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3日 · 只是,這和「憂鬱」或是「憂鬱狀態」有什麼不同?憂鬱不應該是正常的、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的一段情緒嗎?要怎麼從「憂鬱」辨認出「憂鬱症」呢?若是從生理與現代生物精神醫學的角度來解讀「憂鬱症發作」,它會有怎麼樣的特性?通常會持續多長 ...

  2. 2023年12月12日 · 所謂的憂鬱症狀,包括:焦慮、憂鬱及,這些情緒異常有不同的輕重程度差別,患者生理上會有疲倦、四肢無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性慾減低、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心理上可能情緒低落、容易哭泣或生氣、憂傷、沮喪、害怕 ...

  3. 2023年12月12日 · 蔡長哲建議,民眾可以利用「簡易憂鬱症篩檢量表」,評估過去一周的憂鬱症狀發生的頻率,總分8分以下是正常,得分超過19分以上,應尋求精神科協助,進一步確定診斷。 篩檢量表自我評估. 治療憂鬱症,須量身制定計畫. 蔡長哲表示,憂鬱症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各有不同的診斷標準,病情輕重程度不一,需要治療的時間不同,治療之後的預後也不一樣。 輕度憂鬱症通常情緒問題表現較輕微;中度憂鬱症則表現為較嚴重的情緒問題,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而重度憂鬱症最為嚴重,患者可能對生活感到絕望,甚至有自殺傾向,清楚了解患者的狀況,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療計畫。

  4. 2022年7月23日 · 對我來說,我自己經歷的是先有憂鬱傾向、接著生病,然後是接受治療並慢慢找到與憂鬱症共處的方式,相處相處著就習慣了,結果各種症狀也變得越來越輕微,到現在是康復到幾乎跟生病前一樣健康。

  5. 2023年11月9日 · 如何陪伴有憂鬱症的朋友,諮商心理師吳孟真表示要注意三不三要:不要簡化處境、不要急著下論斷、不要急著給建議;要有傾聽的耐心,要試圖更多理解、要找資源協助。

  6. 2022年8月10日 · 進一步分析,此族群求助學校輔導老師(資源)比例顯著高於「情緒穩定」與「情緒起伏不定」者;而有困擾時,「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的青少年,較不願意和父母說出所遭受的狀況及不願意輔導老師告訴父母。

  7. 2023年11月9日 · 如何陪伴有憂鬱症的朋友,諮商心理師吳孟真表示要注意三不三要:不要簡化處境、不要急著下論斷、不要急著給建議;要有傾聽的耐心,要試圖更多理解、要找資源協助。 吳孟真說,學會正確的陪伴方式,可以提供憂鬱症朋友心理支援。 很多人為了盡快使對方情緒緩和下來,而用「別想太多」、「其實沒那麼嚴重」等話語來回應;但其實這不是最適當的反應。 此外還沒有完全理解就給予建議,只會讓對方覺得你不懂她。 吳孟真說,傾聽其實並不容易,有些人傾聽常常是為了表達,一邊聽一邊在想要怎樣說服對方。 尤其男性思維常常傾向「趕快解決問題」,但女性可能只是需要「我相信你可以」等的肯定的語言。 如果發現對方憂鬱情緒持續一段時間都沒有改善 建議除了找支持系統包括親人和朋友,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或身心科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