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據說馬賽魚湯的由來是漁夫把骨頭比較少、味道較好的魚送至市場販賣,自己吃的則是骨頭較多的魚,或是不得不剝殼的蝦、蟹等,將這些東西全部放入一起煮爛,再品嚐湯的味道。 然而把它當作高級料理的卻是馬賽,1980年,馬賽的廚師們為堅守馬賽魚湯的傳統與料理水準,制定了「馬賽魚湯憲章」。 此憲章的條文規定得非常詳細,例如,食材必須是馬賽近海可捕獲的魚,最少四種以上入菜。 魚需個別調理,快速煮約15~20分鐘,端給客人時,還規定「先將魚從鍋中取出,與湯分別裝在大盤子中,端至客人桌上。 先提供湯讓客人享用味道,然後在客戶面前將魚切開」的服務方式。 【其他更多的食物故事與由來……】 ‧科西嘉島是法國人靈魂的故鄉? ‧波爾多葡萄酒的分級制定竟是這個國王所訂定的! ‧「馬賽魚湯憲章」有哪些嚴格的規定?

  2. 火龍果(Dragon fruit,pitahaya),也有人稱之為草莓梨(straberry pear),屬仙人掌科,白肉火龍果學名為 Hylocereus undatus、紅肉火龍果學名為 Hylocereus polyrhizus。 原產於中美洲,後來在南佛羅里達州、加勒比海、夏威夷、台灣和馬來西亞等地都有種植。 火龍果需在良好有機土壤中成長,屬攀附而生仙人掌,開出的花如同曇花,只在夜間綻放,大而亮麗,維持一晚就會凋謝。 橢圓形火龍果,裡面果肉有兩種顏色白或紅兩色,嚐起來清淡帶點微甜味,果肉上還佈滿黑色小種子,看起來很像芝麻,也與奇異果種子長得有點相似。 火龍果營養價值.

  3. 2020年1月22日 · 國外知名主廚貝琪.瑟林加特,擅長運用基本調味「鹹、酸、甜、油、苦、鮮」,讓6種口味在料理中相互平衡。 底下她來傳授料理調味技巧,讓你成功拯救調味失敗菜餚! 貝琪.瑟林加特(Becky Selengut,私家主廚、美食作家、廚藝老師) 煮菜時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是調味? 該怎麼正確調味? 若食譜上沒說,你會不會調味? 如果調味失敗,你都怎麼解決呢?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有行家解法! 如何補救過鹹菜餚? 1 加大分量或稀釋:換句話說,就是加進更多其他材料,讓鹽分散開。 如果你拌沙拉太鹹了,就多加一點萵苣;若是湯呢? 加鮮奶油或一點(無鹽)高湯稀釋。 2 加一點甜味:可以是糖、蜂蜜、水果乾等。 大腦會被徹底說服,相信食物含鹽量沒那麼高。 但猜猜怎麼著? 其實鹽量一點也沒變。

    • 超級食物 No.1:紫色食物
    • 超級食物 No.2:辣木
    • 超級食物 No.3: 印加果
    • 超級食物 No.4:油莎豆/虎堅果
    • 超級食物no.5:蛋黃果(仙桃)
    • 超級食物 No.6:大麻籽
    • 超級食物 No.7:波蘿蜜
    • 同場加映】歷久不衰的超級食物:芽菜

    延續紫高麗苗成為2016年超級食物,2017年,紫色食材仍是重要趨勢!紫甘蘭、紫薯、紫色花椰菜、茄子、和紫色馬鈴薯,都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根據美國學者指出,花青素的抗氧化作用分別為維生素C與維生素E的30與50倍,能夠有效清除體內導致老化及誘發病症的自由基,舒緩發炎狀況並且強化免疫系統。此外,在歐洲被稱為「口服的化妝品」(edible cosmetics)的花青素,可以延緩衰老,被當作天然的美容聖品而備受喜愛。 除此之外,紫色食物也是最天然的護目食物。在受自由基傷害的器官當中,眼球是首要受衝擊的器官之一,因此,多補充一些紫色食物,可以有效預防黃斑部、白內障等等眼部疾病,對用眼過度的現代人們,是維護眼睛健康再好不過的天然營養品。

    被稱為奇蹟之樹的辣木(Moringa),主要種植於熱帶潮濕地區,因為其高密度的營養成分,逐漸引起營養界的高度興趣。辣木幾乎全株都可作為不同的運用,其中,辣木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礦物質如鉀、鈣、鐵、鎂,以及人體無法獨立製造的8種必需胺基酸,它可以幫助提升細胞免疫力、維持器官組織功能,是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的優良選擇之一。 辣木常被作為蔬菜食用、入湯或與沙拉涼拌。此外,辣木葉和幼苗可打成粉末作為調味料,被拿來泡茶或打成奶昔,不僅口感溫潤,也能幫助吸收辣木的營養。不過由於栽種地過於遙遠,不利於辣木葉保持新鮮,目前在台灣主要以營養精力棒、辣木茶的形式銷售。

    想吃零嘴的話,試試印加果吧!這個來自秘魯雨林高地的植物種子,可以讓吃零嘴時的罪惡感轉換成照顧健康的滿足感。印加果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的Omega-3與纖維含量分別是核桃的3倍和2倍,除了可以加強心血管循環系統運作,控制血糖、降低心臟病的機率,多補充也可以保護視力,預防黃斑部病變。此外,在神經病學檔案中發表的研究也指出,印加果中的必需脂肪酸可以保護我們的中樞神經,免於神經變性疾病。 更棒的是,印加果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也因為它並非堅果,食用時不必擔心引起過敏問題。食用方面,帶有淡淡橄欖油味的印加果,無論是撒上細鹽烘烤至香脆當作零嘴,或是作為沙拉的點綴都非常適合。

