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若頁面能夠判斷出生地在,那往後看到教練和球員就拿」這也並不合理,為具有教練或球員資歷的人物加上教練或球員之分類,這並沒有錯而只是可有可無。我聲明我並無亂放分類,您別將不合己意的分類都認為是在亂放。

  2. 此外尚有種小技巧,做法是球在未放入手套開始投球前,就採用指叉球的握法,然後在球放入手套時可改變其他握法,讓打者困惑。 或者可以考慮另種方法,讓投各種球路在手套中調整握法的時間儘可能一致,藉此困惑打者。

    • 簡介
    • 投法與特性
    • 代表投手
    • 備註
    曲球是所有變化球的始祖,據稱是由ㄧ名叫做Candy Cummings的投手在1864年所發明,並在1867年第一次在正式比賽中亮相,雖已歷經一個世紀以上的時間,仍然歷久彌新,在球場上還是可以發揮威力,也是很多初學者所學成的第一種變化球。
    在MLB百年歷史中,被大聯盟所公認投曲球的尾勁與控制曲球的技巧最完美的,是以史上最少的74球達成完全比賽的Addie Joss,他曾說明如何投好一顆漂亮的曲球(英文維基百科有載明他的說法)。
    握球時食指與中指握在球的外側縫線處,出手時藉著手腕的順時針方向旋轉與手指的向下施力,使球造成旋轉,進而產生水平向分力,加上重力的作用,球會像畫出一道弧線般向打者的外角下墜。
    曲球的旋轉,幾乎是與直球相反;直球是讓球由下往上旋轉,而曲球則是讓球從上往下旋轉。在姆指壓住四線快速球投法的一條縫線後,食指與中指去扣住正對面的縫線。球在出手時,就像栓緊汽水的瓶蓋一般旋轉,在球離手前,姆指應該要高過食指,讓球由上往下轉。
    對於1.上肩、2.四分之三投法、3.側投、4.下勾等不同放球點(出手的位置),曲球分別是由1.上往下快速地掉落、2.往右打者的外角下墜、3.往右打者的外角大幅度水平偏移、4.在變化路徑中會有一段具有真正的上飄但最後又會因為受到地心引力影響而下墜。在投曲球的時候,手腕旋轉的力量怎麼轉移到球的旋轉上,是曲球投得成功與否的關鍵。
    但是在投手投出曲球時,常會在握球的深淺與放球點做一些變化,讓曲球也出現球速差異。通常變化幅度越大的曲球,球速會越慢,出現失投球的機會也會較高。在放球點上改變,也會讓曲球的變化路徑在橫向與下墜比例上不同。
    台灣:黃平洋(CPBL)、涂鴻欽(CPBL)、吳俊良(CPBL)、 宋肇基(CPBL)、鄭錡鴻(CPBL)、王勁力(CPBL)
    美國:Mordecai Brown(MLB)、Addie Joss(MLB)、 Sandy Koufax(MLB)、Darryl Kile(MLB)、 Josh Beckett(MLB)、Kerry Wood(MLB)、 Barry Zito(MLB)、Roy Oswalt(MLB)、 Ben Sheets(MLB)、Ted Lilly(MLB)、 Orlando Hernández(MLB...
    日本:金田正一(NPB)、星野伸之(NPB)、工藤公康(NPB)、 今中慎二(NPB)、岸孝之(NPB)、正田樹(NPB、CPBL)
    成功的曲球,要能破壞打者擊球的節奏,所以配球上要多下功夫;偏高進壘的曲球不會掉,是打者最好狙擊的球路。理想的曲球不是對著打者的身體飛來後掉進內角偏低的位置,就是從正中偏高的角度掉到外角偏低的位置。
    原理:如果是以高壓出手方式來投曲球,假設我們將從投手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球是呈現12往6點鐘方向(12→6)正旋(旋轉軸3-9)。如果我們是從一壘的視角觀察從投手丘投往本壘的快速球我們可以發現球是往下旋轉(順時針旋轉)。此刻我們更深入探討,流體從左往右流向球時,由流體力學角度利用風洞實驗來觀察流場變化,以柏努力定律(Bernoulli’s Theory)解釋此現象,我們會發覺球體下方呈現的流...
  3. 2022年 -- 第十屆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 最佳十人獎-外野手。. 2023年 -- 112年玉山盃全國青棒錦標賽 打擊獎(打擊率:0.588)。. 2023年 -- 09月,代表中華青棒代表隊參與 第三十一屆U-18世界盃棒球賽 ,是中華隊奪下亞軍的主力先發球員,當中出賽9場,20打數擊出 ...

  4. 2007年-- 07月01日,花蓮球場,中信鯨隊慘遭打爆,在握手會上和唯一沒黑的沈鈺傑握到手 2007年-- 07月02日,花蓮球場,換成誠泰Cobras隊慘遭打爆,見到誠泰名產:野手風火輪 2011年-- 11月25日,洲際球場,見證福岡軟體銀行鷹隊沒有馬原孝浩也能開劇場

  5. 如果我們以微觀角度來看一顆旋轉的棒球(以快速球為例),棒球的表面氣流狀態是因為投手給予球的旋轉,因空氣的黏性帶動強大剪力(Shear force),並和周遭流場一起作用,造成在極為靠近棒球表面的地方,且空氣的平均速度受黏性影響的邊界層(Boundary

  6. 導覽 搜尋. 台灣棒球界曾經出現不只一位林凱威,您要找的是哪一位? 出生於 1988年 04月16日,曾為 高苑工商青棒隊 成員的 林凱威 。 出生於 1996年 03月19日,曾為 成德高中青棒隊 成員,現效力於 中華職棒 味全龍隊 的 林凱威 。 出生於 1997年 03月17日,曾為 新北市中華中學青棒隊 成員的 林凱威 。 這是一個「 多重含意 (或消歧義) 」,乃用於區別同一標題不同意思之若干不同頁面。 如果您從某個連結轉到本頁,請返回上一頁,並修改其連結直接到正確的頁面,非常感謝您的幫助。 1個分類 : 多重含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