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澎湖縣 ( 臺灣話 : Phênn-ôo-kuān/Phînn-ôo-kuān ),古稱 平湖 、 彭湖 ,位於 臺灣 南部 臺灣海峽 上,由 澎湖群島 所組成,以 澎湖水道 與臺灣本島之 雲林縣 、 嘉義縣 相望。 縣治及最大城市為 馬公市 (同時也是離島最大城市)。 澎湖縣內轄有1 市 、5 鄉 ,共有6個鄉市。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優良的港灣條件,自古以來便是往來臺灣海峽的移民中繼站與軍事要地 [2] 。 由於縣內遍布 天人菊 ,澎湖也有「 菊島 」的美稱。 澎湖縣四面環海,早期經濟活動以 漁業 為主,隨著漁業資源逐漸枯竭(面積狹小卻有 69 座 漁港 ),現已轉型為以觀光為主。 [3] 歷史 [ 編輯] 地名考源 [ 編輯] 根據《澎湖縣志》記載,澎湖原名 平湖 。

  2. 澎湖縣 ( 臺灣話 : Phênn-ôo-kuān/Phînn-ôo-kuān ),古稱 平湖 、 彭湖 ,位於 臺灣 南部 臺灣海峽 上,由 澎湖群島 所組成,以 澎湖水道 與臺灣本島之 雲林縣 、 嘉義縣 相望。. 縣治及最大城市为 馬公市 (同時也是離島最大城市)。. 澎湖縣內轄有1 市 ...

    • 史前時期
    • 宋朝
    • 元朝
    • 明帝國
    • 清帝國
    • 日治時期
    • 中華民國

    根據國立台灣大學考古學系黃士強教授在1970年代期間在澎湖所做的調查,至1981年為止,一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十一處,從出土的遺物分析,這些遺址屬於同一系統的文化。之後再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澎湖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出土的文物以粗繩紋陶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據推測當時的先住民可能是來自台灣西南部的暫時性居民,活動地點散佈在吉貝嶼、白沙島、澎湖本島、西嶼及望安島等地,因此有學者認為今日的澎湖白沙鄉的吉貝與赤崁,其地名的由來與台灣西南部的原住民有關。 1983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臧振華發現白沙島蒔板頭山車邊海岸的蒔板頭山文化遺址。1984年挖掘後發現該遺址有粗繩紋陶(4,800年)素面紅陶、灰黑陶(4,000年)、下部歷史層(唐宋)及上部歷史層(南宋)等四層文化層。另外,白沙島有...

    宋代時「澎湖」一名正式見於野史及方志,而史書上有漢人居住澎湖的確實記載始自南宋並納入中國版圖之中,歸屬於晉江縣管轄,在南宋理宗寶慶元年(西元1225年)宗室趙汝適著「諸蕃志」中明確指出「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 南宋乾道七年(西元1171年),被稱為毗舍耶人(又稱「毗舍邪」)的族群到達澎湖,強行收割島上作物,攻擊澎湖居民。泉州知府汪大猷於是派兵趕走毗舍耶人,並遣兵戍守澎湖,並造屋兩百間,以防止毗舍耶人的再次侵擾。 澎湖十八個島、五十五處地點有宋元陶瓷出土,來源是走私到南洋避稅的貿易瓷,還是本地日用品,學者意見分歧。

    澎湖群島在元朝統治時曾設置澎湖寨巡檢司,或稱澎湖巡檢司,設治時間以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1月的考證最為早,也就是根據一般史書及元史、新元史,考定:「蒙元世祖遠征日本因風失敗,迂迴台灣,道經澎湖設治澎湖,企圖進取台灣,作為征日本之準備。該地方區劃隸屬於元帝國福建行省泉州路同安縣,主官為澎湖寨巡檢。而澎湖寨巡檢是元朝於澎湖群島設置的官職,也是澎湖首度設立正式的地方統治官署(之前澎湖列島歸屬於晉江縣),使澎湖收入中國版圖早於臺灣403年。。駐於澎湖馬公的巡檢官職,是元朝最基層的地方官員。而1366年尚在任的澎湖寨巡檢陳信惠是元朝首位駐澎官員。 《元史·琉求》記載:「漳、泉、興、福四州界內彭湖諸島,與琉求相對,亦素不通。」。元世祖在位時曾遣使自澎湖巡檢司出發宣撫流求,航行五十里到達台灣本島...

    1370年代,明朝統治中國後,仍循例於該地設置巡檢官職,也繼續設置澎湖巡檢司這個行政官署,直至1384年實施封海政策予以廢除。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明朝復設澎湖寨巡檢。此官職直至1622年,荷蘭佔領澎湖為止,才免予實授。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泉州路改為泉州府,隸屬福建行省,轄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七縣。泉州府轄下包含澎湖寨巡檢司。 1371年(明洪武四年;北元宣光元年),福建行省改為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隸之。 明初,信國公湯和經略海上,以「澎湖島民,叛服難信」為由,提議驅回中國本土。並率大軍將其居民驅趕離開,遷至漳州、泉州。撤巡檢司。關於湯和遷徙澎湖居民的年代,有洪武五年(1372年)及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說法。據曹永和對湯和事蹟的考...