    雖然名字當中有「虎」和「堅果」,虎堅果卻跟這兩樣東西沒有關係。正確來說,虎堅果是一種種植於地中海和非洲西部的小型根莖植物——油莎草(Cyperus esculentus)的塊莖,遠從石器時代,它就被當地人們當作重要的營養攝取來源。虎堅果當中含有礦物質鈣、鐵、鎂、鉀,以及豐富的食物纖維,能夠幫助消化系統正常運作、改善便秘,對於有瘦身計畫的朋友也是個全新的好選擇。此外也有研究指出,食用虎堅果可以活絡血液循環,預防心臟病及血栓的形成,並降低結腸癌與糖尿病的風險。 在當地,虎堅果通常被當作新鮮蔬菜攝取來源或者烘乾作為點心食用。除此之外,也常常將虎堅果研磨成粉融入日常料理或用於烘焙,成為高營養價值的無麩質、無穀物替代食材。在西班牙,營養豐富的虎堅果奶(Tigernut milk)是當地頗受歡迎的傳統飲...

    接下來的這個超級食物,您可能在台灣傳統市場裡見過。猜對了嗎?這個外皮橙黃色的果實就是仙桃,因為顏色和蛋黃相近,在國外也被稱為蛋黃果(Lucuma)。這個高營養價值的超級食物,近期在歐美營養界正掀起一股熱潮。仙桃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7種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能夠幫助消化系統正常運作,降低膽固醇。此外,由於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人類所需的17種氨基酸,多多補充也有具有美容的功效。仙桃不只能拿來食用,根據國外學者研究指出,仙桃當中的天然脂肪酸可以促進皮膚組織再生,對於傷口癒合有天然的療效,因此經常被運用在醫學及皮膚護理中。 在臺灣的產季是十二月、一月,屆時不妨去市場買一些回家享用,另外也提醒您,將仙桃放置到成熟軟化後再食用會更加美味。

    這種名為大麻籽( Hemp Seeds)的植物,這幾年在北美蔚為風潮。和毒品類的大麻(Marijuana)不同,它是非藥物類的品種,不再含有精神作用,而可以提供顯著的健康益處。大麻籽通常含有超過 30% 的油脂和約 25% 的蛋白質,具有相當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 其中,大麻籽中的兩種主要蛋白質是麻仁球蛋白和白蛋白,這兩種高品質的儲存蛋白質與人類血液相似,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並有著顯著含量的必需氨基酸。此外,由大麻籽萃取的植物油—大麻籽油(Hemp seed oil),其中的omega-3和omega-6比例通常在2:1和3:1之間,被認為是對人體健康最佳的黃金比例,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滋養肌膚。

    波蘿蜜在台灣一點也不陌生!除了新鮮的形式,經常也可以在店家看見做成果乾的波蘿蜜。波蘿蜜主要種植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樹生果實,除了令人愉悅的香甜口味,更有豐富的重要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電解質、植物營養素、脂肪等等。其中,鎂有助於體內鈣的吸收,對於增強骨骼及預防骨質疏鬆有良好的效果;而當中的植物營養素,如木質酚(lignans)、異黃酮(Isoflavones)和皂苷(Saponin),可以幫助從身體消除可能引起癌症的自由基,並減緩可能導致退化性疾病的細胞病變。 波蘿蜜除了生食做為水果外,有些歐美蔬食主義者,將波蘿蜜烹煮後加在漢堡當中取代肉類,據說口感類似肉質而有著獨特的香甜口味。在臺灣,波蘿蜜的產季大約在5-9月和1-2月,下次經過時,不妨買一些回家試試不同的創新料理,但也...

    芽菜是所有作物的幼苗,由種子發芽而成。這是生命力最強、也是多種營養密度最高的階段。其中,受到較多國內外研究證實,更符合「超級食物」的芽菜,包含:青花椰苗、紫高麗苗、羽衣甘藍苗。而這些芽菜都含有較高濃度的抗氧化成分,例如:花青素、二吲哚甲烷和蘿蔔硫素等。這些成分也被應用在很多臨床、動物、細胞的研究上,像是青花椰苗所含的蘿蔔硫素是成菜的20-50倍,能協助控制糖尿病以及其併發症。 而紫高麗菜的幼苗擁有更豐富的花青素,能減緩電磁波對身體的傷害甚至是2吲哚甲烷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除了這些具有特別功能的高抗氧化能力的植化素,也富含每日所需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而且來源天然、營養密度高更是芽菜成為歷久不衰的超級食物的原因! 芽菜除了這些具有特別功能的高抗氧化能力的植化素,也富含每日所需的各種維生素、礦物...

  4. 過年、放假時大家喜歡在家擺上一大桶堅果,有裹著楓糖糖衣,有則是芥末嗆辣風味,基本款鹽味也是一定要。 「來來來,吃堅果對身體好,電視都說應該天天吃。

  5. 2022年9月15日 · 2018年時,我們團隊曾經測試過17種麵食1份醣飲食,例如炒泡麵,對喜歡麵體嚼勁口感人,是兼具控醣及美味選擇,以25公克火鍋用泡麵為主食醣量,搭配海鮮及蔬菜,分量相當飽足。

  6. 2018年7月1日 · 它又稱印地安麥、奎藜、灰米或小小米,是一種南美洲高地特有穀類植物,算是南美洲當地高山原生種,藜麥在南美洲古印地安文明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當年代印地安人主要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