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27日 · 第一個故事,一位婦女聽長輩說丈夫去世後,一定要把衣服燒給他,免得他上路辛苦。 所以在丈夫去世的那一天,她連忙把衣櫃的衣服全搬出來,通通燒掉。

    • 需要與人融合,感受到安全與支持
    • 渴望從安穩的關係,獲得修復與替代性的安全感
    • 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在幼兒發展階段,若照顧者能提供穩定安全的養育環境,則孩子多能發展出客體恆存的認知,也就是就算照顧者不在身邊,孩子也能有安心感;知道照顧者就算不在身邊,也是在某個可預測的地方,不會過度恐慌害怕。容易情感焦慮的人,往往缺乏客體恆存的認知,導致他們在看不到人時會容易不安,而他們與人融合的方式,有時需要全面掌控或完全透明的關係狀態,才能讓他們稍微安心或感覺被愛,卻讓伴侶感覺窒息。

    在我許多情感諮商的經驗裡,個案往往都是要不到愛的一方,因此一直跑來問我怎麼改變另一半、讓另一半成長。因為他們身上的匱乏感太過強烈,一直渴望別人愛他,而將雙眼執著地放在另一半身上,等著另一半變好之後能更穩定地愛他。 談到這兒,你可能會好奇,究竟擁有成熟自我感的人,具備些什麼特質呢?我一樣條列出以下 3 種情形,讓你體會之間的差異性:

    你不會因為他人的離開就感覺生命索然無味,也不會因為沒人陪伴就感覺人生黑白,你就是充滿光芒與色彩的存在。 相信現在,你已經理解自我感穩定與否的差別。自我感不穩定的狀態,會讓你將全副心思都關注在對方的行為反應上,因此你要練習將眼光回到自己身上,給出自己讚賞和肯定,向內探索自己,與自己共處,並且練習給予自己安全和支持的力量,如此你就能逐漸成為擁有成熟自己的個體。 當然,對於討好對方的行為,你一樣要去看顧自己背後的焦慮,理解內心深層的恐懼,並練習睜開內心之眼,好好看見對方的愛,也好好看見你的價值,不要總被不安的情緒綁架。 (本文整理、摘自《走出關係焦慮: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三采文化出版 )

  2. 2019年7月10日 · 怎樣掌控好情緒,讓自己不輕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是一門似易實難的學問。 心理學家亞伯.艾里斯的著作《告別壓力》把這關鍵性的一步放大討論,探討人們如何控制好自己,不被外在環境所牽制。

  3. 2018年6月27日 · 我問為什麼?他說在第一家公司不被重視,老闆太無能;第二家公司的同事太機車,經常刁難;第三家公司離家太遠,每天趕打卡都快崩潰了。一開始我我還聽得進去,但後來越想越不對了.....

  4. 2020年6月18日 · 答:如果你們還很年輕(比如小於 30 歲),那我可能會繼續溝通;如果大於 35 歲,我可能會覺得他不太會改變他的想法了,所以就是你要選要不要改變你的想法。

  5. 2020年8月14日 · 然而事實證明,這樣不成文的規定到了婚後依然行之有年,自己賺的錢是自己的,老公賺的錢也該交給自己掌管,完全把男人當 ATM 永續經營。 若妳在一開始約會時便設定 AA 制,顯示妳是個不傲嬌又沒公主病的好女孩,妳選擇做正確的事,因為覺得男女間付出 ...

  6. 2020年6月15日 · 跟男友、女友吵架,怎麼辦?意見不合如何溝通?怎麼跟對方和好?愛情裡最重要的,是這兩件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