不需要富爸爸,因為商品利潤高客單價也高,又不是低客單還要拚免運的橘色電商(被打)。我認為 momo 目前做的幾步,都是能為自己以及集團建立競爭優勢的方式。我大概畫了示意圖如下:

    首先是富邦和 momo 發的 momo 聯名卡,這是去年才出的卡,在沒有這張卡之前, momo 早就超車 PChome 了,但一般聯名卡是富邦和 momo 共同出回饋,高額的回饋還是有為今年 momo 的成長施力。目前回饋是5% mo幣回饋無上限,和富邦合作, momo 龐大的交易額成了富邦的刷卡業績,還會帶動 momo 的客戶成為富邦的信用卡客戶,針對 momo 的供應商,富邦也提供了專屬貸款,所以也得到了貸款客戶。 對 momo 來說,可以跟富邦共同負擔這5%回饋,把回饋比例衝高,就能更吸引用戶使用 momo 卡,回饋的mo幣也能再增加 momo 用戶的回購率以及黏著度。結果如何呢? momo 的2020 Q2營運報告指出,目前 momo 卡已經佔20%的B2C營業額,那可是30億的金流...

    • 消費者怎麼看待在電商平台上的購買決策?上網買東西,大概可分幾個情境(閉上眼睛想想花錢的過程……),情境其實跟找尋另一半很像,有隨機搭訕、用交友軟體篩選,或一生只要你一人那種的(為何我腦海浮現兩位政治人物):
    • 電商平台怎麼看待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電商平台同樣也會思考,消費者在站內的各種行為,這也是這篇文章中所提出的內容之一,這部分根據我自身經驗,以及過去跟外站工程人員的請益後,對作者所提出的幾個內容,想提出一些看法。
    • 結論。我不否認消費者對於平台的體驗是各電商競爭優勢的基本功,這代表的是使用者的黏著度與第一個打開的APP的習慣,但是回歸到過去的經驗去推演,轉化率、客單價、消費者購買決策,並不能這麼簡單跟平台體驗畫上等號。
  5. 2022年2月11日 · 網友經自身體驗留言整理後濃縮出3項優勢其一價格優惠有自己的專屬優惠卡能多拿回饋二有自建物流送貨速度相當迅速三則是App介面人性化畫面清楚好用momo有自建物流pc還仰賴大榮郵局」、「momo前年春節物流炸裂後有積極進化啊還有自已物流車隊在送」、「momo近年來普遍比較便宜」、「momo偏女性的玩法」、「我都在m...

  6. 2021年7月27日 · 解密momo出貨為何比PChome快、真正目標是全聯? 本土疫情加劇的2個月,電商龍頭momo業績、市值屢創新高,拉大與對手PChome的差距。 《天下》從物流佈局、使用者體驗、財務操作到集團策略,解密momo做對了什麼什麼基因才是企業疫後的生存法則呢? 文章語音朗讀・ 12:38. 位在桃園大園、佔地2.5萬坪的北區物流中心,是momo目前規模最大的倉儲,承擔物流調度重任。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文. 王一芝. 楊孟軒. 天下雜誌728期. 發布時間:2021-07-27. 瀏覽數:50730. 26年前的一部美國科幻電影《水世界》,描述2500年的未來世界,兩極冰川融化,地球一片汪洋,倖存的人類生活在破船裡,終日在海上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