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20日 · 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遇到就醫疑義或疑似發生醫療爭議時,可透過電話諮詢,將有專人了解事件經過後,依個案情況轉介適當的資源 (例如藥害救濟、生產事故救濟),或提供醫療爭議處理管道相關資訊。 網頁專區也提供常見QA之整理供民眾查閱。 對於中小型醫療機構來說,若有醫療事故發生,需要第三方專業團體或專家協助關懷病家及促進溝通時,資源中心彙整各縣市可協助辦理關懷服務的專業團體名單公告於網站上,並設有關懷人才庫,結合醫療、社工、心理及法律等專業人才投入,讓醫療爭議處理更加人性化。 此外,資源中心也會定期辦理關懷人才培訓課程,課程資訊亦將公告於網站上,歡迎多加利用。 本會為執行藥害救濟業務專責機構,除接受藥害救濟申請外,同步彙整最新藥品安全及食品安全訊息,並提供最完整醫療保健資訊。

  2. 2022年3月10日 · 心法1:聽不懂要反映. 王春雅社工師建議,如果對醫療說明有任何清楚的地方,一定要跟醫療團隊反映,或是可請醫療人員提供簡介單張或衛教影片等不同的媒介,幫助理解,來縮短醫病之間的認知落差。 心法2:事先列出問題. 就醫時也常見病家看到醫師就傻住,等到離開門診或醫師結束查房,才發現該問的都沒問,王社工師建議病家可事先把問題寫下來,或是直接把問題列給醫師看,有助於在有限的互動時間內完整表達想法。 心法3:陳述病況由近而遠. 有些病人看診時清楚怎麼表達自身病情,容易長篇大論,王春雅社工師建議可把握「由近而遠」的原則,從最近的變化和症狀開始說,有助於醫師評估目前生理問題與重點病況,住院病人還有護理師或社工師會去了解病人以前的身體狀況與生活習慣,不妨這時再慢慢陳述遠因。 心法4:避免質疑語氣.

  3. www.tdrf.org.tw › wp-content › uploads回頭

    175. 藥 害 救 濟 與 用 藥 安 全 故 事 集 副 作 用. 回 頭. 偉漢當兵回來兩年多,起初也是沒找工作,他在 一家知名咖啡連鎖店做外場,一天工作八小時,待 遇並不高,做沒多久老爸覺得付出與收入不成正 比,叫他別做了再,「做這工作一個月賺的那點 錢,供你自己吃喝都不夠,又沒什麼前途,何苦? 要做這種工作隨時都有。 」所以偉漢辭了工,想 再找找看有沒有比較好的機會,但他只有普通高中 學歷,也沒一技之長,了一陣子都沒結果。 後來一起當兵退伍的同袍邀他投資做模特兒經紀公 司,說是可以朝演藝圈發展,還煞有介事的介紹他 和幾個不知道是哪家媒體的記者見面吃飯,表示公 司成立以後要做宣傳可以他們幫忙。

  4. 2022年2月10日 · 民眾普遍對醫院的社缺乏認識,導致即使社來到面前,也不知怎麼提出需求;更不知道醫院社工可以幫助他們什麼,其實醫務社工是醫療團隊的成員之一,當病人因疾病而產生家庭、經濟、社會問題時,社工就是協助病人找尋資源的專業人員;當 ...

  5. 2021年6月11日 · 課程內容以精簡實用為主,陪同就醫流程被切割成一個個細項,轉化成視覺先行的圖象,附上簡易表格或者備忘錄,製印成小手冊,隨身攜帶好用。 而且,上課案例符合實際情境。 「我家居服阿姨陪阿伯去就醫,真的發生過個案在醫院突然昏倒,」遠從金門來上課,取得居家服務督導資格的陳秀惠說。 她才明白,原來「陪同就醫」有這麼多眉角,包括出發前準備、跟醫生說重點,以及跟家屬轉知等事項,甚至連緊急突發狀況,都有標準作業程序(SOP),方便按表操課。 過去只能仰賴個人經驗做臨場反應,難得有機會「了解法規和實務案例,狀況發生,才能Hold得住」,社工背景的陳秀惠,預計今年底在金門開設長照機構,結訓時表示,「只有你們(基金會)開這堂實作課,之後一定你們來金門開課,全方位提升(當地)照服員技能。 每一個快,都在耗損自己身體

  6. 2014年10月30日 · 失眠原因眾多,不一定都需要用藥. 失眠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許多原因導致的一種「症狀」表現。 導致失眠的原因很多,舉凡緊張、壓力、時差、疼痛、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憂鬱疾患等)及藥物(如中樞神經興奮劑、用來治療鼻塞、鼻炎的解鼻充血劑)等,都可能造成失眠。 針對飽受失眠所苦而就醫者,醫師不一定會直接開立鎮靜安眠藥物來幫助睡眠,而是就失眠原因、症狀類型等,來做全方面的考量,再擬定治療方針來協助改善失眠,大多數病患只要與醫師配合,排除可能造成失眠的原因、改善生活習慣及作息,失眠是可以不藥而癒的。 若失眠情形經醫師評估需用藥物治療,則務必遵照醫囑正確使用鎮靜安眠藥物,才能讓治療發揮最大的效用,並減少成癮的風險。 服用安眠藥物需依循醫師的處方使用,不可自行增減用量.

  7. 2022年9月21日 · 衛福部委託藥害救濟基金會設立「醫療事故關懷及爭議處理資源中心」,當醫療事故發生時,診所醫師可以向該中心求助,依案件需要安排經驗豐富的醫療/法律專家提供諮詢,共商溝通策略和處理方向。 溝通對了,爭議就少了,醫病關係才能長長久久。 關懷專線,陪您一起. 醫療關懷諮詢專線:02-2351-0740. 院外關懷服務 詳細內容請見: https://reurl.cc/QLgZ3o. 本會為執行藥害救濟業務專責機構,除接受藥害救濟申請外,同步彙整最新藥品安全及食品安全訊息,並提供最完整醫療保健資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