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27日 · 或許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我想錯了休息方法。 為什麼愈休息愈累? 說到「休息」,我們通常想到的是睡覺、不工作、去玩、放鬆,這些是休息沒錯,但休息的方法其實不只這些,而我們因為缺乏對休息方法的想像力,常常沒有對症下藥的「用適合的 ...

  2. 2016年9月14日 · 你還需要梳洗一番! 於是就算盡快準備、趕快收尾,還是比出發時間晚了,於是就容易或必然遲到。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 從「開始做準備的時間」的時間提醒自己 。 例如我要去一個外地會議,我知道我十點要到,車程是一個小時,但是我還會考慮我要收拾一下公事包的時間,考量一下我需要先上個洗手間的時間, 還有我要 「 結束之前一個工作的所需時間 」 (這一點尤其關鍵! ) ,所以我會在八點三十分提醒自己:「要開始準備了」,然後我開始把前一個工作收尾,準備出門,讓自己一定可以在九點前出門。

  3. 2016年8月27日 · 你不需要因為自己的拖延而貶低自己,說不定拖延有時還有一些好事會發生,正視自己拖延的原因,雖然不一定能找到拖延的解藥,但你可能會開始享受「 拖延帶來的好處 」。

  4. 2018年5月16日 · 1. 簡單化. 如果這個任務今天覺得沒時間、沒辦法做到,那明天就排出這個任務的「更簡單版行動」來做,依此類推,直到排出真正簡單到我可以做到的行動為止。 例如原本待辦清單上排了個任務叫做「設計報名網頁」,這個任務很難,今天找不到時間且不敢去做,千萬不要把同個任務移動到明天,因為只會一樣的情況重複上演。 於是明天就改成排「列出可用文案關鍵字」,這就簡單多了,說不定明天就能做到。 而做到的那個時候,我們就踏出了困難任務的第一步。 (可參考: 如何開始一個困難的習慣與工作? 2. 具體化. 如果這個任務今天在待辦清單上時,我怎麼看都沒有想法要動手去做,那明天就排出這個任務的「更具體行動」來做,依此類推,直到排出真正具體到我一看就知道怎麼做的行動為止。

  5. 2018年7月15日 · 1. 拆解出工作的詳細步驟清單. 如果工作是一團混沌時被打斷,那大概是最擾人的事情,因為我已經很混亂,被這樣一打斷,等一下我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要從哪裡繼續開始,又要浪費很多時間。 但這一點,大多數時候是可以解決的。 我的解決辦法就是: 「先列出工作詳細的步驟清單」,然後一邊做,一邊確認打勾 。 這樣做,一方面混沌的工作在開始前就已經理清(其實本來就該如此),另一方面,無論從哪邊切斷,回來後,我只要檢視步驟清單,從尚未打勾的下一步行動開始做就好。 其實這個「先列出工作詳細的步驟清單」,在很多職場上都是簡單有用的訣竅,例如:「 為什麼例行工作還是常犯錯? 不是依靠認真、反省、細心就好 」。 2. 建立收集箱,快速收集臨時雜事.

  6. 2020年2月10日 · 1. 要有明確的成果導向. 要能隨時切換全速工作的第一個技巧,是要清楚設定每一個任務要完成的最重要成果。 為什麼這樣說呢? 全速工作有兩層意思: 用高效率工作。 完成高價值成果。 這兩者缺一不可,要不然就算我用全速做資料分類,但資料分類本身不產生任何成果,那工作不是一樣沒有推進嗎? 只有同時兼顧兩者,才有真正的全速工作。 所以第一個技巧,就是要對每個任務要做到的成果,有明確的設定。 知道自己真正要完成的是什麼,要完成的事情中真正帶有價值的重點是什麼。 例如我要做一份公司會議中的提案簡報,首要之處不是怎麼全力做簡報,而是先設定好這份提案簡報明確的成果是什麼。 假設最關鍵的是產品市場分析。

  7. 2017年2月18日 · 「保護注意力」可以說是時間管理的基礎之一,尤其有大量空白時間可以運用時,我們很容易流於一直看電視轉台、上網一篇一篇看文章與討論區,然後空白時間很快消逝後,又後悔自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完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