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7日 ·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正平指出,情緒病患者主要有三個特徵:一,個人責任感強,任何事都想自己解決,甚至過度地想幫別人解決問題;二,對自己要求很高,甚至帶點偏執,例如一般人認為100分和95分都屬高分,但完美主義者卻硬性要求自己取得100分,且要求不能出錯,因而造成心理壓力很大;三是性格容易感到緊張,經常思考長遠的計劃,張稱,這類型的患者好聽一點可說是未雨綢繆,相反則思考未來比較多災難事情發生。 張續說,以上種種性格都是好事,但需要談及影響生活的程度。 而個人性格與成長經歷息息相關,假設父母要求高,便會塑造子女成為完美主義人士,亦有可能成相反的性格。 目前,情緒病患者常見症狀是抑鬱及焦慮,抑鬱的人士會長期思考已經發生的事,覺得自己做錯事、做得未夠好,或者自己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2. 2021年1月21日 ·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守信則稱,抑鬱症病人有機會思想、言語及行動均緩慢,嚴重者會產生自殺念頭,籲受情緒困擾市民應及早求助。 他又指疫情令市民困擾屬正常,建議可留意並掌握正確資訊,尤其是官方訊息。 康復患者Alice表示,曾受初入職場及經濟壓力影響,「午飯會喺洗手間喊」,間中更出現幻覺及自殺想法。 她指經社工幫助及藥物控制後,情緒已穩定不少,亦在青年小組擔任復元導師,亦擔任樂隊主音,冀用自身經歷鼓勵情緒病患者。 《香港疫慌》專頁: http://hk.on.cc/fea/hkdisease. 機構指港人受政治、社會衝突及疫情影響加劇港人抑鬱問題。 (何瑞芬攝) 將軍澳高調反爆竊陸空大搜索 直升機警犬出動掃蕩. 港鐵玩弄機制為加價鋪路 今年須追加1.58%票價.

  3. 2024年5月4日 · 抑鬱症成長者最常見精神問題 機構籲向專業人士求助. 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 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今日 (4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抑鬱症是其中一種常見於長者的精神問題,當長者精神健康被忽略,更會衍生其他 ...

  4. 2022年3月4日 · 香港時間. 2022年03月04日 (五) 04:00. Tweet. 更多新聞短片. 視頻觀看次數: 19k. 手汗多為生活帶來不少困擾,但如何分辨自己手汗多與少? 1/6. 手汗多為生活帶來困擾,不論在工作間握手,或是情侶間拖手,濕立立會令人與人之間產生尷尬。 到底為何有些人手心會大量冒汗? 手汗多對皮膚何影響,又甚麼方法去改善問題?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解答種疑問! 陳表示一般而言,手部出汗其實好正常,普遍都毋須太過擔心。 「一般手部出汗出現於緊張環境或運動後,都屬於正常。 但喺好靜止同凍嘅環境,隻手都會無故出好多汗,咁就係手部多汗症。 」陳指,手部多汗亦可能跟家族遺傳有關,如突然出現此情況,便可能跟身體出現毛病有關,「可能係癌症、甲狀腺同一啲肺部問題,都可能引致多咗汗。

  5. 2022年3月4日 · 近期香港新冠確診數字及死亡人數不斷破頂,疫情下各行各業的市民均承受巨大的壓力。. 有機構估計,現時出現焦慮或抑鬱病徵的市民已高達85%佔人口約629萬,當中三分之一人或已經患上較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 (PTSD)」,因此今日 (4日)開設熱線給市民 ...

  6. 2022年3月29日 · 宏恩基督教學院心理學院署理系主任及副教授黃葉仲萍博士表示,抑鬱症人士是曾經歷較大創傷,而歸根究柢很多時是因家庭出現問題,或於家庭中得不到支援,致很多時感到無助與沒有希望,因此建議當局未來應加強家庭教育與支援,從小教導小朋友表達情緒以及培養正向價值觀,如要對將來存有希望,及迎向未來的勇敢與能力,加上另從政策入手,以加強大家對社會的歸屬感。 《香港疫慌》專頁: http://hk.on.cc/fea/hkdisease. 疫情經年反覆不斷,60%受訪港人感抑鬱。 (陳德賢攝) 調查發現6成港人感到抑鬱,遠超其他3個國家或地區。 (阮子鏗攝) 黃葉仲萍 (左)表示,當局應從小教導小朋友表達情緒以及培養正向價值觀。 (阮子鏗攝) 新冠肺炎:傳考生欲盡早確診帶抗體考DSE 教師指中招或影響溫習及考試.

  7. 2022年10月22日 · 過去兩年多,面對新冠肺炎打擊,個人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擾及影響。調查發現,四分之一受訪者的抑鬱程度屬於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