    1727年(雍正5年)時,應閩浙總督高其倬之請,將原隸屬於台灣縣之澎湖設立澎湖廳,轉為隸屬於福建省台灣府管轄。1887年(光緒13年)時,台灣建省,於台灣中部新設台灣府(中路),原台灣府(南路)改稱台南府,澎湖廳仍隸屬於台灣府。 澎湖納入清朝後,進駐的軍隊使澎湖各地消費性需求增加,天后宮附近也開始逐漸出現店家,和原在天后宮前方的「魚市」形成了馬公的「街市」。雍正與乾隆年間,台灣與廈門之間往來貿易的商人,在馬公市區販售當地無法生產的民生商品,而組成了「台廈郊」,其成員通稱為「街內」郊戶。由於有這些郊舖和販賣本地生菜、魚肉等土產的一些「街外」舖面,中央街一帶的所謂「七街一市」,處理台閩來往商務的「台廈郊」商會也在此成立,並於清光緒元年設會館於水仙宮,更強化了中央街地區宗教、商業及社會組織的中心地...

    1894年甲午戰爭和談期間,日軍發動澎湖之役,於1895年3月23日派軍登陸澎湖本島,3月25日攻下澎湖。並設置「澎湖列島行政廳」。澎湖遂成為日本在台灣最早統治的地區。 1895年4月,《馬關條約》簽訂,依第二條之三「澎湖群島,即英國格林尼次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北緯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確定澎湖列島與台灣共同割讓給日本。台灣總督府變更清領時期之府為縣,府轄之縣為支廳,但澎湖廳仍維持建制直屬總督府管轄。 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4月,澎湖島開始建造名為大山堡壘的要塞。1901年3月,第一期的要塞工事完工。 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5月,日軍在澎湖島設置要塞司令部。 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4月30日凌晨,日本海軍學校第35期學生實習,松島號防護巡洋艦結束遠洋航海回到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澎湖列島由中華民國政權代表盟軍做軍事佔領,設立臺灣省澎湖縣。 1949年,發生澎湖七一三事件。 1950年,中華民國政權在臺澎實施地方自治。澎湖縣舉行首屆民選縣長選舉,選出首任民選縣長李玉林。由於澎湖地處軍事要地,中華民國政權在此駐紮大軍。初期澎湖縣長經常由外省籍軍人擔任。反倒是澎湖移民居多的高雄市,在1951年3月舉行首屆民選市長選舉選出了澎湖籍的謝掙強,當選首任民選高雄市長。當時在澎湖人投澎湖人的信念下,不僅使謝掙強當選市長,在1950年12月17日舉行第一屆高雄市議員選舉中,澎湖同鄉更拿下28席市議員中的8席[註 1]。當時(1951年)高雄市人口籍貫比中,「本省其他縣市」人口僅占13.84%,澎湖籍議員卻占了市議會28%席次,顯示出澎湖派的極度動員...

  3. 2024年3月24日 · 澎湖群島 ,亦稱 澎湖列島 ,是位於 臺灣海峽 上的一組 群島 ,東距 臺灣 本島約45 公里 ,由90個大小 島嶼 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 [1] ,現全境均屬 中華民國 臺灣省 澎湖縣 管轄,為中華民國 實際管轄區域 第一大 離島群 。 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斗互相煇映,1953年 臺灣省政府 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 臺灣八景 之一 [2] 。 觀光 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 交通部觀光局 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 澎湖國家風景區 」。 島嶼總覽 [ 編輯] 本列表列出澎湖群島所有島嶼。 歷史 [ 編輯] 主條目: 澎湖縣歷史. 史前 [ 編輯]

  4. 澎湖簡介. 澎湖 ,又或 澎湖群島 ,位於臺灣海峽東側,由多達九十幾個大小不同的島嶼組成,地質多為 玄武岩 ,最早可信文獻出現於 宋代 ,中文記作「彭湖」或「平湖」,在西方文獻則出現於16世紀,載作「 Pescadores 」,意即「漁人之島」。 自公元1945年起,澎湖被劃為 中華民國 的離島縣市,即 澎湖縣 ,下轄五鄉一市,分別是 馬公市 、 湖西鄉 、 白沙鄉 、 西嶼鄉 、 望安鄉 以及 七美鄉 ,其中縣治設於馬公市。 澎湖在14世紀之後納入 大明帝國 版圖,常做為漁民、商人以及海盜等航海所經休憩或窩藏之地,漸成略具規模的漢人聚落。

  5. 其他人也問了

  6. 4 天前 · 澎湖县 ( 台湾话 : Phênn-ôo-kuān/Phînn-ôo-kuān ),古称 平湖 、 彭湖 ,位于 台湾 南部 台湾海峡 上,由 澎湖群岛 所组成,以 澎湖水道 与台湾本岛之 云林县 、 嘉义县 相望。 县治及最大城市为 马公市 (同时也是离岛最大城市)。 澎湖县内辖有1 市 、5 乡 ,共有6个乡市。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优良的港湾条件,自古以来便是往来台湾海峡的移民中继站与军事要地 [2] 。 由于县内遍布 天人菊 ,澎湖也有“ 菊岛 ”的美称。 澎湖县四面环海,早期经济活动以 渔业 为主,随着渔业资源逐渐枯竭(面积狭小却有 69 座 渔港 ),现已转型为以观光为主。 [3] 历史 [ 编辑] 地名考源 [ 编辑] 根据《澎湖县志》记载,澎湖原名 平湖 。

  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澎湖縣政府 是 中華民國 臺灣省 澎湖縣 最高層級的地方 行政機關 ,在 中華民國政府架構 中為 縣 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 澎湖縣的自治監督機關本為 臺灣省政府 ,但 虛級化 後業務與功能被大幅縮減,澎湖縣的自治監督機關改為行政院 內政部 。 澎湖縣政府為轄下各鄉、鎮、縣轄市的地方自治監督機關。 辦公廳舍 [ 編輯] 澎湖廳舍(今澎湖縣政府廣場暨停車場),攝於1950年。 合署大樓 [ 編輯] 主條目: 澎湖廳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